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蟲病,又稱豬囊蟲病,是由豬肉絛蟲的幼蟲(囊蟲)寄生在人體上引起的一種疾病,其中腦囊蟲病最為嚴重。50-70%的囊蟲病患者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本病是中國較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在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發病率較高。
病因和發病機制:人類可以成為豬肉絛蟲的終末宿主,引起腸道絛蟲病。也可作為其中間宿主,引起囊蟲病。卵在排洩在糞便中時已經成熟,含有六個帶鉤的幼蟲。當人吃了含有卵的食物後,卵殼被十二指腸液消化,六條鉤狀幼蟲溢出,鑽入腸壁,進入靜脈和淋巴管,被送到全身,發育成囊蟲,寄生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其中以腦、肌肉和皮下組織為常見。感染方式有三種:
1.內源性自身感染;
2.外源性自身感染;
3、外源性異體感染。
囊蟲(cysticercus)呈卵圓形,乳白色,半透明,通常約有黃豆大小,有一個頭節,從囊壁向內轉。囊蟲在組織中引起局部炎症反應,最初是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隨後漿細胞和淋巴細胞佔優勢,成纖維細胞增生,幼蟲被包裹起來,形成自己的囊腫。由於囊腫的發育過程不一,且依次死亡,本病常有波動。囊腫活體期通常沒有臨床症狀,囊腫的退縮和死亡引起明顯的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由於囊腫寄生的部位和數量不同,以及患者的個體反應不同,囊腫的臨床症狀複雜多樣。在急性期,可有發熱、全身痠痛、乏力、食慾不振和其他全身症狀。
根據病變部位和神經系統損害的表現,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實質型;
2、腦室型;
3、腦膜型;
4、脊柱型。所有類型都可能合併存在。
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腦膜型囊蟲病患者,其症狀更為嚴重,可出現噁心、嘔吐、視乳頭瘤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檢查時腦膜刺激徵陽性。侵入脊髓的囊蟲可表現為截癱和大小便失調。
血常規檢查正常,有少數嗜酸粒細胞比率輕度升高,大便常規可檢出蟲卵(提示腸道絛蟲病)。
脊髓液檢查壓力可能增加,腦脊液白細胞輕度至中度增加,通常為10-100×106/L,糖正常或減少,蛋白質輕度增加。腦脊液細胞學檢查一般為淋巴細胞性炎症,所見嗜酸性粒細胞比例輕度-中度增加,還有漿細胞。驅蟲治療期間囊蟲大量死亡,可加重腦脊液反應,引起腦脊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加。
用免疫學方法檢測血液和腦脊液中的抗囊蟲抗體或囊蟲抗原,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檢測。
頭部CT檢查對檢測病變、位置、大小和數量有重要作用。囊腫對位於大腦白質和灰質的交界處。出現鈣化灶,增強時無強化。頭部的MRI可以很好地顯示腦實質、蛛網膜下腔和腦室的囊腫。
診斷:
本病的診斷是根據目前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資料、神經影像學、腦脊液檢查和免疫學檢查。
治療:
藥物殺蟲治療:常用的藥物有吡喹酮和阿苯達唑。吡喹酮的成人總劑量為200mg/Kg,阿苯達唑的成人總劑量為200-300mg/Kg,都建議從劑量上逐漸增加。通常需要一個療程,即2-4個療程。在藥物治療中,死囊腫可引起嚴重的炎症和水腫,顱內壓可明顯升高,需要臨床觀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脫水劑。在藥物治療前還應請眼科會診,以排除眼部囊腫的可能。手術治療:腦室內囊腫可以通過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