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9 19:48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AIS)是表現為脊柱旋轉不對稱一類疾病中重要的一種,常於青春期起始期被診斷。正如它的命名“特發性”所提示的,脊柱的側彎有著多種明顯的因素:如結締組織因素(馬凡綜合症等);神經肌肉因素(腦癱、脊髓肌肉萎縮等);結構因素(半脊椎等)。為了更好的理解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臨床表現和尋找更適當的治療手段,人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支具、外科矯正和融合的效能比較一直是臨床研究的主題。大部分學者認為:對於小角度(30-40°)的骨骼尚未發育成熟的患者,支具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而對於大角度(40-50°)的發育迅速的患者以及嚴重角度的年齡偏大的青少年患者,通常採取使用脊柱後路矯形融合術較為有效。上述結論建立在對AIS自然演變過程的理解基礎上,大角度和骨骼不成熟程度是疾病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

  另一部分學者試圖通過對AIS的研究,進一步針對AIS的本質異常實施治療,從而避免支具和外科治療顯而易見的風險。這些研究包括:對基本的病因尋找、對發病機制的理解、以及對死亡事件聯繫的分析。上述研究很難得出明確結論,因為這些發現既可能是病因或發病機制,亦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繼發表現。

  對AIS病因的廣泛研究包含多種方面:從不同動物模型到AIS病人的血及活體標本的組織學、免疫熒光、遺傳及分子生物領域的研究,再到AIS患者的影像學、激素、神經學研究等等。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介紹各種研究的現狀:結構方面(椎間盤膠原、椎旁肌肉纖維、骨骼)、神經學方面(包括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以及生長髮育方面。我們的目的是介紹對各種病因學假說的支持及反對的多種論點,並且描述AIS病因學的當前進展。

  流行病學

  儘管在大規模人群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一直是較為易於操作的課題,但是從各項報道的重要差別來看,這恐怕亦非易事。很多學者完成了大規模人群的AIS流行病學統計:Shand 和 Eisberg通過對特拉華州5000例結核病調查的小膠片檢查,結果為:在側彎角度大於10°,年齡大於14歲的患者中,統計發病率為0.5%。其他學者報道:發病率為:0.133%(明尼蘇達州),13.6%(拉斯韋加斯州)。為了理解這些差異,我們應當注意到這些調查的背景。

  和Moe 調查了明尼蘇達州幾所主要醫學中心診為脊柱側彎病人的矯形記錄,以明尼蘇達州全體適齡人群作為調查主體,得出0.133%發病率的結論。他們的調查有部分侷限:研究主體的選擇僅包括就診於矯形醫生的患者,而且漏診的AIS患者亦未被包含在內。Kane和Moe承認上述缺陷,並且在論文中標明0.133%僅為發病率的下限。

  和他的同事應用了寬鬆的診斷標準:Cobb角大於或等於5°。他們共統計了3492名患者,得出了13.6%的結果。毫無疑問,流行病學結果不僅取決於樣本大小,也取決於研究採取的標準。目前研究要求標準為Cobb角至少為10°。

  遺傳學

  大規模人群調查發現患病家族與普通人群對比,具有更高的患病率。這種差異使學者們開始接受本病發展過程中遺傳因素的重要地位。Riseborough 和Wynne 調查了207名患者和2662名家族親屬,發現一級親屬的患病率為11%;二級親屬2.4%;三級親屬1.4%。

  部分學者開展了對單卵雙胎及雙卵雙胎的雙胞胎AIS發病率的研究。單卵雙胎的患病一致性(即雙胞胎均患AIS)和雙卵雙胎的非一致性(僅一名患AIS)可以增加AIS遺傳病因的可靠性。DeGeorge和Fisher報道了單卵雙胎的一致性為6/6,雙卵雙胎的非一致性為2/8。但是,在對這項工作的批評意見中,Cowell等以10°cobb角為診斷標準,發現雙卵雙胎的非一致性為5/8;Carr 報道了3/3的單卵雙胎一致性和3/3的雙卵雙胎的一致性;Kesling 和Reinker 回顧了所有脊柱側彎的雙胞胎資料,報道出73%的單卵雙胎一致性和36%的雙卵雙胎的一致性。因為上述比例均高於大規模人群統計中一級親屬的患病率,這些研究支持AIS具有遺傳病因。

