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3 21:06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最常見的足部畸形。國外統計,年齡15-30歲的人群中,拇外翻發病率為3%,31歲-60歲人群中發病率9%,大於60歲發病率為16%。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現為拇趾向外側傾斜,第一蹠骨內翻,第一、二蹠骨間夾角增大,蹠趾關節半脫位,第一蹠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長期受到鞋子的磨擦後,局部皮膚會增厚,嚴重時紅腫發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嚴重時,第二趾可被拇趾擠向背側,形成錘狀指。同時由於前足主要負重區的外移,第二、三蹠骨頭承重增加,久之形成足底胼胝,伴有疼痛,即產生所謂的“轉移性蹠痛症”。另外,拇趾外翻畸形的存在使外側蹠骨應力負荷增加,骨小梁結構易受到累積性應力的作用,這種應力的過度集中會使外側蹠骨發生疲勞性骨折。拇外翻患者拇趾背伸活動受限,行走過程中身體會通過調節其他部位的活動來對此進行代償,這樣又往往會導致膝關節和腰椎的病變,嚴重影響健康。因此,我們要重視拇外翻畸形,嚴重的拇外翻需要進行必要的外科干預,以還原正常的足部生物力學。好的外科手術不僅可以解除疼痛,而且可以儘可能恢復正常的足部外形,從而使功能和美觀和諧統一。上海曙光醫院東院骨科鄭昱新拇外翻的病因:拇外翻畸形多見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40。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很多,約一半與遺傳因素有關,母親有拇外翻,子女患病率明顯增加。由於女性足部韌帶較男性弱,在同等遺傳條件下,更易發生拇外翻。另外,韌帶的柔韌性隨年齡增長而減弱,這也是拇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女性的原因。

  其他導致拇外翻的常見原因有:(1)穿鞋習慣。女性經常穿高跟鞋、尖頭鞋,全身重量易集中在足前部,尖頭鞋往往迫使前足強行擠壓在狹小的三角形區域裡,使得足趾長期處於不正常狀態,長此以往便逐漸形成拇外翻畸形。(2)拇趾、第一蹠骨、內側楔骨所在的第一蹠列的活動度增加。(3)足部結構異常。常見的為扁平足,其他結構異常有第一蹠骨過長、第一蹠骨內翻、拇趾旋前畸形等。(4)關節炎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病變往往會破壞足部軟組織和骨關節的正常平衡結構,由各種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拇外翻畸形。(5)其他。創傷、腦癱等原因造成的神經肌肉性病變,往往引起足部尤其是第一蹠趾關節軟組織肌力不平衡,也可產生拇外翻。

  拇外翻的臨床表現:疼痛是拇外翻的主要症狀,臨床上多以拇趾外翻畸形的存在和伴有疼痛的第一蹠趾關節內側拇囊炎為主要表現。但是,畸形程度與疼痛並不成正比,畸形明顯不一定有疼痛。疼痛除由拇囊炎引起外,其他如第二、三趾錘狀趾及足底胼胝,也是產生疼痛症狀的重要體徵。隨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其X線表現不一。

  疼痛:(1)拇囊炎引起的疼痛(2)錘狀趾引起的疼痛(3)足底胼胝引起的疼痛(4)外側蹠骨應力集中引起的疼痛(5)姿勢性代償引起的膝關節、髖關節及腰骶部的疼痛。

  畸形:拇趾外翻、第一蹠骨內翻、第一蹠趾關節內側骨贅、第二、三趾錘狀趾等。

  X線:第一蹠趾關節半脫位,拇趾向中線移位,拇外翻角>15度,第一、二蹠骨間夾角>10度為基本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及X線改變,拇外翻的發展可分為三期:(1)早期:症狀輕微,疼痛不嚴重,X線片第一蹠趾關節無半脫位。(2)中期:拇外翻畸形明顯,拇囊炎疼痛較重。X線片見拇趾近節向外側半脫位,並出現第二趾錘狀畸形。(3)晚期:除拇囊炎疼痛外,蹠趾關節腫痛,X線片見蹠趾關節出現骨關節炎表現。

  拇外翻的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只適用於早期病人。

  1、 非特異性治療:休息,減少活動,穿寬鬆的鞋子都能減輕疼痛。疼痛時可以局部塗用扶他林等外用藥物,或口服西樂葆等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熱敷、理療也有一定療效。有時也可行疼痛部位的局部封閉治療。但多數保守治療手段皆是對症不對因,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疼痛,一段時間後易復發。

  2、佩戴矯形支具:矯正拇外翻的支具種類繁多,不同類型和程度的拇外翻需配合不同類型的支具。通常晚上穿戴支具,每天堅持8小時,持續3個月,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疼痛症狀,延緩拇外翻進一步畸形的發展速度。

  手術治療:一旦拇外翻導致持續的疼痛或嚴重的畸形,就需手術治療。手術可以減輕疼痛和糾正畸形從而改善足部功能。手術目的:最主要是為了解除疼痛。治療目標:(1)矯正拇趾外翻畸形;(2)切除增生骨贅及滑囊;(3)矯正第一蹠骨內翻,復位籽骨系統;(4)調整蹠骨頭負重,矯正合並畸形(胼胝、錘狀趾等);(5)穩定第一蹠列。

