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7 09:07

  胃痞,又稱痞滿,是指上腹部近心窩處痞滿、堵悶、食後加重,或兼見脹痛等症狀為主的病證,其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極為接近。痞滿一證,首見於《內經》,被稱為否、滿、否塞、否膈。對痞滿一病的辨證頗為明晰。清代醫家彙集前賢的論述和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實踐,對痞滿的辨證論治作了比較系統的總結。如李用粹《證治匯樸痞滿》謂:“本病的治療,初宜舒鬱化痰降火,久之固氣佐以他藥;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鬱則兼化。”
  由上可知,祖國醫學歷代文獻對痞滿即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論述頗為詳細,其從本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表現、鑑別及治法方藥等諸多方面均有豐富的記載,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
  中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病機的認識: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病機,不外飲食不節,戕傷中州;或外邪內侵,損及脾胃;或憂思鬱怒,肝失疏洩,橫逆犯胃;以及稟賦不足,脾胃虛弱等。其病位在“胃”但與“脾”、“肝”、“腎”關係密切,病機特點是虛中夾實。
  1、飲食不節,損及脾胃:暴飲暴食,飢飽無常;或恣食生冷,寒積胃脘,損傷脾胃之氣,氣機升降失常;或過食辛辣肥甘,過飲烈酒,釀熱生痰,損傷脾胃,而出現胃痛、痞滿之症。
  2、抑鬱傷肝,橫逆脾胃:肝為將軍之官,喜條達而惡抑鬱。若境遇不遂,憂思惱怒,情懷不暢,肝鬱氣滯,疏洩失職,橫犯脾胃,脾胃失和則可致胃脘脹滿嘈雜等症。
    3、稟賦不足,脾胃虛弱:身體脾胃虛弱,或勞倦內傷,中傷脾胃;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脾胃虛弱,陽氣不足,胃納呆鈍,脾運失健,而發為胃脘痞滿、疼痛。
  4、外感內傷,脾胃溼熱:外感暑溼、寒溼,內侵脾胃,水溼內停;或飲酒過度,釀溼生熱,損及胃腑;或肝鬱脾虛,脾失運化,蘊生溼熱,而致痞滿、嘈雜、反酸、胃脘灼痛等症。
  5、氣滯不行,瘀血阻絡:胃病日久,遷延不愈,氣血阻滯胃腑;或術後損脈,瘀血內生,胃絡失於滋養;或情緒不暢,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可致胃痛發作、噯氣痞滿等症產生。
  6、虛火內生,胃陰不足:恣食肥甘辛辣,飲酒過度,蘊溼釀熱,日久不愈,灼傷胃絡;或氣滯血瘀,病邪留滯,瘀久化熱;或肝氣久鬱,化而為火,上述原因均可灼燒胃腑,損耗胃陰,而發為胃脘灼痛,口乾咽燥、大便乾澀等症。

中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相關文章
概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疾病,考慮到這種疾病的傷害性,對於患者的日常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建議那些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做到積極從內部的調理來實現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癒,這段時間患者要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才能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疾病的恢復。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重視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發現有問題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是可以達到不錯的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的,所以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疾病患者的及時處理
發布於 2024-04-18 04:31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稱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後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增厚的病理改變。由於腺體萎縮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並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不典型增生。該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甚高,其中萎縮性胃炎佔受檢人數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而成,少數萎縮性胃炎可演變為胃癌,據報道
發布於 2024-09-09 02:27
0評論
概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稱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後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增厚的病理改變。由於腺體萎縮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並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不典型增生。該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甚高,其中萎縮性胃炎佔受檢人數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而成,少數萎縮性胃炎可演變為胃癌。
發布於 2023-01-18 19:59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發現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病變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胃癌高發區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比低發區高。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
發布於 2024-03-19 21:52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特徵的消化系統常見病,常伴有腸上皮樣化生,少數出現異型增生,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因此,防治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臨床運用大劑量藤梨根截斷扭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現將治療體會介紹如下。1、藤梨根的來源與功效藤梨根,又稱陽桃根、獼猴桃根、獼猴梨根、獼猴梨、藤梨、洋桃藤,為獼猴桃屬植物中華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
發布於 2023-03-14 02:21
0評論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根據病變分佈,可再分為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以胃竇為主)或全胃炎(以胃體為主)。 本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據報道:在我國,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佔受檢人群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黏膜腺體萎縮為特徵的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屬於中醫學胄脘痛、胃痞、痞脹等範圍,雖經長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
發布於 2023-12-21 06:45
0評論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吸菸,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
發布於 2024-03-30 07:41
0評論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憂心忡忡,思想緊張,生怕會癌變。揚子晚報醫學顧問,江蘇省中醫院名中醫劉沈林教授在@揚子名醫團微訪談中解釋說,其實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十分常見的疾病,尤其在纖維胃鏡基本普及以後,診斷率很高。 中年以上人群,是凡胃鏡檢查,不是淺表性胃炎就是萎縮性胃炎,或伴腸上皮化生。“我們每天要進飲食,胃部要受到各種刺激的影響,產生炎症是難以避免的,它是胃粘膜損傷
發布於 2023-11-23 01:29
0評論
概述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相反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指的是沒有胃黏膜萎縮的表現,主要可以分為為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多是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我的哥哥就患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主要是有飯後腹脹,左上腹痛,還有反酸的症狀,有時候還會伴有燒心的感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不同,症狀表現也不相同。 步驟/方法: 1、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病人多會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狀
發布於 2023-07-08 18:52
0評論
1、絡病概述“絡”乃為經脈主幹別出的分支,《靈樞?脈度》曰“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其廣泛分佈於臟腑組織之間,形成網絡結構。內至臟腑,外至四肢肌肉,縱橫交錯,無所不至。具有溝通表裡內外,貫通營衛氣血,互滲津血、濡灌臟腑組織等功能。由於絡脈是營衛氣血津液輸布環流的通路,且絡體細小,分佈廣泛,一旦絡中氣滯血瘀痰阻則影響絡中氣血運行及津液的輸布,致使絡失通暢或滲灌失常,從而導致瘀血阻絡
發布於 2022-12-17 02:3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