  儘管人們對AIS的家族分佈資料達成共識,本病的遺傳方式一直是學者們討論的課題。Cowell等選擇了17個患病家庭(192名個體)作為研究對象,沒有發現男性――男性的遺傳病例,從而推論出AIS是一種伴X染色體遺傳疾病。Miller等研究了14個患病家庭(136名個體),然而他們的結果並不支持AIS的X染色體相關性。其他小樣本研究者發現了男性――男性的遺傳病例,他們反對X染色體相關論點,而支持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在大樣本研究中,Wynne Davis也支持顯性遺傳方式,但是他的研究群體中大部分樣本缺乏X光影像證據。隨後,Riseborough和Wynne Davis應用了更嚴格的診斷標準對2869名AIS患者進行了研究,這項大規模研究的結果更支持多因素遺傳方式。

  如果AIS 有遺傳傳播性,那麼它的病因可以通過二選一的方法尋找:對患病家譜進行基因分析。Carr等發現了有著常染色體遺傳方式的4個家譜。他們應用基因標誌物,排除了

  膠原I和II型結構基因作為AIS發病因素的可能性。Miller 等應用類似的方法對11個家庭(52名個體)進行研究,排除了I 型膠原、FBN1(微纖維蛋白15)和彈力蛋白作為發病因素的可能。如果這一方法能夠應用於其他領域(神經學異常、前庭異常、激素調控、生長髮育),可能有助於AIS發病機制的發現。

  生長髮育和激素

  有臨床觀察發現,脊柱側彎主要的進展常發生於快速的生長期中。基於上述原因,生長髮育因素一直被眾多AIS病因學研究所關注。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代表性研究中,Nordwall 和Willner 發現,在適齡群體中,AIS患者身高要高於對比組,而且不論AIS的患者因為脊柱側彎而減少的高度有否被糾正,都存在上述差異。在挪威,Skogland和Miller 對62名身高高於平均值2.5個標準差的少女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結果發現62名少女的AIS發病率為21%,明顯高於被報道的平均分佈。這一發現對身高與側彎之間的聯繫提供了進一步證據。在南斯拉夫,Buric 和Momcilovic的代表性研究顯示:身高與AIS 的關聯並不侷限於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的研究證實了上述觀察:即在適齡人群中,AIS患者的身高要顯著高於對比組。他們還測量了站高和坐高的比值,試圖發現軀幹相對於四肢的過分生長。然而,他們並沒有發現AIS患者和對比組間的腿/軀幹比值存在顯著差異,儘管這種差異曾被Willer所證實。

  在瑞典,Willer對進展為AIS的患者和對比組的生長髮育進行了縱向研究,結果發現,AIS患者即使在未被診斷的時期,身高即已顯著高於對比組。而且,AIS 患者在8、9歲時,生長速度增加;但是在大於10歲的AIS 患者和對比組中,生長速度差異並不顯著。Haggllund等應用了嬰兒-兒童-青春期發育模型進行研究,試圖發現AIS患兒發育高峰時期。他們指出:在青春期時期,AIS患者高於平均身高;但是過早初潮和過晚青春期發育會導致最低限度的身高增長。Nordwall 和Willner應用“Greulich”和“Pyle”方法,對AIS患者組和對比組的骨齡進行了代表性研究。結果發現:11~12歲AIS女患骨骼要較適齡對比組成熟;而15~17歲AIS女患骨齡成熟度要低於對比組。他們還提出如下假說:兒童期發育及骨骼成熟加速期有賴於生長激素分泌升高的內環境。

