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0 01:07

  神經元突發性放電,導致短暫的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超同步化放電才造成的現象。我們應該多多瞭解相關知識,便於健康與生活。你瞭解嗎,一起來看看吧:

  一、甚麼時候需要進行迷走神經刺激術?

  癲癇病是由於大腦神經元異常、過度放電所產生的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疾病,而引起大腦異常放電的原因很多。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來探討是否可以找到任何引起大腦異常放電、進而導致癲癇發作的原因,在這個研究所發表的數據中顯示,佔第一位的其實還是不明原因,也就是找不到任何原因,其比例為百分之六十八點七,排名第二的是腦血管疾病,約佔百分之十三點二,其餘依次為發育障礙(5.5%)、頭部外傷(4.1%)、腦瘤(3.6%)、感染(2.6%)及其它(2.3%)。

  癲癇症的發作有兩個特點,一是陣發性,也就是大腦並非二十四小時都會有異常放電,另一是不可預測性,癲癇患者常常無法知道自己究竟何時會發作,也因此常常會因為發作而造成身體的傷害。

  大部分的癲癇病患者,都需要靠服用抗癲癇藥物來控制疾病,但是藥物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目前尚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以服用單一或是多種抗癲癇藥物、而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病患,比例大約為百分之六十四,其它百分之三十六的患者,不論嘗試使用何種抗癲癇藥物、或是各種不同藥物的組合,還是會有發作的出現,這種情況在醫療上,稱之為頑固型癲癇。

  藥物控制不佳的癲癇患者,可以考慮使用其它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來控制其癲癇,目前比較流行的就是迷走神經刺激術。

  傳統的癲癇手術治療,是找到腦部不正常放電的病灶,而以外科手術將此病灶切除。這種治療癲癇的方法有幾個限制,第一、它是一個開腦的手術,相對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第二、癲癇發作的類型必須是局部性發作,也就是異常放電是由大腦的局部區域所產生,而非全面廣泛性的同時放電;第三是能確定找到異常放電的病灶;第四則是病灶能夠被切除,而且不會因為大腦的局部切除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或產生後遺症。因為癲癇手術有上述的限制,並非適用於所有的癲癇患者,所以才又發展出不同於癲癇手術的其它治療方式,本文所要介紹的北京海華癲癇病專業醫院的迷走神經刺激術,就是其中之一。

  二、迷走神經刺激術原理:

  在此,先介紹一下迷走神經,人體的神經系統可分成中樞神經系統,周邊神經系統以及自主神經系統三部分,迷走神經是人體內12對腦神經中的第10對,屬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其功能為控制腺體及內臟的訊息進出。在解剖位置上,迷走神經是由位於延腦後內側的迷走神經核所發出,經過頸靜脈孔到達頸部,再進入胸部及腹部,迷走神經刺激術,所刺激的部位即是由腦部發出在經過頸部時的那段神經。

  迷走神經刺激術的理論,是在1988年由美國的一位醫師Jacob

  Zabarra所提出,他認為刺激迷走神經可能改變大腦內的電位,因而阻斷甚至預防癲癇之發作,至於為何刺激迷走神經可以產生控制癲癇發作的效果,目前則尚未有真正的定論,但是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刺激迷走神經確實是可以有效控制癲癇的發作。此構想後來經由Cyberonics公司設計出一個神經刺激系統NeuroCybernetic

  ProsthesisSystem(簡稱NCP),並且實際在臨床上運用於癲癇病人。

  迷走神經刺激術實際的進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經由外科手術將線圈放在左頸部內的迷走神經上,並且將刺激裝置埋在胸前,接著在每一次的病患就診時,醫護人員透過儀器來調整刺激裝置中的參數與模式,機器就會依照設定好之模式,自動刺激迷走神經來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如果病患的癲癇發作是有前兆,當病患在家中或是其它場合感覺有前兆出現時,尚可使用一個內部含有磁鐵的小構造,將它在胸前劃過,就可以產生額外的刺激,來中斷即將發生的癲癇發作、或者減短髮作時間、或減輕發作的嚴重程度。在目前,全世界已經使用迷走神經刺激術來幫忙控制癲癇發作的病患中,約80%的病患,其癲癇可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40%的病人可以減少一半的發作。這種效果可長期維持,而癲癇控制的成果也可能隨時間的進行而增加。此外,經由迷走神經對腦部的刺激,有些病患會出現心情、清醒度及記憶力獲得改善的效果。也可以減少抗癲癇藥物的用藥量、以及因為發作而被送至醫院的機會,進而改善癲癇病患的生活質量。

  至於病患在使用迷走神經刺激術時,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這包括在剛開始調整機器時會有暫時性的喉嚨沙啞與音調改變,咳嗽、喉嚨癢及呼吸短促的問題,這是因為迷走神經本身所支配及控制的某些身體構造被刺激所產生的現象。至於長期使用的病患曾報告有短暫心臟節律變化,也就是心律不整。另外裝有此裝置的病患,應避免短波、微波或治療超音波之電療,而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對裝置是否會有影響則尚無定論。

