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 患者,男性,35歲。因“反覆胸悶心悸1月”入院。患者入院前反覆多次室性心動過速並電覆律。既往無高血壓、糖尿病、心梗病史。查體:BP130/80mmHg,兩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律齊,各瓣膜區未及雜音。心超示左室舒張末內徑57mm,左室增大,後下壁基底段室壁瘤形成,左室EF51%,左房增大伴輕度二尖瓣反流。冠狀動脈造影未及異常。核素檢查示:左室心腔擴大,左室EF40%,後側壁及下壁心肌缺血。MRI示左室下壁變薄,室壁瘤形成。入院後再次發作室速時行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標測過程中又出現新的起源點室速,為左室心尖部起源,結合病史,考慮為多源且與室壁瘤相關,超速抑制不能終止室性心動過速發作,改行外科治療。
於2008年10月28日在全麻體外下行室壁瘤切除和室速射頻消融術。術中見左室後側壁、下壁局部心室壁組織發育不良,與正常心肌界限明顯。術中電生理標測後側壁及下壁有異位起搏點,和發育不良心室壁部位符合。分別切除後側壁、下壁發育不良部分心肌組織,留1cm組織為縫緣,心室切口邊緣行射頻消融,3/0prolene帶氈片縫閉切口。術中電生理標測未及新的室速起源。術後恢復順利,7天出院。術後心超示左室舒張末內徑52mm,左室EF為52%。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未見室早。
討論 先天性二尖瓣下左心室壁瘤是一種罕見的心臟病。1962年Abrahams(1)首次報道此種疾病,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該疾病僅見於非洲黑人,但近年來其他人種亦有報道,在我國鮮有零星個例報道。先天性二尖瓣下左心室壁瘤的病因不明,二尖瓣後瓣環解剖結構先天性薄弱區形成的先天發育不良,左室收縮時,左室內壓力使薄弱區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2)先天性二尖瓣下左心室壁瘤也可與Takayasu動脈炎、結核性心包炎並存(3,4),推測亦可能與免疫、感染有關,感染的病原體目前認為多為梅毒、結核等。大部分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報道的主要臨床症狀有二尖瓣關閉不全、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冠狀動脈壓迫症狀,少數因瘤體破裂出現心包填塞或死亡。(3)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見的猝死病因,其形成考慮和瘤頸部位折返有關,這種室性心律失常一般對抗心律失常藥的療效不佳,大多需要射頻消融才能終止。外科手術在切除瘤體同時可以行射頻消融術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