  人們進行了大量有關生長激素的研究,部分結果支持上述假說,部分反對。Yamada 等應用L-精氨酸刺激的方法來檢測GH水平變化,共選擇了10名病人作為樣本,未特殊限制年齡,他們在這些AIS患者中沒有發現GH水平的顯著升高。Misol等應用了精氨酸、胰島素、糖耐量實驗等方法在15位AIS患者(平均年齡13.8歲)中進行研究,同樣沒有發現GH水平的顯著升高。在Misol的實驗裡,他們選取了幾個離散的時間點來測量GH的水平,

  並同時與對照組比較。但是這種方法的一個限制因素是:據有關文獻報道,GH存在著自然分泌週期,而這一週期會影響GH在特殊時間點水平的數值。

  另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是:正如臨床觀察顯示,在AIS的患者中,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越快,因此,人們有必要對年齡小和年齡較大的AIS患者的GH水平進行評估。Skogland 和Miller 應用了萘心安和左旋多巴刺激實驗來檢測GH水平。他們通過計算時間反應曲線面積來反映GH 分泌總量(ICGH)。結果發現:在同一組內,AIS患者的GH水平沒有顯著高於對比組;然而,當他們對比不同年齡組數據時,他們發現在7-12歲患者中,存在著GH分泌總量的顯著升高,而在年齡大於12歲的患者組中,不存在這種趨勢。Ahl等採取的實驗方法是:24小時內每20分鐘測量一次GH分泌水平,也得出了類似曲線下面積,從而證實了Akogland的研究。

  對於AIS和異常生長髮育的關聯,人們似乎已經沒有疑問。研究結果提示:在小年齡患者中的較高發育速度可能與升高的GH水平調控有關。如果這一假設是正確的,那麼是否存在一種更本質的異常,導致了GH 分泌的升高或者正常GH分泌調控的反饋障礙呢?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大多數生長髮育迅速的人並沒有出現AIS。因此,在AIS中,應當存在一種刺激因素引起了這種不對稱的生長。Goldberg等提出的假說指出:在基因組中,應當存在部分基因負責對生長髮育的控制以及時間順序的調節,從而保證正常的對稱形態。基因和個體的生長髮育有關,但生長髮育本身可能僅為AIS 的誘發因素而並非AIS的病因。引起不對稱生長的本質異常才是AIS 畸形的根本原因。

  結締組織異常

  人們早就提出過如下假說:脊柱結構(比如韌帶、間盤、或者椎旁肌肉等)的缺陷有可能是AIS的病因之一。各種首發結締組織異常的患者常繼發脊柱側彎這一事實,更增加了這一假說的可信性。然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病人所表現出的結締組織異常亦有可能是AIS的繼發表現。這一可能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

  一些研究試圖發現AIS和結締組織異常的聯繫,但並未成功。90%的椎間盤膠原由I型和II型膠原組成,這成為了人們研究的對象。Beard等的研究沒有發現I、II型膠原在側彎的椎間盤中的分佈與正常椎間盤有顯著差異,而且他的研究缺乏對膠原的定量分析。正如上文已述,Carr等沒有找出I、II型膠原標誌物的聯繫,他們發現AIS的遺傳標誌物是獨立顯性遺傳的。

  等發現在AIS患者的椎間盤髓核內,葡糖氨聚糖(GAGs)顯著減少,而膠原相應增加,他們同時指出:GAGs由短鏈化合物構成。他們認為這些變化可能是AIS的病因之一,但是他們仍然不能排除是AIS繼發表現的可能。他們還認為在AIS患者中,存在GAGs的異常降解,但是當時他們未能證明。Zaleske等通過類似的實驗確證了在AIS患者中確實存在GAGs含量的減少。而且,他們還檢測出患者椎間盤中酸性磷酸酶(溶酶體活性標誌物之一)的增加,從而提出假說,認為酸性磷酸酶的增加和GAGs的減少證實了Pedrini的猜測:即GAGs的減少源自與它的降解增加。