  總之,要使用這種非傳統外科手術的迷走神經刺激術,來幫助控制癲癇,需要到大型、專業、正規的癲癇病醫院,由完整的癲癇治療團隊來進行,首先由神經科或癲癇科醫師評估病患是否適合,再由外科醫師來裝置刺激器,接著再調整儀器中的各項刺激參數來達到預期的效果,並且需要合理的追蹤和評估成效。

  三、迷走神經刺激術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是

  已被全球各國的病患使用過、確實可減少癲癇發作。

  與癲癇手術相比,相對是比較安全與有較輕的副作用。

  其效果是長期性的。

  裝置手術簡易。

  缺點是

  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不適合採用(如達到完全不發作)。

  負擔的價格較其它治療昂貴些。

  四、揭秘迷走神經刺激法圖解:

  作用機制

  VNS是運用一種神經控制設備(NeuroCyberneticProsthesissystem,

  NCP)作治療,它有一個脈衝發生器、雙極VNS導聯、程序棒和手握式磁鐵。

  適應症:

  年齡在12~60歲之間、局灶性或部分性發作繼發全身性發作、經1~3種抗癲癇藥物正規治療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病灶多發或無法定位的癲癇患者。

  對藥物副作用顯著和不宜手術的患者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對癲癇全身性發作和小兒癲癇患者有很好療效。

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相關文章
由清華大學研發、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迷走神經刺激系統,臨床試驗進展順利。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建國教授任組長單位負責人,目前已經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瀋陽軍區總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等全國五家癲癇中心開展了手術,截止發稿日,共計有34名受試者接受迷走神經刺激器的植入,陸續還會有更多的醫院參加研究,臨床試驗治療期間刺激器費用全免。北
發布於 2022-10-20 19:29
0評論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癲癇的患病率在我國約6-7‰左右。癲癇病人在我國約900萬,活動性癲癇約600餘萬人。其中80%左右的患者經正規的內科治療後,癲癇發作可得到控制或緩解,其餘20%的患者屬難治性癲癇,需要外科干預。現代癲癇外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對致癇灶進行精確定位,手術切除引起頑固性癲癇的病因如腦腫瘤、血管畸形等病變和異常放電病灶,阻斷神經
發布於 2023-01-10 08:26
0評論
主持人:本報記者馬豔紅 做客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功能神外研究室主任張建國教授,曾獲王忠誠醫學獎勵基金二等獎、北京地區百名優秀青年醫師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等,目前與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合作開展的國產“腦起搏器”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北京市委、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視。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張建國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900萬名癲癇患者,每年有40萬
發布於 2022-10-20 17:19
0評論
甚麼是癲癇?甚麼是難治性癲癇?在民間,癲癇常常被稱為“羊角風”或“羊癲瘋”,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是大腦神經細胞反覆超同步放電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難治性癲癇就是指正規應用抗癲癇藥治療無效的癲癇。一些病人確診為癲癇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抗癲癇治療,癲癇仍然頻繁發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有些病人,病急亂投醫,不正規治療,最後也轉變為難治性癲癇。哪些原因可以引起
發布於 2023-01-10 08:06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3:03
0評論
1、機理與治療現狀近60~70年以來,癲癇外科的診療技術不斷髮展,已成為功能性神經外科的重要分支,手術療效不斷改善,併發症較前減少,但仍未完全避免。BehrensE(1997)總結了1987~1997年708例癲癇病人的手術療效,其併發症在診斷性手術中的發生率為3.6%,治療性手術為5.4%,其中暫時性者3.03%,永久性者2.33%。因此,進一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併發症仍為癲癇手術治療的重
發布於 2022-12-27 19:25
0評論
很多難治性癲癇患者家屬都癲癇手術後患者會不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痴呆,精神異常等等。可以肯定告訴各位病友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小,顳葉內側癲癇患者大多和海馬硬化有關係的,手術往往需要切除硬化的海馬及顳葉內側結構,海馬和記憶有關係的,術前已經硬化的海馬往往沒有記憶的功能了,切除後不會出現記憶障礙,往往癲癇發作減少了記憶力會好轉的。額葉癲癇的患者手術往往需要埋藏顱內電極監測後確定病灶的切除範圍,手術後醫師會通
發布於 2023-03-16 20:11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1:13
0評論
    兒童是癲癇病的高發人群,一旦2種以上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方案未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從長期來看,再試用其他藥物能終止發作的幾率不足5%。因此,約30%患者即使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發作,最終將發展為藥物難治性癲癇。人群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癲癇兒童中,2年以後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比例為8-10%。而且,進一步隨訪可以發現,一部分原先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兒又會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如果影
發布於 2023-03-16 17:21
0評論
1975年Falconer已應用顳葉切除術治療兒童複雜性部分性癲癇,控制發作以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然而,小兒癲癇手術的選擇標準仍未完全確定。癲癇患者有70%~80%經系統、合理用藥治療可控制或減少發作,預後良好,有學者認為需用藥2~3年以上無效方才應手術;小兒癲癇的部位和形式可隨年齡和大腦發育有出現不斷變化,14歲方固定下來,加上臨床上也觀察到有些小兒癲癇在青春期獲得自然緩解,也有學者提出年齡達
發布於 2022-12-03 00: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