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腦積水包括哪些情況?該如何治療?
答:常見的腦積水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腦積水都需要儘快手術治療,家長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選擇。
第一,急性腦積水,需要急診手術治療上海新華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馬傑
急性腦積水伴有進展性的腦疝,即腦脊液通路突然阻塞,導致顱內壓升高,數小時內會出現阻塞處鄰近腦室系統的擴大。若顱縫已經閉合,顱內壓會進展性地快速升高。如果沒有迅速處理,患兒會很快死亡。
造成急性腦積水的原因包括:自發性顱內(腦室內)出血,後顱窩腫瘤,急性滲出性腦膜炎,腦外傷,和急性腦室引流障礙。
第二,慢性腦積水,可選擇性手術治療或隨訪
慢性腦積水患兒的腦室無明顯增大或緩慢增大。這種腦積水可能與一些代償性機制有關,這些代償機制可以減緩或阻止病情進展,一般在腦室不完全阻塞的時候發生。
這些代償性變化包括顱骨的擴張(顱縫未閉時),顱內血容量降低,腦室系統的廣泛增大連同腦組織萎縮等。
第三,靜止腦積水,隨訪即可
靜止性腦積水可以被定義為一種慢性腦積水,病程中腦脊液壓力回覆到正常值,正常顱內壓。
代償性或“靜止性”腦積水中,腦脊液吸收速率和腦脊液產生速率相同,且腦室的大小保持穩定甚至腦室縮小。不出現新的神經性體徵,並有證據證明隨著年齡增長,病情也隨之改善。
2、問:腦積水如何鑑別診斷?
答:最初診斷腦積水的依據,就是患兒頭圍快速增大,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症狀。
但其他原因也會引起頭圍出現增大的改變。在診斷腦積水時,需要和以下情況區分開:
第一,家族性巨頭:唯一的症狀即是頭圍增大,無其他潛在症狀。通常,患兒所在家庭,還有其他成員屬於頭圍增大的,這種症狀可以看做是家族特有的“標誌”。通常和良性嬰兒腦外積液有關,無需治療。
第二,良性嬰兒腦外積液:由於腦脊液在腦凸面的積聚,患兒出生幾個月內頭圍增大速度異常加快,在出生後15―18月速度逐漸與同齡兒童接近。體格檢查和生長髮育情況通常屬於正常。但也有個別患兒運的動能力出現輕微和短暫的發育遲緩。
其他可能導致這種良性積液的原因包括:良性嬰兒硬膜下積液,良性交通性腦積水,特發性大腦周圍腫脹,蛛網膜下腔的良性增大,低密度腦外液體聚積,假性腦積水巨顱,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良性水囊瘤,蛛網膜下腔滲出等。
這良性嬰兒腦外積液是良性、自限性的疾病,通常出現在1歲到3歲。在2到3歲時,會自行緩解。此類疾病很少需要手術干預,對於出現運動功能遲緩、顱內壓升高和液體積聚的兒童,手術也是次要選擇。
第三,慢性硬膜下血腫或者慢性硬膜下血腫急性發作:唯一的症狀即是頭圍增大,無其他潛在症狀。還有一種頭圍增大是遺傳性的,這種情況是家族特有的,這通常和良性嬰兒腦外積液有關。
3、問:腦積水怎麼治療?