  等還比較了AIS患者和患者的椎間盤。結果顯示:AIS患者椎間盤的結締組織改變要比脊髓脊膜突出症的椎間盤更為嚴重,並且這些改變不象是AIS的首發病因。與處於側彎底部的椎間盤相比,處在側彎頂點的椎間盤內GAGs的含量水平最低。這一事實引發了質疑觀點:GAGs的改變很可能是側彎壓力引起的降解增加所致的繼發表現,而並非AIS的原發致病因素。

  等證實了Pedrini關於AIS椎間盤髓核內膠原減少的發現,並且指出膠原減少程度與椎間盤所處側彎位置及角度有關。Ghosh 等發現:側彎凸面椎間盤與凹面相比,纖維環內角質素磷酸鹽和軟骨素磷酸鹽比值在側彎頂點最高。Taylor 和Ghosh的研究進一步為結締組織改變是繼發改變的論點提供了證據。

  其他學者還圍繞彈性纖維系統在AIS病因學中的可能地位進行了研究。皮膚活檢的形態學研究結果顯示:在34名AIS患者中,28位的中層和深層真皮存在彈性纖維異常。在Hadley的研究中,23名AIS患者的黃韌帶標本在術中被留存,其中18件標本都發現了彈性纖維的排布異常。在其中4件標本的體外實驗中,纖維原細胞的旺盛生長提示了分泌性微纖維蛋白與細胞外基質的結合障礙。

  大多數的研究都沒能夠為結締組織異常作為AIS病因這一假說提供確定性證據。側彎頂點的局部異常使結締組織異常不大可能成為AIS的病因,而更可能僅僅是其繼發改變。

  肌肉異常

  很多學者都注意到了脊柱旁肌肉組織異常這一AIS的可能病因。由肌病(比如杜興型肌營養不良)導致的繼發性脊柱側彎引起了人們對AIS患者骨骼肌方面的研究。但是如何解釋上述現象,是原發病因或僅僅是疾病進程中的繼發改變,一直是困擾人們的主要問題。

  多裂肌是在脊柱活動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組椎旁肌群,因此人們對它進行了組織化學、結構方面的廣泛研究。Khosla等用光鏡、電鏡對AIS患者的多裂肌的活檢標本進行了研究,發現肌腱結合處的肌膜缺陷在側彎凹面更為突出。Khosla等提出假說,認為膜通透性增加

  可能導致鈣離子的過度攝取,從而導致骨骼肌局部的過度收縮和過度伸展,進一步導致細胞形態改變。很多學者都應用組織學和組織化學技術證實:I型慢收縮肌纖維在側彎凸面佔優勢。這些纖維收縮力更大,從而在凸面產生更大的張力。Ford 等計數了活檢標本的神經肌梭,發現在AIS患者的脊柱旁肌肉裡,神經肌梭分佈少於正常,這可能意味著肌肉傳入系統的缺陷。Fidler 和Jowett 發現側彎凸面的多裂肌要短於凹面,他們認為是多裂肌的收縮引起了畸形。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改變究竟是畸形的直接病因,還是畸形的繼發改變?Slager等對19名非特發脊柱側彎的病人的肌纖維進行了不同的神經和肌肉學研究。他們發現這些病人和AIS病人一樣,他們的肌纖維中,都是I型和2A型佔主要優勢。從而他們推論出肌肉的改變可能與持久受力和收縮有關。Zetterberg等進行了相同的組織化學研究,他們測量了毛細血管計數和酶的活性。他們發現在凸面的毛細血管密度、丙糖磷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都高於凹面;他們也同樣發現了並進一步證實了I型和2A型纖維的優勢分佈。這些發現一致性的提示:肌肉的改變應當是持久受力的結果,是AIS的繼發改變。