  手術治療本身創傷較小,疼痛重者可考慮手術。手術方法很多,要依據畸形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另外,手術技巧性很強,如操作不精細會影響整體療效,再者手術使用的器材也要精細,因為足部皮膚較薄,一般建議使用進口小鋼板和螺釘,一些國產的鋼板螺釘太大太厚,會影響手術的療效。因此,要選擇有經驗的醫生。以下是一些具體手術方法介紹。

  1、軟組織手術此類手術旨在糾正拇外翻角(HVA),以Mcbride手術為代表,並經多位學者的改良。手術主要內容是切斷攣縮的拇收肌在拇趾外側基底的止點、第一蹠骨內側骨贅切除、拇蹠關節囊外側鬆解、內側緊縮。單獨使用此類手術對無第一、二蹠骨間角(IMA)增大的輕度拇外翻療效較為確定。對於有明顯IMA增大的拇外翻,此類術式通常需與其他截骨手術聯合運用。

  2、截骨術拇趾截骨術: 用於糾正拇趾趾間關節外翻。

  第一蹠骨頸部截骨術:這類手術方法較多,主要有Austin、Mitchell等,並被反覆改良。手術目的各術式略有不同,主要為糾正IMA和第一蹠骨頭關節面過度外翻。這類術式對於輕、中度的拇外翻有較好的療效。但對於第一蹠骨畸形較為明顯的病例,此類手術不能做到完善矯形。

  第一蹠骨基底截骨術: 對於伴有明顯IMA增大的病例、第一蹠骨基底截骨能有效地糾正IMA,還可通過旋後、壓低蹠骨頭來糾正第一蹠骨的抬升、內旋畸形,可有效地恢復足橫弓形態。第一蹠骨截骨方法有很多種,有“V”(chevron)截骨、橫斷截骨及弧形截骨等。但對於有第一蹠骨頭關節面明顯外翻的病例,僅糾正第一蹠骨內翻可加大第一蹠骨頭關節面外翻,此時可加行第一蹠骨頸部截骨矯正。

  3、第一蹠骨頭內側骨贅切除術Mayo術式,對於僅表現為拇囊炎腫的拇外翻病例是首選術式。

  4、關節融合術第一蹠趾關節融合:嚴重關節病變、關節不穩者可考慮。Clutton認為蹠趾關節融合在良好的位置上是一種永久滿意的治療,並強調了內固定的重要性,一般認為一個良好的關節融合術必須是:

  1、有良好的松質骨接觸面。

  2、拇趾固定在功能位。

  3、有堅強的內固定,能早期負重。

  4、功能恢復快。

  蹠趾關節固定位置一般認為背屈20~30為最合適,大於30將產生蹠疼痛症,手術後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效果。Fitzcra1d報道術後還能參加體育活動,成功率達90%,但在長期隨訪中10%病例產生趾間關節疼痛性關節炎。

  第一蹠骨楔骨融合:比較嚴重的拇外翻、第一蹠骨楔骨關節過度活動、足底嚴重痛性胼胝和足橫弓、足縱弓塌陷時應當運用,是一種療效較好的手術方式。

  5、關節成形術第一蹠趾關節成形:切除近節拇趾近端的Keller手術仍受部分學者的推崇。對疼痛原因主要是嚴重拇蹠關節炎的老年拇外翻患者,Keller術式較為簡單也確能解決部分病人的疼痛,但因Keller手術縮短了拇趾,使本來就喪失部分功能的拇趾蹠屈力進一步減弱,將加重蹠底的疼痛。此類手術應儘量避免或把嚴指徵。

  第一蹠趾關節假體置換:由於關節融合與Keller術式的嚴重缺點,和近年各大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成功運用促進了足與手的人工假體研製與運用。第一蹠趾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使拇外翻術後具有良好的功能,能防止畸形復發,術後無疼痛。人工關節置換術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局部皮膚完好,骨支撐存在及伸屈肌動能完整。

