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藥物預防
他莫昔芬的抗雌激素特性 1960s被人們知曉;1970s人們發現它能預防齧齒動物的激素反應性7、12-二甲苯恩(DMBA)誘導的腫瘤發生,臨床上能減緩乳腺癌局部發展及轉移,引起人們對他莫昔芬是否能夠預防激素相關性腫瘤的探討。研究結果得出確鑿證據,他莫昔芬確實降低了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因此他莫昔芬理所成為乳腺癌的預防用藥。
他莫昔芬
1998年,公佈了三項他莫昔芬(20mg/天)與安慰劑比較的化學預防治療隨機對照試驗(意大利、英國、美國)結果:兩個歐洲國家的試驗結果顯示他莫昔芬不具有保護作用;而美國的試驗結果顯示他莫昔芬具有明顯預防作用,能分別降低侵襲性乳腺癌、非侵襲性乳腺癌的49%和50%發生率。
意大利試驗對象僅是乳腺癌發生風險低於正常的人群。所有婦女均經歷了子宮切除術,其中48%的婦女還接受了卵巢切除術、14%婦女接受激素替代治 療(HRT)。整個試驗的失訪率為26%。
英國試驗對象是有乳腺癌家族史、即乳腺癌發病高危人群, 其中26%在試驗過程中接受HRT治療,35%提前結束試驗。
在美國的試驗(國家乳腺癌及腸癌預防計劃P1,NSABP-P1)中,HRT治療是不允許的;實驗對象是癌症發生風險高於普通的人群:1)年齡大於60歲 2)有原位小葉癌史或5年預期乳腺癌發生風險基於Gail模型至少1.66。NSABP-P1研究包括13388婦女,而在意大利及英國試驗中觀察對象樣本量遠低於此。
這三個不一致的試驗結果引起了有力的、推測性的爭議及討論,而由於試驗設計的不一致以及研究中涉及大量混雜變量,因此辯論各方均未獲得成功。然而,最近英國公佈了這項研究20年隨訪結果,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雌激素受體陽性(ER+)的實體瘤發生減少了39%,這一結果在1998年的報告中並未發現。
國際乳腺癌干預研究(IBIS-1)招募了7152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對他莫昔芬進行了維持5年的研究。它的結果證實了NSABP-P1的發現,顯示ER+乳腺癌發生降低了32%,而ER-(陰性)乳腺癌發生則沒有變化。然而,他莫昔芬組靜脈血栓形成增高了2.5倍,婦科症狀及血管舒縮功能異常增加了21%。
2007年隨訪96個月的隨訪結果進一步證實並強化了他莫昔芬的這種作用,並闡明他莫昔芬減少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發生率的作用至少會持續10年。且靜脈血栓形成、婦科症狀、血管舒縮功能異常在5年的治療期後就不會持續存在。因此,他莫昔芬減少乳腺癌發生率隨著時間延長,作用更明顯,表明其具有長期預防作用,而不是短暫降低乳腺癌發生。
他莫昔芬似乎降低基因BRCA1和BRCA2變異攜帶者對側乳腺癌的發生風險。作為一級預防用藥,證據顯示他莫昔芬降低BRCA2攜帶者乳腺癌發生62%,而對BRCA1健康攜帶者則似乎沒有呈現出降低發生風險的作用。
雷洛昔芬
同時,第二代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雷洛昔芬經歷了隨機對照研究,而這個研究最初是為了研究其是否可降低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絕經後婦女骨折發生率。結果表明雷洛昔芬治療四年除了能降低30%的脊椎骨折外,還能降低72%的ER+乳腺癌發生率。通過對自願接受4年以上雷洛昔芬治療的婦女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能降低66%的侵襲性乳腺癌發生。儘管雷洛昔芬組血栓發生增加了(RR=3.1),少部分婦女子宮內膜癌發生危險性在延長雷洛昔芬治療中並沒有發現。
他莫昔芬與雷洛昔芬作為化學預防用藥的比較
他莫昔芬與雷洛昔芬這兩種藥物的直接比較是必要的,NSABP進行了有關研究(STAR試驗),並於2006年發佈了試驗結果。STAR試驗記錄了侵襲性和非侵襲性乳腺癌、血栓形成、骨折、子宮癌的發生率,試驗對象是年齡大於35歲、乳腺癌高發風險的婦女,這些婦女使用Gail風險模型分析預測5年乳腺癌發生風險大於等於1.66。19747名婦女隨機分成他莫昔芬組(20mg/天)和雷洛昔芬組(60mg/天),服藥持續5年。結果表明:兩組非侵襲性乳腺癌、子宮癌及其他癌症發生率數據無統計學差異;缺血性心臟病及骨折發生率兩組間也無差異;雷洛昔芬組典型和非典型子宮增生髮生率顯著低於他莫昔芬組,同時深靜脈栓塞、肺栓塞、白內障發生率也低於他莫昔芬組;他莫昔芬組非侵襲性癌症發生率較低,發生率為1.51/1000,而雷洛昔芬組是2.11/1000,但這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正進行中的研究