  肌肉在維持靜止和運動的脊柱形態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椎旁肌肉不平衡導致AIS畸形的假說看似有理,尤其是早期組織學研究的結果更是支持這一點。但是AIS和非特發性脊柱側彎發生改變的相似性,以及代謝方面的改變更提示如下結論:肌肉的改變應當是持久受力的結果,因此應當是畸形的繼發改變,而並非原發病因。

  神經學研究

  脊柱姿勢的中樞控制取決於三方面信息的獲得:從足部傳入的本體感覺信息;視覺傳入信息;前庭信號。姿勢控制神經系統的上述因素的障礙成為AIS病因學假說之一。Barrios 等建立了家兔脊柱單側損傷模型,研究組側彎的發生和對比組的對照是研究的重點。學者們認為本體感覺的喪失會引起不對稱肌肉萎縮,從而最終導致畸形。人們還測量了振動覺的靈敏性,結果發現AIS患者與對照組相比,上述感覺更靈敏。McInnes等進行了相似的研究,然而結果與上述相反。他們不僅發現側彎患者對振動覺刺激更遲鈍,而且他們還指出:應用生物震感閾測量器 (Wyatt 曾經應用)鑑別AIS是不可靠的。Keessen等使用空間定向量表來檢測AIS患者上肢的本體感覺準確性,結果發現AIS患者的空間準確性明顯較差。另外,人們還應用了平衡測定器、力學平臺、磁帶記錄來研究患者的本體感覺能力。人們分別測量了患者在睜眼、閉眼時處於穩定和非穩定狀態的搖擺振幅。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AIS患者表現出更大的重力下襬動。

  前庭系統在維持身體姿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長久以來一直是人們的研究興趣焦點。人們調查了眼球震顫症之一重要的前庭和神經障礙疾病。Yamada等應用了Frensel眼鏡來檢測眼球震顫症,但是沒有發現AIS患者具有顯著差異。然而人們認為Frensel眼鏡並非靈敏方法。Sahlstrand和Lidstrom以及Petruson應用眼球震顫電流描記儀進行了眼球震顫症的熱量和位置測量。他們的結果提示AIS患者存在前庭功能不平衡(眼球震顫的高頻率)以及可能存在腦幹障礙(眼球震顫節律障礙)。但是,他們認為上述結論是不確定的,因為前庭系統缺陷這一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可能為側彎畸形的繼發改變。

  通過對雙足動物幼鼠的研究,認為大腦的改變本身是AIS病因之一。在他們的實驗中,下丘腦後部的立體定向功能的破壞引起了103只老鼠中16只發生了側彎畸形。研究者認為,中樞損傷引起了腦幹網狀結構功能失調,從而干擾了控制姿態的中樞系統。Sahlstrand和Lidstrom應用了腦電圖和神經傳導研究進一步證實:AIS患者與對照組相比確實存在中樞功能障礙。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AIS患者的腦電圖確實有更高的異常表現幾率,在陣發性發作時尤為明顯;但是患者的腓神經傳導實驗未顯示出顯著差異。Geissele等對很多AIS患者和對照組進行了MRI掃描,結果提示腦組織明顯受累。其中,皮質脊髓束腹側的不對稱是最常見的異常。

  應用了Rosenbach實驗進行了視覺傳入方面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左眼優勢的患者與右側凸有關;而右眼優勢的患者則與左側凸有關。研究者們提出假說,認為左眼支配優勢的患者可能會向右側傾斜來完善感覺認知,而這也許會成為軸向不對稱的觸發因素。

  有證據提示,AIS患者存在本體感覺和前庭異常,而這些異常可能由首發的前庭障礙和中樞障礙引起。Sahlstrand等對AIS患者的首發前庭功能障礙進行了調查。在24名迷路功能異常的患者中,只有3名的病史可能提示首發前庭損害。因此,所謂首發前庭異常可能並不存在。另一方面,不同形式的中樞紊亂亦可能為病因之一。腦幹包括網狀系統和前庭核,而前庭核負責控制對稱性軸向運動,這樣亦可以解釋上述的各種前庭功能異常。Geissele等進行的MRI研究似乎支持這一假說,但要進一步證實,仍需要研究來準確描述和確證神經通路功能異常。

