近期研究表明,夜間眼壓要高於日間眼壓,眼壓的波谷位於白天結束時,波峰位於凌晨睡眠即將結束時。坐位與臥位均存在這種波動,且二者的波動形態相似。這種波動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及房水流出通道阻力的變化有關。研究表明血漿中糖皮質激素的波動與眼壓變化平行,峰值較後者早3-4小時。正常的糖皮質激素波動被打亂後眼壓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應用糖皮質激素抑制劑後可以降低眼壓。研究發現,夜間眼壓的高低與睡眠的時期有關,快動眼睡眠時眼壓最低,高峰出現於慢波睡眠。對18-25歲和50-69歲健康人的眼壓波動趨勢分別進行了研究,晝夜眼壓呈現明顯的節律性,但24小時臥位眼壓波動幅度僅為(3.4±0.7mmHg),且無明顯節律,提示夜間眼壓的升高可能與從日間站位轉換為夜間臥位有關,這種體位的改變會增加鞏膜上靜脈壓導致眼壓升高,該點也是造成夜間眼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體位的變化會引起眼壓的變化,主要與上鞏膜靜脈壓的變化有關。正常人上鞏膜靜脈壓為7-14mmHg,是構成房水流出阻力各因素中唯一受體位影響的因素。當體位由坐位變為臥位時上鞏膜靜脈壓會升高3-6mmHg,這種波動在體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保持穩定,波動幅度很小,上鞏膜靜脈壓升高0.8mmHg會使眼壓升高1mmHg。青光眼患者這一變化更加明顯。夜間睡眠時體位為臥位,要評價夜間眼壓的情況就應該在臥位下進行眼壓測量。在坐位下測量,則眼壓值較真實值可能低2-3mmHg。這會影響眼壓曲線所測眼壓峰值的準確度。然而,由於現在無論是非接觸式眼壓計還是壓平式眼壓計都不能測量夜間臥位眼壓,所以以即刻坐位眼壓作為24小時眼壓的夜間眼壓,對臨床意義重大,誤差相對較小。
眼壓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晝夜週期性波動,中國人24小時眼壓波動範圍的正常值≤4 mmHg(1mmHg= 0.133 kPa)。波動範圍> 8mmHg者為病理性眼壓。
因此,要真正掌握患者的眼壓值,在對其進行評價時需要考慮到眼壓實際上為一個連續值。24 小時眼壓監測可以為臨床診治提供治療前的基礎狀態,包括眼壓峰值、眼壓峰值的時間及眼壓波動幅度,從而為個性化治療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眼壓波動的晝夜節律
發布於 2023-02-05 21:17
眼壓波動的晝夜節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