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的女士,建議先測量基礎體溫至少一個週期。然後就醫。或者在就醫的同時,自已測量。
早晨醒來立即測,不要喝水,不要上廁所,總之是不進行任何活動前進行測量最準。記錄下來後連成線,就可以反應內分泌的情況。
1868和1878年,英國和美國醫生分別記錄了女性大清早的體溫,發現一個生理週期(從一次來月經到下次來月經)內分成明顯兩階段,前略低後略高;但到了下個世紀初,荷蘭科學家才發現這個變化和排卵有關,於是他艱苦卓絕研究了二十幾年,確定生理週期後半截體溫升高,是排卵後激素水平迅速改變所致,因此可以說是排卵的直接指徵,而這段體溫高的區間,就是激素改變的直接指徵。
十九世紀30年代,日本和奧地利科學家又做出神奇發現:儘管不同女性生理週期不同,後半截――也就是排卵到來月經之間總是12-16天;相比來說,月經後到排卵之間變數更大。於是他們開發了風靡一時的"月經週期避孕法",到現在還很多人用,其中安全期只在排卵後。1935年,某德國牧師靈機一動,既然基礎體溫變化把一個月精確細分,何不用基礎體溫變化取代月經週期來判斷受孕和不孕期?
於是四五六十年代,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基於基礎體溫的簡單計算法,他們追蹤了成千上萬女性,不斷修正,最後簡化成"3接著6"規則,夫婦倆只要看女性體溫已經上升並持續保持3天,而且之前6天都在低的階段,就是排卵完成,這個週期內不再容易受孕,因為卵細胞排出後只能活1天。
1970年,科學家的觀察繼續深入,發表通過宮頸黏液,也就是白帶判斷排卵的方法。此法也很準,有醫療機構建議用體溫結合白帶,判斷排卵加一重保險。但白帶法貌似從沒像週期和體溫那樣廣為流傳。
80到90年代,人們對怎麼生的瞭解已經夠多了,於是開始關注生不出來的狀況;另外生物技術的發展讓科學家能更準確的通過血液甚至尿液中激素水平判斷排卵。排卵試紙的曙光來到了!它能幫助夫婦在一個週期內更準確地抓住受孕時機,也能發現未排卵。
(以上轉自科學松樹會)
下面表格,按左上角打印圖標,選擇當前頁,就可在線直接打印。
女性基礎體溫的測量與意義
發布於 2023-03-09 13:11
女性基礎體溫的測量與意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