答:腦積水的常見治療方案有兩種:腦脊液分流術和內鏡第三腦室底造瘻術(ETV)。
腦脊液分流術:腦積水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需外科手術安置分流管,分流管是柔軟的彈性管。
分流管的上端放置在大腦內的腦室流體空間裡。這條管子和一個閥相連,以控制腦脊液通過分流管的流動。分流管在皮下將腦脊液引到可以被身體吸收的地方。其中一個區域是腹腔(腹膜)內膜。這就是所謂的腦室腹腔分流術(VP分流)。
在較少的情況下,分流管從大腦連接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如從大腦連到胸內肺部周圍(胸膜腔)的分流管,被稱為腦室胸腔分流。從大腦連到心臟靜脈處進行排放的分流,被稱為腦室心房分流。
內鏡第三腦室底造瘻術(ETV):是對一些有腦積水的兒童進行的第二類手術。造瘻術中,外科醫生需在大腦中腦室底部做一個開口,這樣腦脊液就不再積聚在腦室內,而可以在大腦裡和大腦周圍流動,如同正常腦脊液的情況。
這意味著孩子將不需要分流,而是依靠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作出的瘻口,確保脊液的流動。術後,注意觀察患兒腦壓是否再次增大,仍然非常重要。因為腦室底部造瘻術可能失敗或阻塞。如果腦積水復發,患兒頭圍再次增大,仍可再次入院行腦脊液分流手術,這就是說ETV術後失敗可以再做分流術。
ETV主要適用於非交通性的腦積水,因為造瘻術成功有兩個前提:患者的腦脊液吸收能力正常;蛛網膜下腔腦脊液循環通暢。所以選擇不同病因的腦積水患者,對手術結果有直接影響。
總體來說,阻塞性腦積水通過ETV,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手術成功率。其中,中腦導水管狹窄、頂蓋和丘腦腫瘤、後顱窩腫瘤、松果體區腫瘤、頸髓脊膜膨出、囊腫等所致的阻塞性腦積水,手術成功率為83%―95%。因此,由三腦室後半部至四腦室出口處之間的任何佔位引起的阻塞性腦積水,是三腦室造瘻術的最佳適應證。
針對腦積水,其他的輔助治療方法有:內科治療和手術去除病灶。
內科治療的目的之一,是降低腦脊液形成速率。腦脊液的產生速率和再吸收速率輕度不符的兒童中,乙酰唑胺可以用來減慢腦脊液的產生速率乙酰唑胺最常見用於良性軸外腦脊液聚集,也可以用於術後一過性腦膜炎(常會導致腦脊液吸收功能損傷)。
內科治療的目的之二,是打開腦脊液循環通路。如使用類固醇,可短時間內控制腦腫瘤黏連引起的阻塞性腦積水,推測可能是由於類固醇可以減輕癌周組織水腫,使阻塞通路的病灶收縮,也可能有減慢腦脊液分泌的作用。
手術去除病灶:隨著技術發展和經驗積累,目前認為對於腦腫瘤病灶的阻塞性腦積水,首先手術切除腫瘤組織,是首選治療方案。
4、問:分流術後或ETV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無論是分流還是ETV,術後若發現工作不正常,請立即就醫。因為這將重新對大腦產生壓力。跡象表明,分流或ETV術後不良的跡象和腦積水的跡象相同。你的孩子可能有與置入分流之前相同的症狀,或可能有新的症狀。
同時,術後要注意防感染,包括以下內容:埋入分流管的皮膚周圍和切口處浮腫或發紅、發燒、頸部僵硬、切口處有液體流出來、食慾不振或飲食不良、普遍感覺不適及頭痛等。
5、問:分流和ETV相比,各有何優勢、劣勢?
答:分流是將分流管放入體內,將腦室裡的積水引到其他部位;而ETV是在三腦室底部造個瘻口,也就是另外開闢一個腦脊液循環的通路,從而緩解腦積水。分流的優勢是比較確切,能立竿見影將腦室裡的積水引走,缺點是體內放置個異物,有的病人會有排斥反應,同時以後隨訪有可能會感染,腦室裂隙,分流過度等併發症的出現。造瘻(ETV)優點是體內另開闢個通道,接近生理情況沒有異物;缺點是阻塞性腦積水效果好,對交通性腦積水只有50%的有效率,再者就是有部分病人瘻口會再次閉合積水復發。
6、問:做過分流,可以再做ETV嗎?
答:做過分流手術的病兒,如果出現了感染,分流管功能障礙等無法做分流手術,也可以做ETV手術,今年來國際會議有報道ETV可以緩解分流手術失敗的腦積水,但具體情況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小兒腦積水如何治療效果好呢
發布於 2023-03-03 05:56
小兒腦積水如何治療效果好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