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霜的選擇和使用
一、為甚麼要用防曬霜?
簡而言之:一是防曬傷,二是防曬黑。此外,部分光敏感皮膚病需要防曬霜,部分人群用以預防皮膚癌和光老化。太陽光中有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導致曬傷的是紫外線(UV),而紫線外中起作用的最主要就是UVB和UVA,其中UVB作用更強。紫外線隨海拔高度而增強,沙漠、冰雪可大量增加紫外線的反射。
二、曬傷的主要表現有甚麼?
暴曬後6小時可出現曬傷表現,12-24小時最嚴重。表現為曝光部位紅斑,有燒灼感或疼痛感,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水腫,少數可有發熱、畏寒、噁心、低血壓等。1周左右皮膚出現脫屑。
暴曬後皮膚可出現曬黑。
根據曬傷和曬黑的情況皮膚可分為6種類型(I~VI),其中I型最易曬傷,不會曬黑,而VI型最易曬黑,不會曬傷。
三、有甚麼辦法可防止曬傷?
1、避免日中出行(10:00-14:00)
2、尋找樹蔭或建築物陰影
3、衣帽防護
4、用防曬霜
四、有哪些防曬霜?
可分為化學防曬霜和物理防曬霜。化學防曬霜是吸收紫外線後將紫外線的能量以熱的形式散發出去,而物理防曬霜是像鏡子一樣把紫外線反射出去,更適合敏感肌膚,如兒童大多使用物理防曬霜。在同等防曬指數下,二者防曬效果差不多。
物理性防曬劑較溫和但含量愈多愈厚重,容易阻塞毛孔;而化學性防曬劑雖然較清爽,但卻容易引起過敏。另一方面,防曬係數越高所含的防曬成分越多,不僅容易造成毛孔阻塞,肌膚也會感到油膩不舒服,因為不舒服的負擔感造成使用意願降低,不喜歡天天使用或者沒有擦足夠的量,反而使防曬效果大打折扣。
五、如何用防曬霜?
(一)選擇合適的SPF指數。
防曬指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是指在塗有防曬劑防護的皮膚上產生最小紅斑所需能量,與未加任何防護的皮膚上產生相同程度紅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簡單說來,它就是皮膚抵擋紫外線的時間倍數。
防曬指數值並不是越高越好,越高對皮膚刺激越大。SPF50的防曬產品只比SPF30的產品多1%到2%的保護能力。夏天最多隻需要防曬指數值在30至40的防曬霜。油性皮膚建議用SPF值略低的,乾性皮膚可以用稍高一點的。
1、一般類型皮膚的人,防曬指數值以8~12為宜;
2、對光敏感的人,防曬指數值以12-20為宜;
3、只在上下班的路上接觸陽光的上班族,防曬指數值在15以下即可,以臉部防曬為主;
4、在野外遊玩、海濱游泳時,防曬品的防曬指數值要在30以上。游泳時最好選用防水的防曬護膚品。
5、兒童的皮膚非常嬌嫩,容易曬傷,且曬傷時間短,所以兒童級的一般選擇SPF50以上的防曬用品,約500分鐘(10分鐘×SPF50)的防曬時間。防曬係數PA是測量防曬品對陽光中紫外線UVA的防禦能力的檢測指數,防禦效果被區分為三級,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當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二)根據膚質選擇
油性皮膚:選擇滲透力較強的水劑型、無油配方的防曬霜,認清外包裝上的OilFree(不含油脂)的標識。千萬不要使用防曬油,物理性防曬類的產品慎用。可將產品塗在手背或虎口處,若皮膚能很快吸收,無黏膩感、增白感,且無油亮感,就基本是一款合格的清爽防曬品。油性皮膚護膚使用防曬霜前要使用控油系列的護膚品調理肌膚毛孔、出油等狀態,每天清潔皮膚尤為重要。
痘痘皮膚:如果肌膚較油容易長痘痘,就應選擇清爽且滲透力的乳液狀產品、水劑型以及無油配方的防曬霜,但當痘痘嚴重,有發炎現象時就要暫停使用防曬霜,轉而採用遮擋的物理方法防曬。痘痘皮膚護使用防曬霜之前一定也要使用控油去痘的護膚品調理肌膚,並且塗抹防曬品以輕、薄為要點,先在手上塗抹開了,然後雙手均勻按在臉上即可。
乾性皮膚:要選用質地滋潤,並添加了補水功效和抗氧化的防曬品。使用防曬霜之前要做好保溼工作,調理好肌膚的水油平衡,曬後使用保溼面膜也是重點。
敏感性皮膚:選擇專業針對敏感性膚質的防曬品,挑選植物配方的防曬品或是含有二氧化鈦的物理性防曬霜,或產品說明中明確寫出“通過過敏性測試”、“不含香料、防腐劑”等說明文字。混合使用會增加皮膚過敏的可能性。各個品牌防曬品的成分是不一致的,如果混用,重疊在皮膚上,有可能造成成分相互干擾或相互排斥,降低了防曬功效,甚至引起皮膚過敏。
(三)使用方法
必須提前在出門前30分鐘就先擦拭完畢,出門前在補充一次,使用的劑量上,每cm2至少須有1~2ml的量,方可達到最佳的隔離成效。在一天中並非出門時擦一遍防曬霜就萬無一失了,出汗了一定要補擦。化學防曬品最好每隔4個小時補擦一遍。
六、如何治療曬傷?
可冷敷,必要時予解熱鎮痛類藥物(NSAIDS)和中效激素治療,嚴重患者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