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9 03:13

  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為手術,但由於骨盆解剖的限制,手術時癌周組織清除比較困難。雖然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改進,尤其是在全直腸繫膜切除(TME)技術得以推廣以後,病人的保肛率和長期生存率有所改善,但術後局部複發率仍高達8%-40%,術後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直腸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復發和轉移。
  新輔助治療是指術前採用的一些治療方法,包括新輔助放療和化療。直腸癌的新輔助放化療不僅可以降低腫瘤的臨床分期、提高遠期存活率,而且還可以提高中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近年來,對局部進展期的中低位直腸癌進行新輔助放化療已受到廣泛的重視和認可,並已寫入2008年版美國NCCN指南。
  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意義
  新輔助治療對局部複發率和遠期存活率的影響
  放射治療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包括對腫瘤細胞核中DNA鏈的直接裂解作用和產生氧自由基的間接殺傷作用,其中氧自由基的殺傷作用依賴於照射區域組織的氧合情況。直腸癌術後由於手術部位纖維瘢痕組織形成,局部氧合欠佳,直接影響到放療療效;加之手術的影響,患者小腸可以粘連、固定於手術部位,反覆的放療可以加重放射性小腸炎,甚至造成腸穿孔、腸內瘻等嚴重併發症。而術前放療則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提高療效,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臨床隨機試驗和薈萃分析的結果表明,有效劑量30Gy以上的術前放療,可使局部復發的相對危險率降低50-70%,而術後放療僅能達到降低30-40%的作用。Camma等對14個直腸癌術前放療的RCT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術前放療降低了直腸癌術後複發率和5年生存率。德國Sauer等對402例Ⅱ期和Ⅲ期直腸癌病例進行的隨機前瞻研究顯示術前放化療組的術後局部複發率為8%,較對照組的13%明顯降低。Kapiteijn報道術前短期放療+TME與單純TME手術相比在術後兩年存活率上沒有區別,均可達到82%,但前者的局部複發率為2.4%,後者為8.2%。
  新輔助治療與保肛手術
  能否保留肛門是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綜合治療成功的目標之一。腫瘤距齒狀線的距離、腫瘤的T分期、腫瘤遠端的安全切緣等,是決定能否實施保肛手術的關鍵因素。
  對於中低位直腸癌,術前的放療不但可以使直腸癌腫的體積縮小,並且可以降低腫瘤的T分期。這就提高了低位前切除手術或結腸-肛管吻合術的成功率,從而使相當部分的患者避免接受經腹會陰的直腸癌聯合切除術。
  在早期的術前放療試驗中發現,短期的放療(一週)可以降低術後局部複發率,但對於手術保肛率沒有明顯的優勢。後來的研究發現,增加放療強度、延長放療時間和手術的間隔可以達到腫瘤降期的目的,並且提高手術保肛率[10]。
  新輔助治療的方式
  目前對於新輔助化療還沒有統一方案,但包括5-Fu/LV或Xeloda(希羅達)、Oxaliplatin(草酸鉑)、CPT-11(開普拓)等對結直腸癌療效高的藥物,方案如Mayo Clinic、FOLFOX4、FOLFIRI等。化療時間與放療並行,可以持續至手術為止。但放療與化療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以及放療前給藥能否增加腫瘤的敏感性等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術前放療的強度,目前多主張採用中等劑量放療,總量控制在40-60Gy,分次劑量為1.8-2Gy。關於放療結束後至手術的間隔時間,目前多主張6周左右,在這段時間內腫瘤組織明顯壞死並纖維化,最能體現放療療效。間隔過短難以達到腫瘤縮小、降期的目的,同時因盆腔充血水腫而致手術操作困難;間隔過長則可能出現腫瘤再生,延誤手術時機。
  目前認為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疾病,而放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手段,只是為了清除腫瘤周圍腸管和系膜中的微小癌灶,而輔助化療作為一種全身治療手段,為預防和治療腫瘤遠處轉移病灶實屬必要,術前進行可以協助放療控制腫瘤的進展和遠處轉移,術後進行可以減少和治療遠處轉移的發生。
  新輔助治療的適用範圍及存在的問題
  鑑於新輔助治療的目的在於縮小腫瘤並降期、提高保肛手術成功率,降低局部複發率和提高遠期存活率,因此以下情況不適宜採用新輔助治療:

  1、距肛緣10cm以上的高位直腸癌;

  2、不伴有淋巴轉移、深部浸潤的T1期腫瘤;

  3、已證實有遠處臟器轉移或廣泛腹膜轉移者。
  直腸癌屬於消化道腺癌,對於放療和化療的敏感性不是很高,比如低於鱗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從診斷明確開始新輔助治療至實施手術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對於那些對放化療不敏感的患者而言,術前新輔助治療不但不能使其受益,反而有延誤病情之虞。目前所實施的新輔助治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我們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判斷哪些病人對放療或某一化療方案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另外,對於早期直腸癌患者,新輔助治療是否存在過度治療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現在已經完成的或仍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多數以臨床T3、T4期的患者為對象。篩選和療效判斷手段以臨床方法為主,如患者的臨床症狀、直腸指檢、腔內B超、直腸MRI等,一些生物學指標還沒有正式用於臨床。
  對於經新輔助治療後病理完全緩解的患者,是否仍需實施手術治療,目前還存在爭議。我們認為,新輔助治療之後的臨床完全緩解並不能等於病理完全緩解,而且原發病灶的緩解並不能表示第II、III站淋巴結沒有轉移,因此手術清除區域淋巴結仍有相當的必要,而且只有在完成局部病灶切除和區域淋巴結清掃之後,才能對疾病的分期和術後輔助治療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評判。

