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在臨床上根據其發病經過可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兩大類。急性子宮內膜炎以發熱、寒戰、下腹痛、帶下增多、混濁有臭味為其特徵,慢性子宮內膜炎,多見有下腹墜脹而痛、腰骶痠痛,帶下增多等症,且常表現為不規則子宮出血,月經紊亂及痛經。
本病多發生於已婚育齡婦女,但亦有部分老年婦女由於閉經後子宮內膜萎縮,機能消失,亦易繼發細菌感染,而發生老年性子宮內膜炎。而產後感染及感染性流產是造成子宮內膜炎最常見的原因,也是最嚴重的類型。子宮內膜炎會造成出血嗎?一般來講,子宮內膜炎患者可出現陰道有持續少量流血,分泌物量多,呈膿性或淡血性,如為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則有臭味等症狀。
子宮內膜炎的形成主要與溼、熱、毒之邪關係密切,多因經期、產後,胞脈空虛之時,溼、熱、毒之邪乘虛而入,與敗血搏結於胸中,或傷及衝、任、帶脈,使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或溼、熱、毒壅阻於衝脈、氣血運行不暢所形成。
子宮內膜炎發病之初,由於邪氣壅盛,正氣奮起與之抗爭,故多表現有發熱、寒戰,溼、熱、毒蘊結於胞脈、氣血不通,故疼痛亦較劇烈,溼、熱、毒循經下注,則帶下量多,包質異常。經過正邪的劇烈交爭,若正氣漸盛,邪氣漸衰,則病勢漸緩;若正氣虛表、邪毒熾盛,則可導致病勢進一步惡化。亦有非經期、產後,但由於平素攝生不潔、久坐寒溼之地,或冒雨涉水等,也可導致寒溼之邪內侵、瘀滯於胞脈,而見腹痛連及腰骶、帶下異常;或素體腎陽不足,感受溼邪之後,在體內滯留日久,阻遏陽氣,使寒由內生、溼從寒化等,導致胞脈虛寒,而腹痛綿綿、帶下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