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0 21:11

  我們不在這裡引經據典,且將歷代文獻中涉及養生文化的記載,綜合歸納而言之,實則為“三觀”理念。即“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辨體施養”的個性觀、“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在這三觀理念的影響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步創立並完善了一整套中醫養生理論。例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理論;“順時而養”的晝夜調攝理論;“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上工治未病”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的飲食均衡理論;“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形神共養理論;亦動亦靜、動靜互涵的運動養生理論以及現代創立的“體質分類”理論等諸方面。形成了一個廣泛涉及人們生活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全面系統的理論體系。
  在中醫養生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的養生實踐有章可循。

       就起居而言

       四季起居遵循春升、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例如:春宜早睡早起、夏宜晚睡早起、秋宜早睡早起、冬宜早睡晚起。晝夜起居遵循十二時辰臟腑經絡功能盛衰的規律,保持“子時大寐,午時小憩”的良好生活習慣。
  例如:中國人素有“聞雞起舞”的習慣,大多喜歡晨練。但是在冬季卯時以前(5~7點)不宜到戶外鍛鍊。尤其是城市裡的冬天或冬春交替之際。這次上海世博會的創新亮點,就是最佳城市實踐區案例,展示對城市低碳生活的演繹。但是目前我們還做不到。冬季早上氣溫低,城市下水道中的廢氣、工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各種重金屬微粒、汽車排出的含鉛的尾氣等等都還沉積於地表,沒有升發到上空去。尤其在寒潮來臨的天氣,上午8、9點以前,地表的氣溫低於天空中大氣的氣溫,大氣停止了上下對流,出現了氣象學上所講的“氣溫逆增”現象。只有等9點以後,地面氣溫漸漸升高,大氣開始對流,汙染了的空氣向高空擴散,地面的空氣變得潔淨,才能開始鍛鍊。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盲目早起,總是在廢氣中鍛鍊,結果是越鍛鍊對身體的危害越大,經常容易出現頭暈、乏力、咳嗽等症狀。這些體現了“自然觀”理念。
  就飲食而言
  針對陽虛質人宜食甘溫益氣之品、陰虛質人常吃生津養陰食物、痰溼質人以甘平滲溼的飲食為主、溼熱質人則偏於食性甘涼的飲食等,就是在體質養生理論的指導下,辨體施養,體現了“個性化”理念;
  就精神而言
  “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偏勝傷髒的理論,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通過“借景調神”、“和血安神”、“運動移神”、“順時養神”、“讀書怡神”、“敬業聚神”等情志調攝,充分體現了中醫養生重視心理調適,重視身心俱養,很好的體現了“平衡觀”理念。
  就運動養生而言
  根據每人不同的體質和身體狀況,選擇動養或靜養。中醫認為,並不是動得越多越好,而是“動靜互涵”。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在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其中“適量運動”的觀念與中醫的“動靜互涵”是一致的。體現了一個“平衡觀”。
  由此可見,中醫獨特的“三觀”養生理念是“綱”,綱舉才能目張。尤其是中醫個性化養生這個“綱”,人們掌握了這個“綱”,在養生實踐中就會懂得,為甚麼“張三可以多吃水果,而我是陽虛體質,我不適合”;為甚麼“李四可以舒服的常做溫灸療法,而我不能,因為我是陰虛體質”;為甚麼酷愛辣椒的人,在秋季要少吃;為甚麼喜歡晨練的人,冬季卯時以前(5~7點)不宜到戶外鍛鍊;為甚麼出生在上海的女孩子皮膚姣好,但到了西南或中原地區工作後就需要經常去做美容護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因不同體質、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而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的“個性化”養生理念,是中醫養生的鮮明特徵,是中醫養生“三觀”理念中最具時代特徵的一觀,是中醫養生獨具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如果這些理念能夠牢牢的掌握在百姓的手中,就不會被所謂:“一天一斤綠豆通吃共養”的謬論所迷惑,能夠正確指導百姓的養生實踐。這樣,中醫養生才能真正成為現代自我保健的主體。