  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因為具有中樞代謝物和對生長的間接影響,一直都吸引著學者們的興趣。Machid等建構了小雞的AIS模型,結果發現:切除松果體的小雞無一例外的發展成為脊柱側彎。當從肌下將松果體植入這些小雞後,脊柱側彎的幾率下降到了10%。在接下來的實驗中,人們應用5-HT和褪黑激素對切除松果體的小雞進行處理,發現褪黑激素大大降低了側彎的發生率。更多的動物實驗顯示:褪黑激素具有對生長和性腺成熟的抑制作用。一些學者得出結論:褪黑激素可能抑制5-HT相關的對生長激素的刺激。褪黑激素還被認為通過調節生長激素的釋放來控制生長髮育,這一點可以通過激素的晝夜分泌節律反映出來:GH的水平是晝高夜低;而褪黑激素的水平卻是晝低夜高。

  在人體實驗裡,AIS患者每12小時測量的血、尿樣中的褪黑激素數值未顯示出與對比組對照的顯著差異。然而,在每3小時測量的血樣研究中,人們發現與非進展期側彎患者和對比組相比,褪黑激素水平顯著減少。人們還將松果體切除應用於哺乳動物(老鼠等),試圖更好的將小雞的數據和人類的數據聯繫起來。松果體切除在四足鼠中未能引起側彎;而切

  除前足和尾巴後,則可以引起側彎。褪黑激素等使用可以抑制這些鼠側彎的發生。

  小雞和兩足鼠的研究提示:褪黑激素在AIS的病因學中具有一定地位。褪黑激素、中樞神經系統和生長髮育的聯繫是獨特的,這使得它作為AIS的可能病因更具吸引力。但是,人們還需要對褪黑激素的致病機制進一步探索,來證實褪黑激素在AIS病因方面的地位。褪黑激素的減少有可能引起不對稱的生長或引起非對稱的中樞神經系統行為,但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證實。

  血小板

  血小板也一直是探索AIS病因的學者們關注的話題。血小板與骨骼肌具有相似的收縮蛋白系統。而且,因為血小板與AIS的機械學畸形關係不大,所以血小板的異常更反映了一種首發的細胞學紊亂。綜上,血小板異常作為可能與AIS相關的功能性細胞紊亂,值得人們關注。

  血小板異常包括超微結構的改變;腎上腺素和5N-二磷酸腺苷刺激下聚集減少;β-腎上腺素受體的減少;缺乏縮氨酸的膜肌球蛋白重鏈等。這些異常可能反映了AIS患者收縮蛋白系統的缺陷。而且,一些學者還發現血小板內鈣水平升高。因為血小板肌球蛋白調節的收縮運動需要鈣依賴酶的參與,所以鈣水平的異常可能反映了AIS患者蛋白收縮系統的改變。對AIS患者鈣調蛋白水平的研究也進一步支持上述假說。鈣調蛋白是一種鈣結合受體

  蛋白,它負責調節骨骼肌和血小板的收縮蛋白系統。Cohen等應用酶學分析發現AIS患者血小板內鈣調蛋白的水平升高。Kindsfater等應用了更準確的免疫學分析方法重複了上述實驗,得出了同樣結論,並發現進展期AIS與穩定期AIS及對照組相比,鈣調蛋白的水平是升高的。

  結語

  因為大量假說的提出,AIS病因學研究變得十分複雜。研究的範圍包括了遺傳學、分子學、組織化學、皮紋學等各個領域。

  早期研究的結果顯示了AIS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具有肌肉和結締組織差異。而且人們還發現了在側彎凸面和凹面的組織也存在差異。然而,儘管早期研究認為這些改變是AIS畸形的病因,現在的觀點更傾向於它們只是AIS的繼發改變。

