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會插艾草、喝雄黃酒,目的即在於避毒、驅邪與健身,這些在醫藥不發達的古代的確深具意義。
從事醫學教育20多年的唐教授認為,艾草是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所以驅蟲的效果是相當好的,而且屬性辛溫,能淨化空氣、有芳香通竅的作用,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聰耳明目、記憶力增加,甚至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所以端午節學學古人在門前放一束艾草,有那麼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由於艾草辛溫的屬性,適合用來活絡通筋,因此,在中醫上經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薰,吸進體內的艾草味道,可通暢全身的氣血,讓血液循環變得更好。而一個人的氣血通行無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遠離"邪氣"如感冒、病毒。
艾葉,性微溫、味苦、無毒、有香味,可制煎劑,對女性月事不調、吐血、下痢、婦科大量出血有止血作用,既安胎也治不孕,如拿它煮水洗澡可治婦女陰部皮膚病,以艾葉燉雞或豬肉,則有治婦科病作用。不過,醫生也強調,在中醫上,艾草適用於寒性疾病者如手腳易冰冷等,不適合體質易上火的人使用,比方說,經常口乾、口苦、臉熱、便秘、口破、痔瘡、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等都不宜,以免病情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