ATAC研究(阿那曲唑、他莫昔芬或兩者結合)將他莫昔芬與芳香化酶抑制劑(AI)進行比較,並提供了這兩者對預防對側乳腺癌發生的價值。副作用發生率低使芳香化酶抑制劑作為一級化學預防用藥非常有吸引力。還有一些正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研究在乳腺癌發生高危人群中比較雷洛昔芬與AI、AI與安慰劑的預防作用。
觀察性研究表明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及他汀類藥可能會降低乳腺癌發生率;但目前尚無嚴格的隨機對照研究結論。
從長遠來看,SERMs預防乳腺癌作用持久而穩定,副作用隨時間延長而減少(原因可能是由於他莫昔芬與雷洛昔芬的使用劑量減少,以及小劑量阿司匹林有預防血栓的作用),因此易被女性、預防醫生和腫瘤學專家接受。
乳腺癌的篩查
乳腺X線攝影作為乳腺癌篩查
一級預防的建議持續討論中,尚未常規應用於臨床實踐,而乳腺X線攝影作為早期篩查手段已經被廣泛接受多年,儘管存在爭議。
篩查的目的在於降低疾病死亡率,因此進行了多年相關研究。在過去25年,乳腺癌診斷、治療的公眾意識提高,因此不論是否篩查,乳腺癌的死亡率都得以降低,很難單獨評價篩查對生存率的貢獻有多大,也沒有證據顯示乳房自檢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對於一個要成功實現其目的的篩查計劃,需要高依從性(大於70%),需要高質量的放射圖片及放射圖片的描述、圖像引導的組織活檢精準度。顯然,單純乳腺癌診斷的確立不能改變其死亡率,還需要良好的治療。因此,一些篩查計劃有各自的終點,不是診斷,而是完成初次治療。
乳腺X線攝影隨機對照研究
七個已經公佈的、有影響的研究得出結論:人群定期乳腺X線攝影篩查可以明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而基於這一研究結論,出現了許多地區性的、國家性的乳腺癌篩查計劃。
一項2002年進行的對乳腺篩查研究的系統綜述,在2006年被重新評價,並對以往研究提出許多批評:
n未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設計
n許多病例死亡原因不明確,存在偏於乳腺癌篩查組的偏倚
n經推測射線引起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乳腺X線攝影篩查組較對照組攝入射線更多
這篇綜述得出結論,上述‘足夠隨機化’的研究並沒有顯示出篩查組存在生存優勢;而得出篩查能帶來13年後25%生存優勢的那些研究是缺乏最優化隨機性。儘管如此,此項綜述總結說:篩查增加了不必要的診斷過程;篩查發現了很多增長緩慢的瘤體可能始終都不會出現生物學危險;篩查引起很多導管原位癌(DCIS)的病例被發現,DCIS可能永遠不會發展為侵襲性癌症。2002年的這一綜述引發了科學界、醫學界、甚至綜述小組的極大爭議。
另外一項有關人群乳腺X線攝影篩查長期結果的meta分析顯示,篩查可降低年齡大於50歲的乳腺癌婦女22%的死亡率。總體來說,透視篩查用於減少乳腺癌死亡率被接受。然而篩查婦女年齡的上限、以及理想的代價/效果區間尚不確定。乳腺癌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篩查的順應性也似乎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40-50歲婦女的乳腺X線攝影篩查
許多年來,由於較年輕女性乳房的放射密度,人群40-50歲婦女的乳腺X線攝影篩查受到爭議,然而meta分析結果證實了在這些人群中篩查減少了15%的乳腺癌死亡率。其他一些研究,一方面證實篩查可減少40-49歲婦女乳腺癌死亡率,另一方面指出乳腺X線攝影篩查具有較高的假陽性率(20-50%),導致很多後來證實不是乳腺癌的患者的焦慮擔心。對於這一年齡段的婦女,基於人群的篩查其風險可能超過其優勢。
毫無疑問,通過足夠重視每一階段的團隊工作,並提高質量,乳腺X線攝影篩查計劃有助於提高篩查計劃內、以及計劃外的所有乳腺疾病婦女的醫療標準。
乳腺癌的磁共振篩查
目前磁共振檢查(MRI)對人群乳腺癌高發人群的篩查正在評價中。MRI檢查似乎有95%的特異度。在BRCA基因攜帶者,MRI檢查出的癌症數目是乳腺X線攝影檢查的2倍,儘管有些乳腺X線攝影檢查出癌症而MRI未檢查出。目前,MRI及乳腺X線攝影可作為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婦女及放射高密度乳腺的BRCA2基因攜帶者互補的篩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