  患者具有早期的加速發育過程。儘管這種早期加速發育可能不是AIS的病因,但是它可能為側彎的產生提供了基礎。在加速發育的過程中,肌體可能喪失了保持對稱的能力。另一種說法是:某種病因在引起AIS的同時,可能導致了加速的生長髮育。

  軸向姿態的控制和前庭系統有著密切聯繫。對AIS存在前庭異常這一點,人們已毫無疑問。儘管研究結果提示腦幹調控的異常,人們仍然需要大量更精細的工作來進一步尋找引起不對稱畸形的神經通路異常。

  血小板和褪黑激素的研究已經顯示了它們與AIS的關聯,但是要確立它們在導致最終畸形過程中的地位,仍需大量工作。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命名本身就指明瞭它缺少明確的病因。因此,試圖以一種病因來解釋AIS的研究總是以不確定和失敗的結果告終。單一的基因產物(膠原、肌肉纖維)是不可能引起AIS的。在研究中,AIS患者和對比組患者相比,除了畸形外的區別是重要但微妙的。數項研究表明AIS患者與對照組對比在初始實驗(GH水平、褪黑激素水平)裡並不顯示出差異,但應用更敏感的試驗方法,顯著差異就出現了。

  另外,還有一些學者發現了進展期AIS相對於非進展期AIS同樣存在顯著差異。人們因此得出結論:可能存在一個微妙的激素或細胞水平的生理環境成為了不對稱生長的誘因,而異常的平衡系統可能會加重這種畸形。這種理論提示病因是多種因素同時存在的結果。另一方面,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一些畸形是由褪黑激素的紊亂引起的,而另一些由腦幹異常引起,還有一些由生長異常引起。

  因為當前研究的不確定性,這些畸形被統統納入AIS這一籠統診斷下。這一群疾病也提示了一種多因素的病因,但是各種因素應當是獨立作用而共同引起了最終的不對稱畸形。而且,不同的因素可能是同時發生的,並且被遺傳學聯繫在一起,或者一些因素可能由另一些引起。正如我們看到的,儘管AIS的相關因素已經被發現,但尋找最終的病理學機制仍然是一項複雜的工程。