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相關文章
摘要為了保留肛門、減少復發、延長生存,新輔助化放療已成為直腸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詳細論述了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發展和現狀。探討了新輔助放療、新輔助放化療與單純手術及輔助化放療相比的優劣。在2004年,美國有近40,500例新診斷的直腸癌患者[1],而在中國,直腸癌的發病率在大城市逐年增加,已有趨勢將超過胃癌成為發病率佔第二位的消化道腫瘤。外科手術切除是直腸癌治療的最主要方法,小的淺表腫瘤可以
發布於 2022-10-19 02:24
0評論
胰腺癌預後極差,手術依然是治癒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絕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一年裡就出現復發轉移,術後長期生存的比例很低,5年生存率不超過20%。研究表明術前對適合手術人群的篩選和合理應用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在提高手術療效,延長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針對提高胰腺癌手術療效的研究。首先從術前最
發布於 2023-02-02 14:37
0評論
新輔助全身治療包括新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從1973年第一次新輔助化療用於不可手術、局部晚期乳腺癌,已歷經了35年的歷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乳腺癌新藥的不斷湧現,新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和探討,但時至今日關於新輔助治療領域仍存在諸如新輔助治療適應人群、新輔助治療方案、新輔助治療時限、新輔助療效評價體系、新輔助後術後的後續治療選擇等未明確問題。繼200
發布於 2022-12-12 09:32
0評論
法國Beroni學會Debled等報道,治療激素敏感型低度惡性腫瘤,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ET)與化療同樣有效。對適於保乳治療的患者,內分泌治療患者的局部複發率較低。該回顧性研究入組了204例≤80歲、腫瘤>30mm的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均ER和/或PR陽性、因初診腫瘤較大,不適合保乳手術,所以給予新輔助內分泌治療。T2患者77.5%、T3患者22.5%。7%為浸潤性小葉癌、93%
發布於 2022-12-12 08:57
0評論
臨床上仍然可以經常看到局部晚期的乳腺癌,表現為乳腺惡性病灶侵犯皮膚、肌肉,部分潰爛,腋下淋巴結腫大融合。對於此類患者在病理確認後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的最基本目的有:1、更早對乳腺癌全身微轉移灶進行控制,減小全身性轉移危險;2、作為全身性治療效果的一部分,改善局部控制效果,局部病灶得以縮小,起到臨床降期的效果,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達到病理的完全緩解;3、
發布於 2023-01-10 09:31
0評論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人們都已經習慣於得了胃癌就要手術,不能手術的話就“沒救”。往往在發現晚期胃癌後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新輔助化療是指在胃癌手術前進行化療以對胃癌進行控制,期望將晚期胃癌或難以手術切除的胃癌在化療後降期或縮小腫瘤的大小,以期達到能手術切除的目的。近年的臨床資料都支持對晚期不能行根治切除的胃癌患者採取新輔助化療,資料表明:晚期胃癌患者經新輔助化療後的腫瘤根治性切除率明顯提高。筆
發布於 2023-02-01 18:17
0評論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後手術的最佳時機是何時?新輔助療法始於20世紀70年代,最早主要針對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炎性乳腺癌(IBC)而進行的一種術前誘導化療,以達到縮小腫瘤、控制局部瘤進展和增加手術根治機會的目的。基於目前循證醫學證據,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和輔助化療的療效是一樣的,但可以使部分不能保乳的患者獲得保乳的機會,部分不可手術的患者獲得手術的機會。新輔助化療後多久可以進行手術,一直
發布於 2022-12-27 01:55
0評論
該研究的研究背景胰腺癌預後極差,手術依然是治癒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絕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一年裡就出現復發轉移,術後長期生存的比例很低,5年生存率不超過20%。研究表明術前對適合手術人群的篩選和合理應用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在提高手術療效,延長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F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針對提高胰腺癌手術療效的研
發布於 2023-02-02 20:47
0評論
很多胰腺癌在診斷之時已處於中晚期,手術切除率相當低。目前認為,只有手術切除掉腫瘤才能取得最好的療效,我們能否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切除呢?採用各種方法使病變縮小是其中的思路之一,即術前新輔助治療。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腫瘤外科醫生及內科醫生觀念上的一個挑戰。人們根據術後輔助治療的經驗提出術前輔助治療的概念,亦稱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化療、新輔助放療、新輔助放化療和術前聚焦超聲消融治療。新輔助治療的理論依據
發布於 2022-10-02 15:50
0評論
隨著醫學發展,裝置輔助治療方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療方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裝置輔助治療方法包括:皮下注射阿撲嗎啡泵經空腸輸注左旋多巴凝膠腦深部電刺激技術這些方法主要適用於進展期帕金森病。在選擇治療方法方面,國際知名的帕金森病專家指出疾病的程度比疾病發生時間的長短等重要。即使發病時間小於4年,但疾病程度嚴重,每天服用左旋多巴製劑超過4次,每天關期時間超過1小時,或者在服用金剛烷胺後
發布於 2022-10-19 13: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