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單純型:是最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紫癜主要侷限於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軀幹極少發生,可同時伴有皮膚水腫、蕁麻疹,經7-14日逐漸消退。
②腹型:除皮膚紫癜外,因消化道粘膜及腹膜髒層毛細血管受累,而產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狀及體徵(約2/3患者發生),如:噁心、嘔吐、嘔血、腹瀉及粘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為常見,常為陣發性絞痛,多位於臍周、下腹或全腹,發作可因腹肌緊張及明顯壓痛、腸鳴音亢進而誤診為外科急腹症。在幼兒可因腸壁水腫、蠕動增強等而致腸套疊。
腹部症狀、體徵多與皮膚紫癜同時出現,偶可發生於紫癜之前。
③關節型:除皮膚紫癜外,因關節部位血管受累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壓痛及功能障礙等表現(約1/2患者有關節症狀),多發生於膝、踝、腕、肘等大關節,關節腫脹一般較輕,呈遊走性,反覆發作,經數日而愈,不遺留關節畸形。
④腎型:病情最為嚴重,發生率高達患者12%-40%。除皮膚紫癜外,因腎小球毛細血管炎性反應而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腎臟症狀可出現於疾病的任何時期,但以紫癜發生後一週多見。一般認為尿變化出現愈早,腎炎的經過愈重,少數病例因反覆發作而演變為慢性腎炎(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病綜合徵(尿蛋白>3.5g/d、低血漿白蛋白血癥<30g/L、水腫、血脂升高),甚至腎功能衰竭,過敏性紫癜所引起的這些腎臟損害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⑤混合型:除皮膚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兩型或兩型以上合併存在。
⑥其它:除以上常見類型外,少數本病患者還可因病變累及眼部、腦及腦膜血管,而出現視神經萎縮、虹膜炎、視網膜出血及水腫、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症狀、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