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看出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啥叫身高有問題。
如果孩子長期低於同齡人半頭、每年長高不到5釐米,就要懷疑是生長髮育遲緩了。
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時身長50釐米,小於47釐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生後第一年增長25釐米,第2年增長10釐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釐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釐米,持續2-3年。一般3歲以前每年生長小於7釐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小於5釐米,青春期以後每年生長小於6釐米時,就認為生長速度減慢,應及時就診,及早治療。
不長個兒到底啥原因?
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特發性矮小、全身性疾病、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等,都可以導致孩子不長個兒。
門診中碰到兄妹倆,老大男孩十歲,經過門診測量,身高1米34。老二女孩兒,九歲,門診測量身高為1米24,兩人均被診斷為特發性矮小。孩子的父母說,上學以後,孩子們的身高在班裡都是最矮的。
所謂特發性矮小,一般是遺傳因素導致。父母的身高都不高,孩子也個子不高。另外,沒有明顯遺傳特性、原因不明的矮小,也屬於特發性矮小。而這兩個孩子的父母都不高,父親1米6,母親1米5。很明顯是遺傳因素導致的矮小症。
門診還見到這樣一位患者,看上去也就15歲的身高,1米4左右。但實際年齡卻已經27歲了。而這樣的年齡一般在1.65釐米以上。這位患者是另外一種原因導致的矮小――生長激素缺乏,也就是腦垂體發育不良。因為她母親生她的時候難產,通常難產的孩子容易導致腦垂體發育不良,缺乏生長激素。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讓她長高。
身材矮小治與不治差別挺大的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矮就矮,沒甚麼影響,只要身體健康就行。也就沒當回事兒。
生長速度減慢往往是兒童疾病的早期信號之一。比如:貧血、慢性腎臟病、消化道疾病等。小時候生病多的孩子,也可能影響到身高發育。而身材矮小,本身身心發育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大多都存在自卑、抑鬱等不同成都的心理障礙,有的孩子甚至因為身材矮小而不願上學。
所以如果您對照上面的數據,一旦發現孩子生長速度緩慢,就要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內分泌科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抽血檢查生長激素,拍X光片查查骨齡,因為骨齡是預測生長空間的最重要指標。
對於孩子生長異常,最好在10歲之前進行干預治療。10歲前的基礎身高佔到終身高的80%,青春期發育期間會躥個子,佔到20%,正常人的青春期始於10―12歲,無論男女,青春期之前每年長高約5公分,而青春期長高相差不多,男性約長高28公分,女生25公分左右。青春期就好比跳遠,十歲之前是助跑,助跑時間越長,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就越遠。
孩子不長個兒多數都能治好
骨齡是判斷孩子能不能再長個兒的重要標準。
骨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骨骺是否閉合,只要骨齡還沒有閉合,那麼就有生長的空間。如果骨齡已經完全閉合了,再長高的幾率就非常小了。
判斷骨齡是否閉合,除了藉助於X光片外,還可以通過人的第二特徵來大致判斷,一般情況下,下述三種情況表明骨骺基本閉合:
1、女孩來月經初潮已經有3-4年,且近1-2年不再明顯長高;
2、男孩十七八歲,出現喉結、鬍子等第二特徵,最近1~2年也不再長了;
3、年齡在18歲左右,發育正常的。
“臨床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推遲青春期,控制發育,讓助跑時間再長一些,同時增加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也讓跑的速度更快些。”使用生長激素也是越早越好,因為使用生長激素是根據體重計算的,當孩子越小,體重越小,使用的劑量就越小,花費也就較少。
對於身高正常的孩子,也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幫助長個兒。
晚上十點前入睡
兒童期生長的主要調控因素是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及甲狀腺激素,促進軟骨組細胞的增殖及骨化,使得人體的長骨不斷加長,促使機體的長高。
大腦垂體分泌的促進人體長高的激素在睡眠狀態下分泌量是最大的,是清醒狀態的3倍,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點-凌晨2點,入睡後35-45分鐘分泌量增加,所以最好在9-10點前上床睡覺,每晚保證9小時以上的高質量睡眠。
每天戶外運動2小時
一方面處於生長期的孩子運動30分鐘以上,生長激素會明顯增多,進而促進骨骼生長。另一方面,運動本身就會對關節部位進行拉伸,促進軟骨組織的生長。
夏季光照充足,孩子在戶外進行運動,也接受到了足夠的光照,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鈣的吸收得以保障,骨骼生長也會充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