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俗稱“ 羊癲瘋”,發病時看似急症發作, 以突然意識喪失, 摔倒在地、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口中怪叫等為主要表現, 發病後一如常人。事實上, 癲癇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 是一種慢性疾病。除了病因治療以外,目前癲癇治療的核心為藥物治療。由於很多患者對這種疾病及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認識不足, 治療時常常因手忙腳亂而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延誤疾病治療。本文例舉癲癇臨床診治過程中常見的用藥錯誤,廣大患者可引以為戒。
1、藥物用用停停
癲癇不是急性疾病, 吃幾天藥, 症狀好轉就可停藥。癲癇大發作時對大腦的損傷多是不可逆轉的。因此,癲癇患者必須堅持長期、規範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癲癇藥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此,癲癇患者及家屬必須有所認識,千萬不可不發作馬上停藥。再發作, 再吃藥, 以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2、擅自用藥
癲癇分為全身強直一陣攣性發作、失神發作和簡單部分性發作等,不同形式的癲癇, 適用的藥物各不相同。例如:苯妥英鈉適用於全身強直一陣攣性發作,而丙戍酸鈉適用於失神小發作,不在醫生指導下擅自用藥是十分危險的。再說,抗癲癇中成藥並非沒有副作用, 且使用且使用時需辨證。
3、多種藥物“ 聯用”
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癲癇藥可能在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學的各個階段發生相互作用。如苯妥英鈉可以抑制丙戊酸鈉的血中濃度,魯米那可以降低苯妥英鈉的血中濃度。所以,通常以單一用藥為主,必要時才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三種及以上藥物合用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療效,反而增加副作用。
4、相信“ 靈丹妙藥”
事實上,迄今為止, 還沒有根治癲癇的“靈丹妙藥”。因為糾正神經元的異常放電需要正常放電的誘導, 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年, 而且生物機制沒有人能擅自更改, 因此, 患者和家屬最好是遵循自然科學的規律,遵守醫囑服藥。
5、害怕影響智力
防止癲癇影響智力發育最有效的手段是及早地控制癲癇發作。因為每一次癲癇發作均可導致大腦神經元損害,直接影響智力。病程越長,發作次數越多, 對大腦損害程度越大。而早期,正規、合理的藥物治療可以避免智力損傷。
6、擔心藥物副作用
目前,常用抗癲癇藥物副作用是疲乏 、嗜睡、記憶力下降, 但只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地控制劑量, 是可以減少或避免藥物副作用發生的。建議: 患者在用藥期間, 注意觀察藥物副作用,一旦不適及時就醫調整藥物,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減輕藥物的不良影響。
7、隨意調整劑量
通常,在癲癇治療過程中, 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波動情況來調整藥物劑量,以達到理想的治療狀態。從表面上看, 藥物調整很簡單, 其實不然. 它需要根據症狀以及腦電圖、血藥濃度等綜合調整。所以,患者最好在同一醫院,長期由固定的有經驗的醫生來調整藥物劑量。
8、突然停止服藥
當持續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癲癇仍發作頻繁,醫生會將無效或副作用最大的藥物撤除,但不主張突然停藥。通常. 要求至少應該有兩週以上的替換時間, 然後,將有效藥物調整至有效劑量範圍內, 並根據症狀決定是否加用其他藥物。
9、停藥過程太短
當患者的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5 年, 且腦電圖正常,可考慮逐步停藥。但停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狀態,且要定期複查腦電圖。若始終無臨床發作, 腦電圖亦正常, 則可漸進性減量, 直至全部停用,一般停藥過程需要1年左右。若減量過程中或停藥後又有癲癇發作,則要重新開始抗癲癇治療。
總之, 癲癇是慢性疾病,但絕不是不可控制。世界上許多具有非凡成就的偉人, 如諾貝爾、拿破崙、林肯等都是癲癇患者,他們的才智和成就並沒有因為身患此病而受到毀壞。因此,只要患者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接受正規、合理的抗癲癇治療, 絕大多數患者能夠達到臨床治癒, 撤藥後不再發作。20%藥物控制不佳的頑固性癲癇患者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當前,隨著影像學和神經電生理技術的發展,癲癇病灶定位越發精確,手術療效在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