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一症,古已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稱為“”。清代顧世澄著《瘍醫大全》始有流火之名,“流火,兩腳紅腫光亮,其熱如火者是。”本病中西醫同名。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血分有熱,火毒侵襲,鬱於肌膚而發,或由於皮膚粘膜破損,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故《聖濟總錄》說:“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洩,則蓄熱為丹毒。”本病西醫認為是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微小破損處侵犯皮內網狀淋巴管引起淋巴結炎而發病。
本病的發生內為正虛溼熱瘀滯經絡,外為毒邪侵襲血分鬱熱,熱毒與溼邪相搏於肌肉腠理,致使氣血經絡瘀滯為患。丹毒急性發作,應以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為治,臨證之時多以犀角地黃湯合萆滲溼湯加減;對於反覆遷延不愈的複發性丹毒,當以和營消腫,健脾滲溼為治。對於使用抗菌素治療後,熱毒不容易透達外出,又不能消散,導致局部僵腫形成,應是氣血邪濁阻滯經絡,以益氣通絡活血化瘀為治較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