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6 14:31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經DSA確診為煙霧病合併顱內血流相關性動脈瘤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齡28-55歲,平均43.6歲。

  2、臨床表現、症狀及體徵

  7例顱內出血患者主要臨床症狀為急性劇烈頭痛,突發失語,突發意識障礙等,經頭顱CT檢查證實顱內出血,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 (1例合併腦內血腫破入腦室),查體均有頸項強直,術前分I級1例,II級2例,III級2例,另2例出血分別為腦室內出血和腦實質內出血;4例缺血癥狀的患者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定位體徵,表現為構音障礙、不全性失語、輕偏癱和頻繁發作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各1例。

  3、影像學檢查

  7例患者11例患者術前均行頭部磁共振血管造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及動脈瘤3D重建,11例患者中單側煙霧病7例,雙側煙霧病4例。顯示動脈瘤為主要動脈型9例 (基底動脈頂端2例、前交通動脈2例、後交通動脈3例、頸內動脈-脈絡膜前動脈1例、大腦後動脈1例),外周動脈型2例(大腦後動脈頂枕支1例、脈絡膜後內側動脈1例)。

  4、治療方法

  採用單純彈簧圈栓塞術9例,液態膠栓塞1例,尚有1例外周動脈型動脈瘤(脈絡膜後內側動脈動脈瘤)因超選困難,微導管到位不理想放棄栓塞,行間接血流重建(多點顱骨鑽孔術)後嚴密隨訪。單純彈簧圈栓塞病例中採用球囊輔助彈簧圈栓塞術1例(前交通動脈瘤);微導絲瘤頸成形技術輔助栓塞術2例(基底動脈頂端)。經血管造影明確診斷後採用全身麻醉下完成血管內栓塞治療。術中全身肝素化,經股動脈置人導管鞘後,將6F導引導管送至頸2-3椎體水平。微導管在微導絲導引下,超選進入動脈瘤,將微彈簧圈填塞動脈瘤,直至動脈瘤完全被栓塞。如瘤頸較寬,彈簧圈無法穩定在動脈瘤內,則用封堵球囊重塑瘤頸,再進行彈簧圈填塞;當寬頸動脈瘤位於基底動脈頂端時,則採用微導絲塑形後放入一側大腦後動脈形成跨瘤頸放置, 隨後通過微導管行囊內電解可脫卸鉑金微彈簧圈填塞。

  二、結果

  11例患者中,除外1例外周動脈型動脈瘤微導管超選困難放棄栓塞,其餘10例經血管內治療後均獲良好效果,無一例死亡,動脈瘤術後即刻栓塞結果。所有煙霧病患者在接受血管內治療後均行間接血流重建手術,隨訪6個月至42個月,7例出血型患者均恢復正常,未再次發生顱內出血;4例缺血癥狀均明顯改善,所有患者格拉斯哥預後分級均為V級,無新增的神經功能障礙,無新發動脈瘤。術後6個月隨訪結果:填塞微導管到位不理想而放棄栓塞的外周動脈型動脈瘤在行多點顱骨鑽孔間接血流重建後6個月隨訪時發現動脈瘤完全消失;彈簧圈栓塞的動脈瘤複查結果均穩定,未見動脈瘤顯影,載瘤動脈保持通暢。

顱內血流相關性動脈瘤的血管內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儘管動脈瘤頸夾閉術仍是作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金標準,但是由於其創傷較大,風險高,尤其是後循環的動脈瘤和病情嚴重的患者,手術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在提倡疾病治療微創化的潮流中,應用血管徑路作為到達和治療顱內血管病變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各種輸送系統(如微導管等)和其它器械的發展。顱內動脈的扭曲、狹窄及不規則性,如頸內動脈虹吸部成為顱內導管超選的障礙,使治療較為困難。而顱內動脈被腦實質包
發布於 2022-12-27 02:20
0評論
生長在腦內的動脈瘤稱顱內動脈瘤,儘管動脈瘤分很多類型,但對於常見的動脈瘤,通俗地解釋,就是腦血管在局部發生膨出,宛如血管上吹出一個小的氣球,它是一種血管病,不是腫瘤。常見的動脈瘤一般為先天性,但不要誤解,這裡所說的先天性,並不是出生後就有,或者父母一定會遺傳給子女,而是指病人的血管在發育上存在一定的結構缺陷,但有缺陷不一定就會長動脈瘤,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動脈瘤最大的危險是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後,死
發布於 2023-03-06 09:16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血管局部的膨大形成的囊狀突起,由於特殊的組織病理學和血流動力學的原因,動脈瘤常常長在向腦部供血的血管上。屍檢分析成年人的患病率在1-5%之間。但是大部分動脈瘤很小並且據估計這些動脈瘤中大約50-80%的在一生中不會破裂。動脈瘤的形成與先天及後天獲得性因素有關。有2個以上的直系親屬患有動脈瘤或者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家族中成員的動脈瘤發病率在8-9%之間。很多結締組織病與動脈瘤的形成
發布於 2022-10-22 18:14
0評論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
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它是腦內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類似老化的輪胎鼓出一個大包一樣,在血流的衝擊下,這個大包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劇烈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症狀。下圖箭頭所指的是動脈瘤上的破裂或即將破裂的小泡泡。這種疾病需要儘快介入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起致命的顱內出血。
發布於 2023-03-13 15:11
0評論
病情分級:Hunt和Hess分級法分類        標準0級       未破裂動脈瘤Ⅰ級       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北京協和醫院介入治療科張曉波Ⅱ級       中一重度頭痛.腦膜刺激徵.顱神經麻痺Ⅲ級       嗜睡,意識混濁,輕度局灶神經體徵Ⅳ級       昏迷,中或重度偏癱,有早期去腦強直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Ⅴ級       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適應證①破裂動脈瘤:如患者全
發布於 2022-10-19 06:29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異常膨出。根據大宗屍檢報道,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0.2%~7.9%,但大多數為未破裂動脈瘤,破裂顱內動脈瘤年發生率為10%。據統計,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高峰發病年齡為40~60歲。動脈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為60~70%。第一次出血後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病人,有35%將在一年內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動脈瘤出血後1年
發布於 2022-10-20 14:14
0評論
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Serbinnenko開創了可脫球囊技術栓塞顱內動脈瘤。球囊技術不足:⑴球囊洩漏;⑵與動脈瘤不能完全匹配,瘤頸殘留;⑶水錘效應;⑷出血急性期,再出血。1991年Guglielmi研製使用電解式鉑金微彈簧圈(GDC),到目前已成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方法。2002年10月26日Lancent發表了國際蛛網膜出血動脈瘤試驗寫作組(ISAT)歷時8年的關於
發布於 2023-01-10 03:06
0評論
一般認為,手術夾閉和血管內治療均是顱內動脈瘤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近年來的臨床實踐和比較研究表明,血管內治療和手術夾閉相比更具優越性,已成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首選。更為鼓舞人心的是,血管內治療的新方法、新材料仍在不斷湧現,並快速地推動著顱內動脈瘤的治療。Micrusphere彈簧圈是一款新推出的動脈瘤成籃圈,在設計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國內剛上市,現將該彈簧圈在我中心初步使用的情況做一簡要彙報。1、材料
發布於 2023-03-24 12: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