  2、手術操作要細緻。

  3、手術器械要配套。

  4、軟組織不可傷及。

  5、術後要有良好的引流。

  6、術中及術後應用預防性抗菌素。

  7、術後固定在力線上。

  8、有過化膿性關節炎者為禁忌症。

拇外翻怎麼治療?相關文章
“尖頭皮鞋”的時尚旋風,使女性腳病日趨增多。不少女性因此長了“大腳骨”,這都是追逐時尚的結果。而且往往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頑疾”,等到疼痛難忍時,往往已需“傷筋動骨”。專家提醒:“愛美也要悠著點”。醫學上稱此症為拇外翻,女性患者佔到了80%以上。那麼,拇外翻怎麼治療呢?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多與遺傳(約佔80%以上),穿鞋不適有關。腳形難看,穿鞋變形,還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併發腳墊、雞眼、爪形趾
發布於 2023-03-24 00:36
0評論
拇外翻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蹠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種複雜的解剖畸形,並且在治療上極具挑戰性。拇囊是指在拇外翻畸形中出現的明顯的內側突起,但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名詞可互換使用。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最常發生在有遺傳傾向加上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的人,不合適的鞋子會對拇趾施加異常壓力。病因拇外翻的發生可能與穿鞋不合適有重要關係。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發病率比不
發布於 2022-10-22 16:39
0評論
病因,臨床檢查與非手術治療拇外翻發病與正確治療的理論,在骨科的文獻中已經得到了非常多的討論。拇外翻的手術治療相關的豐富的信息已經被模式化為我們常講的治療流程與原則。這些流程與原則目的是為保證治療有症狀的拇外翻的方式達到統一,但是治療拇外翻的方法多種多樣,使其流於形式。此文進行當代的治療觀點回顧,對拇外翻的發病機制,檢查方法,和治療方法進行一次考慮各方觀點的闡述。內容較多,因此綜述分為兩部分。第1
發布於 2022-10-22 16:49
0評論
“尖頭皮鞋”的時尚旋風,使女性腳病日趨增多。不少女性因此長了“大腳骨”,這都是追逐時尚的結果。而且往往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頑疾”,等到疼痛難忍時,往往已需“傷筋動骨”。專家提醒:“愛美也要悠著點”。醫學上稱此症為拇外翻,女性患者佔到了80%以上。那麼,拇外翻怎麼治療呢?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多與遺傳(約佔80%以上),穿鞋不適有關。腳形難看,穿鞋變形,還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併發腳墊、雞眼、爪形趾
發布於 2023-03-23 19:36
0評論
拇外翻是臨床上常見足病。我國發病率約10-20%,在我國近1億病人,95%集中在女性,本病除畸形外,常合併有拇囊炎疼痛、錘狀趾、足底胼胝體疼痛等症狀。,隨著我國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發展,此類病人的治療意願在不斷增強,將成為新的一個現代化疾病。拇外翻是臨床的常見病,發病率很高,特別是女性,在國外有些國家可高達50%,我國近年來穿高跟鞋的女性增多,其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許多病人長期受到拇外翻疾病的困擾,
發布於 2022-09-24 23:18
0評論
拇外翻顧名思義:就是[趾外翻,該診斷以臨床症狀得名,俗稱腳孤拐,大腳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各種各樣鞋子的出現,拇外翻的發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在患有拇外翻的人群中,僅有不到一般的患者進行就診,因為該病已經影響的這類人的日常生活。患者一般首先主訴:疼痛,行走困難。其次為:在市面上買不到合適自己腳的鞋子。再次為:足部外形難看。疼痛一般主要集中於:[趾內側:局部紅腫,肥大。足底:
發布於 2022-12-15 06:02
0評論
拇外翻的病因:拇外翻畸形多見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40。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很多,約一半與遺傳因素有關,母親有拇外翻,子女患病率明顯增加。由於女性足部韌帶較男性弱,在同等遺傳條件下,更易發生拇外翻。另外,韌帶的柔韌性隨年齡增長而減弱,這也是拇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女性的原因。其他導致拇外翻的常見原因有:1、穿鞋習慣。女性經常穿高跟鞋、尖頭鞋,全身重量易集中在足前部,尖頭鞋往往迫使前足強行擠壓在狹小的三角
發布於 2023-03-13 18:31
0評論
1、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最常見的足部畸形。國外統計,年齡15-30歲的人群中,拇外翻發病率為3%,31歲-60歲人群中發病率9%,大於60歲發病率為16%。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現為拇趾向外側傾斜,第一蹠骨內翻。2、二蹠骨間夾角增大,蹠趾關節半脫位,第一蹠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長期受到鞋子的磨擦後,局部皮膚會增厚,嚴重時紅腫發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嚴重時,第二趾可被拇趾擠向背側,形成錘狀指。同
發布於 2023-01-19 11:06
0評論
人的兩隻腳平均分擔著身體的重量,腳跟要比前掌吃重一些,穿著高跟鞋要上提腳跟,會使整體的重心前移,前掌的負荷勢加重。並且穿了高跟鞋之後,腳跟著地的時間縮短了,這時的步態要比正常的步態加快,所以,穿上高跟鞋的美女只是用腳尖在走路!由於承重點分佈的改變,穿著高跟鞋勢必然會引起足部的變形,最先受累的部分便是拇指關節,造成拇趾外翻,這就是最常見的高跟鞋的“美麗代價”。拇趾外翻俗稱“大腳骨”病,是一種常見的
發布於 2023-02-12 07:22
0評論
甚麼是拇外翻和拇囊炎?大腳趾稱為拇趾。如果大拇趾朝其餘腳趾一側發生傾斜稱為拇外翻。這是由於趾蹠關節授力不符合正常人體力學所造成的,如果拇趾骨的內側緣突出的話會造成拇囊炎。拇囊炎通常是遺傳的,但很多是由於著鞋不當造成。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但極罕見於不穿鞋的人,一旦僵直發生,拇趾將慢慢畸形。其治療取決於不適的程度,僵直引起的疼痛常由著鞋引起,症狀於所著之鞋的種類大小有關,個體對於疼痛、不適的感受差異
發布於 2023-02-09 15: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