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免疫性疾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近些年相關藥物研發如火如荼,部分佼佼者已逐漸走入臨床。看似波瀾不驚的風溼免疫科,開始出現了不少新動向。
痛風是人體內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其診斷需重點關注兩個金標準,即關節滑液中查見特異性尿酸鹽結晶和經證實痛風石中含尿酸鈉結晶。值得注意的是,約40%的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血尿酸正常,故單一的高尿酸血癥並不能作為痛風診斷或排除診斷的依據。痛風應與風溼熱、丹毒、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和假性痛風等鑑別。痛風的非藥物治療,如減肥、限制飲食等應貫穿痛風治療的始終。近些年的研究讓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越來越獲得醫生的認可。
急性發作期:秋水仙鹼不再大劑量用
最新的歐洲抗風溼聯盟治療指南推薦,痛風急性發作應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秋水仙鹼,且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儘量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研究顯示,痛風急性發作的有效控制取決於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使用時機和劑量,使用越早,劑量越足(頭兩天劑量加倍),療效就越明顯。選用秋水仙鹼時,目前多主張不良反應少而療效不降低的小劑量療法(每次0.5mg,每日3次),而摒棄了以往的大劑量療法(每小時1次,每次0.5mg)。對侷限於1~2個關節的持續痛風發作,為快速有效緩解症狀,可關節腔內注射長效甾體類激素。而對難治性痛風發作或以上藥物有禁忌證時,可口服中等劑量的強的松或使用生物製劑,如抗白細胞介素-1或抗腫瘤壞死因子α製劑治療。
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尿酸升高未必立即降
對於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療,目前認為並非只要血尿酸增高,就需立刻降尿酸。降尿酸治療也是有適應證的,包括關節炎發作頻繁(≥2次/年),持續、嚴重或難治性痛風關節炎伴痛風石、泌尿繫結石和慢性痛風性腎病等,經飲食控制後血尿酸仍>536mol/L,X線片上有受累關節的破壞。
痛風早中期治療以促尿酸排洩藥為主,而中晚期以抑制尿酸合成藥為主。首次開始降尿酸治療應在痛風發作緩解後1~6周開始。降尿酸過程中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並根據血尿酸值調整降尿酸藥劑量,使血尿酸水平長期持續達標。血尿酸一般以<360mol/L為目標值,而對於有大量痛風石的慢性痛風關節炎患者,血尿酸<300mol/L也許更合適。另外,為避免降尿酸時血尿酸波動過大誘發急性發作,降尿酸藥的劑量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並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或非甾類抗炎藥預防痛風的急性發作。
難治性痛風:新型降尿酸藥帶來新希望
不少慢性痛風石性痛風患者對以上傳統降尿酸藥過敏、無效或不能耐受,只能尋求其他新型降尿酸藥的治療。近年來,已有多種新型降尿酸藥陸續上市。
抑制尿酸合成新藥如非布索坦,是一種全新的非嘌呤類高效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是別嘌醇過敏或不耐受痛風患者的有效替代品,尤適於有腎功能不全的痛風患者。其對痛風石的溶解率較高,且極少出現致死性過敏綜合徵。
第二代促尿酸排洩藥有尿酸轉運蛋白1抑制劑RDEA-594。該藥突出的特點是無肝毒性。Ⅱ期臨床顯示,其療效與別嘌呤醇相當,對輕中度腎功不全者有效,誘發腎結石的風險極低,無嚴重不良事件。
促進尿酸分解新藥如普瑞凱希。眾所周知,在人和高級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喪失了能直接分解尿酸的尿酸酶表達,而普瑞凱希正是發揮了尿酸酶的作用。該藥僅用於傳統降尿酸治療無效的成年難治性痛風患者,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者禁用,充血性心衰者慎用。其溶解痛風石的速度快,有效提高了生活質量,但主要問題為輸液反應、治療初期痛風的頻繁發作及昂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