中醫養生理念是甚麼?相關文章
        1、源頭啟養人們對現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有許多困惑:例如,吃反季節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紅柿;甲魚應有8年的生長期,現在3至5個月就成大鱉;養雞場從孵出小雞到被宰殺,圈養在密集的籠子裡,見不著太陽。還有些不守規矩的人,在飼料裡拌生長激素,兩三個月就長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還有人為了縮短植物的生長週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長激素,孩子吃了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熟。因此傳統
發布於 2023-03-26 10:21
0評論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正確引導和積極開展科學的養身理念和實踐尤為重要。中醫養生理念在現代自我保健中的作用:大凡提到中醫養生,人們很自然的會想到藥膳食療、推拿按摩、中藥膏方、氣功、太極拳等養生方法,能說幾句“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冬病夏治”、“冬令進補”等耳熟能詳的詞彙,生活中還會用含蘆薈的護膚品美容、在粥裡放枸杞、在湯里加山藥來滋補身體,以及用針灸減肥
發布於 2023-03-20 21:16
0評論
自我養生保健的傳承與發展思路1、源頭啟養人們對現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有許多困惑:例如,吃反季節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紅柿;甲魚應有8年的生長期,現在3至5個月就成大鱉;養雞場從孵出小雞到被宰殺,圈養在密集的籠子裡,見不著太陽。還有些不守規矩的人,在飼料裡拌生長激素,兩三個月就長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還有人為了縮短植物的生長週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長激素,孩子吃了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
發布於 2023-02-26 08:26
0評論
?我們不在這裡引經據典,且將歷代文獻中涉及養生文化的記載,綜合歸納而言之,實則為“三觀”理念。即“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辨體施養”的個性觀、“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在這三觀理念的影響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步創立並完善了一整套中醫養生理論。例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理論;“順時而養”的晝夜調攝理論;“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上工治未病”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發布於 2023-02-26 08:31
0評論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治當滌痰清火,瀉肺降逆。初咳期治以溫肺散寒宣肺,或疏風清熱宣肺;痙咳期治以滌痰降氣、瀉肺清熱;恢復期治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本病主證雖嗆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澀之藥,以防留邪為患。痙咳期痰火居多,不可早用滋陰潤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遷延難愈。
發布於 2023-01-20 18:35
0評論
一、現代健康理念健康的標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但沒有身體疾病和病症,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亞健康:我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人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
發布於 2023-01-03 02:20
0評論
養生不是讓我們學和尚打坐,道士煉丹,當然我們不否認那是人家專業人士的養生方法。而對於我們大多數的常人來說,養生實際上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態度。你一頓吃多少東西感覺舒服,衣服怎麼穿才合適還不感冒,家裡養些甚麼植物會更賞心悅目。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東西都是養生,所以與其說養生是保養生命,不如說是在打理生活,因為生命的過程就寓於在每天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中。養生教育不是在辦養殖場
發布於 2023-02-27 18:11
0評論
中醫養生保健內容豐富,方法多樣,但是最為核心的當屬對心理、飲食、起居、運動這四個方面的調攝,有人將平和的心態、均衡的營養、合理的起居、適量的運動稱之為健康四大的基石,可見其在養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下文將分而論之。(一)心理調攝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生活中,高壽的人多性格開朗,情緒樂觀,精神愉悅,而急躁、焦慮、憂鬱和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叢生或早
發布於 2022-12-01 11:21
0評論
糖尿病,中醫稱之為“消渴”。“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消渴病也。”是古人對於糖尿病的精確描述。典型的糖尿病人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即口渴、多飲多尿、多食易飢和體重減輕。還可出現乏力、皮膚瘙癢,視力模糊,女性患者外陰瘙癢等。案例:人到中年,糖尿病找上門白領小金,今年剛過四十,兩年前升職為經理,夫人又為他生了個可愛的女兒,可謂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真真是羨煞旁人。平時他出入開車,菸酒不
發布於 2023-02-01 14:42
0評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隨之加重。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所侵擾。在這種情況下,中醫的特色也隨之顯現出來。“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通過養生保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是人們關注的問題。茶道,作為傳統中醫文化之一,長期備受各階層的關注和喜愛,它的清靜恬淡使之成為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我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發布於 2023-03-27 08: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