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常是多種惡性腫瘤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全身骨骼都有可能發生轉移。有些部位的骨轉移瘤發展快體積大,周圍重要的血管神經較多,常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題。外科手術切除通常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是經過一次或數次手術切除後再次復發的轉移病灶與初發的病灶相比,通常範圍更大,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邊界更加不清,這和前次手術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也破壞了正常的生理屏障有關。隨著腫瘤復發次數增加,手術難度也顯著提高。有時復發的腫瘤讓醫生和患者都感到絕望和束手無策。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微創或無創的治療手段為無法進行外科切除的骨腫瘤帶來了新的希望。
其中超聲聚焦治療是打破治療困境的一個新方向。超聲聚焦治療(HIFU)是使用超聲波發生儀產生多束超聲波聚焦聚焦在腫瘤目標區域產生熱效應,對腫瘤組織進行殺傷。目標區域能在0.5-1秒內形成一個70℃~100℃高溫治療點,是治療點得腫瘤組織因熱效應和空化效應產生凝固性壞死,失去增殖、浸潤、和轉移能力。類似於利用聚焦鏡聚集陽光可以產生巨大能量來生火的原理。有大量的科學文獻證明HIFU刀在臨床應用中能夠有效地殺滅腫瘤,抑制腫瘤增殖,極大地降低腫瘤的轉移率,明顯延長了患者的生命。最初HIFU刀應用於治療婦科腫瘤,如子宮肌瘤、宮頸癌等,基於在婦科腫瘤治療的成功經驗,後被廣泛地擴展應用於各系統的腫瘤治療。骨科的惡性腫瘤具有邊界不清,切除困難,易發生局部復發轉移等特點,尤其是經手術切除後再次復發的病灶,正常的解剖屏障並打破,腫瘤範圍難以確定,成為了外科治療的一大困擾。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用HIFU刀在治療骨腫瘤方面也有顯著的效果。HIFU刀也屬於物理治療的一種,與微波等物理治療不同,HIFU刀只對聚焦區域產生熱效應,並不會損傷周圍正常的組織。但是HIFU刀是由B超定位目標區域,由於B超沒有測溫功能,使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對目標區域的溫度和範圍並沒有精確的控制,常會誤傷鄰近腫瘤的神經等正常結構。改良的磁共振引導下的超聲聚焦治療(MRgFUS)則將超聲聚焦治療與磁共振的測溫功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醫生在治療中能夠實時地檢測局部溫度,不但能進一步提升對腫瘤的治療效率,更能降低熱效應對周圍正常組織的誤傷率。大多數患者在接受MRgFUS治療後都感覺疼痛明顯緩解,術後數天內治療區域腫瘤組織會發發生壞死,腫瘤體積都能明顯縮小。雖然現階段超聲聚焦治療對某些特殊部位的腫瘤仍存在一些侷限性。但是其無創性和對腫瘤不分種類的殺傷效果依然具有巨大的優勢和吸引力。
一些無法適用MRgFUS治療的腫瘤包括一些在超聲波發生儀和腫瘤之間有其他物體(通常情況下是自身的骨骼)遮擋的或腫瘤周圍有金屬假體,內固定等導熱材料的腫瘤,這些情況都會對熱效應效果產生極大干擾。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選擇使用穿刺射頻消融治療方法。射頻(radiofrequency RF)治療技術是通過特定穿刺導針精確輸出超高頻電波,使局部組織產生局部高溫,起到熱凝固或使腫瘤消融萎縮作用。最早射頻消融技術用於經導管治療心律失常等心臟病,後逐漸擴展應用於椎間盤突出和骨腫瘤治療。與超聲聚焦治療相比,採用了不同機制產生了同樣的熱效應殺傷腫瘤組織。同時遇熱凋亡的腫瘤細胞裂解後其內的各種抗原也可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進一步攻擊腫瘤細胞。臨床研究表明在射頻消融點附近的腫瘤組織發生明顯壞死液化,反覆多次的治療還可控制較大腫瘤的範圍和生長速度。而其創傷就和打針針孔一樣大小,治療當天就能下床活動。如在CT或X線引導下進行穿刺則可大大提高治療的準確度。
前兩種方法都是通過高溫熱效應治療腫瘤,那低溫對腫瘤有沒有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冷凍消融術是一種應用冷凍消除靶組織的醫療技術。追溯醫學史,冷凍治療最早出現在3500多年前的皮膚病治療中,人類從那時就已經瞭解到了極低溫對組織的破壞作用。真正“現代”冷凍治療的建立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主要歸功於下列兩方面的進展:影像技術與新的製冷設備。由於超聲、CT的廣泛應用,在影像技術的監測與引導下,可準確插入冷探針,實時觀察冷凍的進程,精細控制冷凍範圍,從而保證有效地冷凍靶組織,而不損傷或最大限度減少損傷正常組織。和射頻消融技術類似,冷凍技術從經導管治療心臟病擴展至婦科、胃腸科及骨腫瘤。適用於對高溫射頻引起劇痛不耐受的患者,治療對於腫瘤周圍的神經血管的連帶損傷也更小。
隨著工程學和醫學的進步,新治療技術呈現井噴式的發展,為骨轉移瘤的患者帶來了福音。微創化,有效殺滅和精確制導是非手術外科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就目前而言,手術切除仍是首選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是對於手術無法切除的腫瘤,利用微創治療同樣能達到類似的治療目的,極大地改善生活質量。
小貼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腫瘤科是專業從事骨腫瘤的診療中心,常年開展各類微創治療技術,包括射頻消融技術,冷凍消融技術,磁共振介導超聲聚焦治療等,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最大程度減輕痛苦,改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