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中醫稱之為“溼瘡”。其病因複雜,常與過敏體質、內外過敏原刺激等有關。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體質引起,風、溼、熱阻於肌膚所致。皮損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往往對稱分佈。下面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治療溼疹。
溼熱型:多見於急性溼疹、脂溢性溼疹及慢性溼疹急性發作期,皮膚起紅斑、水皰,瘙癢劇烈,流黃水,味腥而黏,或結黃痂、糜爛、脫皮。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黃或膩。多因血熱脾溼,浸淫肌膚所致。可使用利溼清熱的方法,服用龍膽瀉肝湯。
脾溼型:多見於亞急性溼疹或泛髮型溼疹。皮膚起連片小水泡、顏色暗淡不紅、瘙癢出水,或有胃痛、食慾不佳、面色萎黃、腿腳浮腫、大便稀、小便微黃。舌質淡、舌苔白或膩。多因脾運失調,溼從內生,浸淫成瘡所致。需用健脾除溼的方法可溼胃苓湯治療。
血熱型:相當於丘疹性溼疹,中醫稱之為粟瘡或血風瘡。遍身起紅丘疹、劇癢難忍、抓破出血。舌質紅,苔薄白。多因溼熱內蘊,外受於風,熱重於溼所致。需清熱涼血,祛風除溼,可服用涼血除溼湯。
傷陰型:多見於亞急性溼疹、泛髮型溼疹,皮膚浸潤、乾燥脫屑、略見出水。舌質紅,舌苔光。多因滲水日久,傷陰耗血,血燥生風所致。建議滋陰養血,除溼止癢,可用滋陰除溼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