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內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原發性椎管內腫瘤是指原發於脊髓、脊膜、神經根及椎管內各種周圍軟組織的腫瘤,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較為常見。隨著CT和MRI在臨床中的普遍應用,使椎管內腫瘤能夠得到早期診斷。
主要臨床表現:
1、根性疼痛
根性疼痛為早期較為突出的症狀,出現早,常由一側開始是其典型特點。因椎管內腫瘤多發生於脊髓背外側,早期刺激脊神經背根,引起沿神經根分佈區的放射性疼痛,常以腰腿痛、頸肩痛為首發症狀,逐漸出現脊髓壓迫徵象。如無根痛,感覺異常症狀出現較晚;少數患者可無明顯根痛而僅有輕度的感覺障礙。如椎管內腫瘤位於脊髓腹側,可無根性痛而出現運動神經根的刺激症狀,表現為受壓節段及所支配肌肉的抽動(肌跳)伴肌束顫動、運動不靈或無力等。病程後期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痙攣性癱瘓、感覺障礙、自主神經紊亂及營養障礙,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
2、夜間痛、臥眠痛
疼痛多為夜間靜息痛,患者多在凌晨1:00~2:00時從睡眠(夢)中痛醒,被迫起坐或下床活動以求緩解疼痛。脊柱由完全伸直至完全屈曲位椎管長度變化改變約7cm。臥位時脊柱縱軸變長神經根受到牽拉,易被腫瘤壓迫、刺激所致 而腰椎問盤突出症患者平臥後疼痛減輕,夜間很少發生突然疼痛。
3、波動性、間歇性
原發性椎管內腫瘤病程長,疼痛往往有波動性、間歇性,也是被誤診的原因之一。診治期間因椎管內徑的改變、脊髓水腫、血液循環的改變、神經功能代償等因素的影響,使早期症狀多不典型且有波動。
4、椎管內腫瘤楔壓症
指椎管內腫瘤上下方的腦脊液壓力差突然增大或由於椎管長度變化時,腫瘤在椎管內的位置發生變化,腫瘤出現移位,如同木楔卡壓,加重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引起疼痛甚至截癱的臨床現象稱為椎管內腫瘤的楔壓症。此種症狀是有規律可循的,腰穿痛、造影痛、牽引痛或牽引癱、臥眠痛均屬於椎管內腫瘤楔壓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對於臨床診斷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5、感覺障礙
首發症狀表現為肢體麻木、行走無力或不穩,繼之麻木常很快上升或延及對側肢體,主要是觸覺纖維以及本體感覺纖維受累所致,易被患者早期發現,但臨床上易被誤診為神經炎或脊髓血管性病變。
6、截癱或括約肌功能障礙
椎管內腫瘤病情發展呈進行性加重,有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障礙。一般病程較長,約1~3年,馬尾腫瘤可達10年以上,早期根性疼痛的部位及感覺障礙平面常可作為節段性定位的依據,病程有波動性,疼痛可暫時緩解,隨後又有惡化。但有些腫瘤如血管瘤可在根性症狀出現數小時至數天後便出現不全癱至全癱,又稱為脊髓卒中。
治療
椎管內腫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儘早手術,術中儘可能減少脊髓進一步損傷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手術目標是完全切除腫瘤,改善神經功能,阻止神經功能惡化,提高運動和感覺功能。國內外學者認為:早期明確診斷,儘早手術切除,及時解除脊髓壓迫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同時手術效果也取決於術前患者神經功能狀況,資料顯示,椎管內腫瘤術前症狀越輕手術效果越好,甚至可以達正常狀態。手術的效果與神經組織受壓時間、範圍、程度、腫瘤性質、部位和切除程度有關。在脊髓完全受壓期以前手術效果好,而脊髓完全受壓期時間越長手術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