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7 21:06

  近期,我國大江南北均已進入嚴寒季節,北方是銀裝素裹,南方也時時陰雨綿綿。各地醫院的呼吸道疾病就診患者數量也急劇增加。
  哮喘的吸入療法是指將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抗膽鹼能藥物及色甘酸鈉等藥物製成氣霧顆粒或乾粉顆粒,以氣霧或乾粉等方式吸入呼吸道以預防和緩解症狀的方法。吸入療法較口服、肌肉注射、靜脈給藥等其他給藥途徑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但吸藥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因此臨床醫師必須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正確的吸入方法。目前在吸入治療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一是患者對於吸入技巧不熟悉。吸入療法不同於口服療法,它需要在使用當中掌握一定的吸入技巧。而根據國外報道的關於針對吸入氣霧劑回訪的數據顯示,僅有1/3-1/2的患者能夠熟練掌握吸入的技巧,因此哮喘患者家屬對患者使用吸入療法後的用藥核查則非常重要。其二是無法長期堅持。吸入療法藥物起效快,症狀可以很快得到緩解,因此很多患者認為已經達到了效果而停止使用。事實上,短期使用正規藥物治療後患者的肺功能和潛在的氣道炎症並沒有得到完全緩解,此時過快減量甚至停用,病程往往會拖很久,且出現反覆發作症狀。因此正確的做法是隨著病情的好轉,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病情的確得到有效控制後,方能逐漸減量,而非停藥。
  一般而言,中、重度哮喘需要堅持用藥1-3年。對於高齡、兒童哮喘患者,需要個體化、差異化治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哮喘患者在停藥之後要嚴密觀察病情,密切觀察停藥後是否有再發作跡象,包括瞭解並識別諸如鼻塞、流涕、咳嗽等哮喘的早期徵兆,在發現有哮喘輕度發作的早期徵兆時應立即恢復吸入治療,防止病情發展。
  定量氣霧劑(MDI)的吸入技巧目前國內常用MDI製劑主要有速效支氣管舒張劑(如沙丁胺醇)、抗膽鹼能藥物型支氣管舒張劑(如異丙託溴銨)和糖皮質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使用時先打開藥物裝置的蓋子,搖晃藥罐數次,手持MDI處於直立狀態,口含噴口,注意牙齒、舌頭不要堵塞噴口,在緩慢深吸氣的同時用手指按壓,保持屏氣動作10秒以上後緩慢呼氣。對於吸氣和吸藥不能同步、維持有效屏氣動作有困難的高齡老人或幼童,可在噴口上裝上儲霧罐,口含咬口或使用口鼻面罩覆蓋口鼻,按壓氣霧劑,使噴出的藥霧儲存於罐內,讓患者自然呼吸約30秒即可。通常先使用支氣管舒張劑(沙丁胺醇和/或異丙託溴銨),等待3-5分鐘後,再吸入糖皮質激素,吸入方法同上,一天2-3次。使用儲霧罐+口鼻面罩吸入治療的患者,在吸入治療後應漱口、擦臉,去除殘餘在皮膚表面的藥物。
  乾粉吸入劑(DPI)的吸入技巧目前國內市場上可供使用的DPI有多種,其裝置外形和使用步驟因生產廠家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吸入技巧。即在藥物裝置已處於可吸入狀態時,患者應口含噴口,作縮唇吸氣動作,吸氣的力度和幅度不應太大;應避免作用力嘬吸動作(如用吸管喝飲料),因為此時口腔空間急劇縮小,所吸入的藥物粉粒可能都聚集吸附在口腔黏膜上,而沒有進入氣道,從而達不到應有的療效。
  霧化吸入(NEB)的技巧霧化吸入利用超聲空化、高速氣流衝擊作用,使藥物液體在氣相中分散成為霧狀顆粒(氣溶膠),並讓患者主動吸入的一種治療方法。霧化治療要求霧滴顆粒小(直徑約3~5μm)而均勻,以便吸入後可深達細支氣管和肺泡,發揮相應的作用。
  霧化吸入尤其適用於兒童和老人,對患者的呼吸方式要求少,可選用的藥物種類多,適用的疾病種類也明顯多於MDI和DPI。
  霧化吸入治療的技巧包括:
  1、儘量在坐姿狀態下進行霧化治療,長期臥床床者,可採取半臥位。
  2、患者手持霧化器或佩戴口鼻面罩,做緩慢深呼吸動作,使藥物充分到達支氣管和肺內,吸氣後再屏氣1-2秒,則效果更好。
  3、霧化治療時,若患者感到疲勞,可暫停休息片刻後再吸入,直到藥液吸完為止。一般10-15分鐘即可將5ml藥液霧化吸入完畢。
  4、使用口鼻面罩霧化吸入治療後,應及時漱口、擦臉,去除殘餘在皮膚表面的藥物。

如何迅速改善哮喘症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