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甚麼口服抗血栓藥物需要監測?
血栓性疾病或血管手術後常常需要抗血栓治療,華髮林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藥物,是維生素K的拮抗劑,口服後通過干擾維生素K倚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使這些凝血因子無法活化,只能停留在前體階段,從而達到抗血栓的目的。但是在人體內止血栓形成又是一種預防出血性疾病的重要生理功能,過度抑制又會導致出血性疾病。因此抗凝血藥物的使用必須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強度,達到既可以預防血管內的血栓形成,又不會發生自發性出血的程度,這就需要進行準確的監測。
2、為甚麼要監測INR?
由於華髮林抑制的凝血因子主要在外源性凝血系統中發揮作用,因此應監測外源性凝血系統的活性,在臨床上主要通過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T)來反映抗凝的效果。PT檢測是在體外將類似組織因子的試劑加入到血漿中啟動外源性凝血體統,觀察血漿凝固的時間。由於PT檢測過程中使用的試劑的促凝活性不同,因此同一份血漿使用不同試劑檢測得出的PT值不同,這樣就無法進行比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使用標準化了的PT,即國際標準化比值(INR)。INR是通過一個複雜的計算得出的,計算公式為INR=PTRISI,其中ISI為國際敏感指數,代表凝血活酶試劑的促凝活性,PTR為受試者PT與正常血漿PT的比值。採用標準化了的PT(INR)來反映抗凝的效果,使得同一份血漿使用不同敏感性試劑檢測得出的結果相同,臨床便於比較。
3、如何根據INR調整華髮林劑量?
中國人華髮林的初始劑量建議為2.5-3mg,每日一次,目標INR依病情而定,一般為2.0-3.0,大於75歲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目標INR可以調低至1.6-2.5。在口服華髮林前應常規監測INR,在服藥第3天再次監測INR,如果此時INR在1.5以下,應增加1/4片每天,如果INR與基礎水平變化不大可以增加1/2片每天,如果INR未達標但在1.5以上,可以暫時不增加劑量,等待第7天INR測定的結果.因此口服華髮林第1周應監測3次INR,1周後改為每週一次,知道第4周.在INR達到目標值並穩定後(連續兩次在治療的目標範圍內)每4周檢查一次INR.如過遇到某次INR過高或過低,應根據INR值和華髮林劑量調整情況確定下次觀察INR的時間。
華髮林使用得當雖然也很安全,但在醫生沒有掌握用法之前最好不要使用,尤其在不具備監測條件的地方不要使用。目前還有些醫院以固定小劑量不監測INR的方法使用華髮林,這種方法不應該提倡,有實驗表明,這種方法效果不好,也不是絕對安全。
4、哪些因素會影響INR?
華髮林在體內經肝臟代謝,因此肝功能減退的病人需要減少華髮林的用量;華髮林的代謝產物經腎臟排洩,但其代謝產物沒有抗凝活性,因此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不需要減少華髮林的用量。還有許多因素,如膳食、其他疾病以及其他藥物都會影響華髮林的抗凝作用,即影響INR。例如,綠葉蔬菜含維生素K較多,大量進食後可降低華髮林的抗凝效果,而廣譜抗生素抑制腸道菌群,使體內維生素K含量下降,會增加華髮林的療效;抗血小板藥物可與華髮林有協同作用,出血副作用增加;水合氯醛、羥基保泰松、甲磺丁尿等可置換血漿蛋白,使血漿華髮林的濃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強;水楊酸鹽、甲硝唑、西眯替丁等可抑制肝臟藥酶減少華髮林的代謝,使其抗凝效果增強。因此為了維持華髮林穩定的抗凝強度,病人必須注意相關藥物的應用,還應保持飲食的相對平衡,這樣才能保證華髮林抗凝治療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