  一些學者試圖通過對AIS病因的研究來指導對其預後的判斷。他們嘗試了血小板的數據、平衡以及旋轉的測量來識別具有潛在進展危險的患者。然而,由於AIS真正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他們的嘗試似乎有些草率,而最終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如果AIS的病因能夠被人們認識,那麼人們就能夠製作出工具供臨床工作者用於鑑別有大角度畸形危險的病人和小角度靜態的病人。很顯然,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目前人們已經總結了大量重要的信息和資料。將這些資料聯合起來,最終對AIS的發病機制實現完美的解釋,將是AIS研究下一步的進展方向。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炎的原因是甚麼?相關文章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AIS)是一種表現為脊柱旋轉不對稱的疾病。正如它命名中“特發性”所指,儘管學者們做了大量研究,但迄今為止它的病因仍然不明,這就給它的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帶來了困難。AIS的流行病學研究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AIS疾病的發展規律。本文將從AIS的分佈規律、危險因素、早期篩查、預後等方面對AIS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分佈規律1、發病率:儘管人們做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但對A
發布於 2022-10-09 19:43
0評論
特發性脊柱側凸是最常見的結構性脊柱側凸,佔脊柱側凸總數的80%左右。儘管對於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病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其病因尚不明確,所以被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初診年齡,特發性脊柱側凸可以分為嬰幼兒特發性脊柱側凸(infantileidiopathicscoliosis),兒童特發性脊柱側凸(juvenileidiopathicscoliosis),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
發布於 2023-03-07 14:36
0評論
青少年脊柱側彎在各種脊柱畸形中最為多見。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彎更常見,佔全部脊柱側彎的80%左右。所謂特發性是指原因不明確,或原因未發現的一類側彎,這是有別於椎體畸形的先天性脊柱側彎和神經肌肉病變引起的神經肌肉型側彎等而言的。特發性脊柱側彎常見於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常在青春期起病,進展快速,治療不當,常帶來不良後果。如何早期發現脊柱側彎?早期的脊柱側彎沒有疼痛、外觀異常也不明顯,尤其是穿著衣服時不
發布於 2023-03-01 10:46
0評論
[摘要]目的本文通過對29例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病人運用Boston’s支具治療的回顧,對支具的製作,生物力學,優點及適應證進行討論。方法本組32例特發性脊柱側彎病人,其平均年齡11.5歲(最小9歲-最大14歲),治療前側彎度(Cobb角):平均29.4°(最小10°-最大40°),均使用採模定製的Boston’支具治療,配帶時間14小時,平均隨訪時間13個月。結果本組32例特發性脊柱側彎病人,經治
發布於 2023-03-15 03:11
0評論
對北京地區(包括市區、順義、平谷、密雲等地)21759位8-14歲的男女學生進行脊柱側凸普查,10°以上的發病率約為1.06%,以特發性側凸最多。超過20°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可以採取非手術療法,常用的有支具療法和體療,其中以支具治療最為可靠,體療是輔助療法。小於20°的側凸可定期拍片隨訪,一般週期是6個月。如果無發展則繼續觀察,如有發展,則需支具治療
發布於 2022-10-09 09:08
0評論
特發性震顫(ET)是一種以肢體遠端的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為特點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上肢、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勢性或運動性震顫。腦深部電刺激(DBS)是功能神經外科領域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對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等運動障礙疾病治療的有效性和長期療效的穩定性已得到世界公認。
發布於 2022-10-20 19:49
0評論
青少年中脊柱側彎的患病率較高,約為0.1%-1.33%。脊柱側彎的定義為脊柱在冠狀面上有超過10°的側方彎曲。不過,脊柱側彎除了脊柱在冠狀面的側方彎曲外,同時還存在脊柱和胸廓橫斷面的扭曲、矢狀面的異常,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引起脊柱側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性、特發性、神經肌肉性和功能性脊柱側彎等,其中以特發性脊柱側彎最常見。怎樣才能發現孩子有脊柱側彎早期的脊柱側彎引起的外觀異常並不明顯,難以及
發布於 2023-03-05 14:06
0評論
網上有不少諮詢脊柱側彎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下面我講一下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的大致原則,讓患者及家長做到自己心理有數。1、首先要明確是不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先要拍全脊柱正側位X片及左右Bending位片(也叫全脊柱過伸過屈側位片)+骨盆平片,測量側彎角度、明確側彎類型以及Risser徵,評價側彎柔韌性。再做一個全脊柱磁共振,排除神經源性脊柱側彎。2、根據以上影像學資料制定治療方案:(
發布於 2023-03-01 09:26
0評論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通過融合來阻止畸形的進一步加重,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矯正畸形,維持脊柱和軀幹的平衡。但融合脊柱與保存脊柱功能之間存在矛盾,融合節段過長會影響脊柱的運動節段,並可能加速殘餘運動節段的退變;融合過短又有可能發生側彎弧延長(Addingon)、殘餘彎過大或軀幹失平衡。King等提出胸彎的選擇性融合
發布於 2022-09-24 23:28
0評論
1.自身免疫因素(50%): 多數學者認為ITP是機體對自身血小板相關抗原發生免疫反應所引起的血小板減少,但血小板相關抗原的實質至今尚無定論,1982年VanLeenwen報道某些ITP患者的自身抗體是針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分子的抗原決定簇,以後又發現在某些ITP患者血小板上GPⅠb/Ⅸ複合物也是自身抗體的靶抗原,提示ITP是由不同的相關抗原決定簇引起的一組自身免疫病,能
發布於 2023-10-30 14: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