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具備一定的遺傳性。父母們理解了多動症的遺傳特點之後,問題接踵而至,“那麼,我的孩子到底是哪塊出現了問題,讓他們就是跟其他正常的小孩不一樣呢?到底是甚麼原因讓他們的行為表現如此讓人頭痛呢?”儘管導致多動症的確切病因並不清楚,但能夠肯定的是多動症的一系列症狀表現均源於腦部的某種異常,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們發現多動症兒童腦部的某種化學物質――這類物質影響著注意力,控制著衝動的行為,管理著認知能力,統稱為“神經遞質”存在失衡。此類關鍵作用的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化學物質,當某些特定的神經遞質濃度或者作用出現異常時,就會導致一系列行為症狀,如注意力難以集中,行為衝動不經考慮,認知功能發展不足等等,而這些就是我們看到的多動症兒童的表現。
那麼,我們迫切想知道的是,多動症兒童的腦部到底存在怎樣的變化,使得他們的大腦和正常兒童存在差異,從而產生了行為上的迥然不同?當然,我們還十分關心,藥物治療對於多動症兒童的影響如何?可以改善他們大腦的工作情況嗎?若想回答這些困難的問題,就必須想辦法儘量考察大腦工作的情況,直接探索大腦的奧秘。
所幸的是,近十年來,功能磁共振(fMR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們探索大腦功能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當孩子們完成特定的認知任務時,利用功能磁共振觀察其大腦活動的狀態。大腦的不同區域在進行工作時,相應的部位就會出現激活;而工作投入的程度不同時,皮層對應的血流變化情況也不同。
如此一來,我們終於可以探索多動症大腦的奧秘。那些行為表現地越是多動、衝動的孩子,額葉和頂葉皮層內的血流灌注越少,紋狀體區域的灌注也呈現普遍降低。同樣,在執行相同的認知任務時,多動症兒童與正常兒童大腦工作的情況也呈現出差異。簡單點說,當對他們提出同樣的任務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執行某項操作,但是當他們接收到某個信號後,就必須儘快停止正在進行的操作。)正常兒童主要由大腦的A部分負責完成這個任務,而多動症兒童的大腦A部分則激活明顯不足,表明他們這部分本應該負責的腦區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於是,多動症兒童的大腦B部分就必須挺身而出,進行工作來補償A部分的不足。
藥物的使用正好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使應該工作的腦區發揮應有的作用,勝任任務的要求。由此可見,藥物是通過調整大腦內相關神經遞質的濃度和分佈,從而促進大腦的工作狀態恢復到正常水平,進而改善行為表現,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孩子們在服藥後,注意力能夠集中,多動衝動行為也有所減少。因此,父母們大可不必顧慮藥物會讓孩子們變呆變傻。當然,關於藥物的誤區還有許多,這也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