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在體內持續的時間與抗體的來源有關。被動免疫獲得的抗體是一次性的,因此持續時間較短。例如:新生兒從患過麻疹的母親體內獲得的麻疹先天性免疫,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6~8個月後就會消失。所以,新生兒出生後8個月要接種麻疹疫苗。又如:乙肝媽媽所生寶寶在出生時注射了100單位或200單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半衰期(抗體在血液中減少50%所用的時間)可維持17.5~25天,對新生兒的有效保護作用可維持42~63天,4個月後基本清除 [1, 2]。而主動免疫產生的抗體是非一次性的,免疫細胞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源源不斷地產生,所以持續時間較長。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在體內持續的時間比被動免疫獲得的抗體在體內持續的時間長。
抗體在體內持續的時間還與抗體產生的量有關,抗體產生的量較少,抗體從體內消失得較快;抗體產生的量較大,抗體消失得也較慢。而抗體產生的量常與抗原刺激的強度和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有關。例如:得過一次麻疹可以獲得終生免疫,但接種一次麻疹疫苗所獲得的免疫力只能維持幾年,所以需要在幾年後加強接種疫苗。又如:接種10微克的乙肝疫苗比接種5微克的乙肝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陽性率高,量也較多。因此目前我國推薦所有新生兒最好接種10微克的乙肝疫苗。乙肝父母所生的寶寶有可能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對乙肝抗原較差的免疫力,所以有些孩子接種乙肝疫苗後反應較差,產生的抗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