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血壓多因其他嚴重疾病引起,如心肌梗塞、中風、大出血等。可引起昏厥或休克,病情複雜急劇,需送醫院診治。慢性低血壓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炎症、潰瘍等,且多見於青年女性。
一、低血壓的常見病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2繼發性低血壓病: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徵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二、低血壓的發病機制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迄今未明,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佔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 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缺乏,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溫馨提示:對於長期臥床休息,病後初愈,體質瘦弱,更年期婦女,老年人群中如果經常出現:頭暈、頭昏、頭痛、乏力、易疲勞、精神不振、心情壓抑或晨間起床時出現頭暈,精神疲憊,眼前發黑,伴跌倒等上述起床困難症狀,或由臥位到直立性,或久站時出現頭昏,跌倒等症狀,應警惕有低血壓症。尤其在使用抗憂鬱藥,多巴胺, 降血壓,血液透析治療病人中,出現上述症狀更應警惕低血壓出現,多測量血壓,以防漏診、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