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1 09:56

       週末老朋友聚會,大家都很開心,唯獨小張面帶愁容。一問,小張說,他尿裡泡沫很多(以往沒有),一直擔心。到醫院體檢沒有甚麼異常,後來醫生讓他查尿微量蛋白,結果發現尿微量白蛋白很高,他擔心腎臟出了甚麼問題,所以愁容滿面。  甚麼是微量白蛋白尿?怎麼形成的?有甚麼意義嗎?需要治療嗎?要怎樣預防?這些問題既是小張的疑慮,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人體代謝正常情況下,尿中的白蛋白極少,具體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過20毫克。尿中的白蛋白含量在20mg/L- 200mg/L範圍內,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是陰性,就屬於微量白蛋白尿。如果尿中白蛋白的含量超過200mg/L,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就為陽性,程度可以是 “+” ~ “ ++++”不等,此時就不是微量白蛋白尿而是臨床蛋白尿。
  大家都知道,尿常規蛋白陽性意味著腎臟損害,而且可以說是很嚴重的損害,因為尿蛋白陽性意味著腎臟損害的不可逆性,有時候還會進展很快,甚至可以發展到尿毒症。那麼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尿蛋白陰性)又意味著甚麼呢?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整個血管系統改變的徵象,並可認為是動脈病變的“窗口”。人體動脈分佈全身,動脈內膜的病變的最早提示就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腎臟濾出尿液的主要功能單位是腎單位,是由一團微小動脈組成的血管球構成。動脈內膜損傷後,經過體內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導致腎臟漏出白蛋白的量增多,超過20mg/L,就進入“微量”的時代,超過200mg/L,就進入不可逆損傷的臨床蛋白尿的“快車道”。微量白蛋白尿是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改變的早期指徵。“早期”意味著可以逆轉,所以微量白蛋白尿被視為腎臟病變過程中唯一能夠逆轉“窗口”,已經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常常要想到以下情況: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那麼提示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包括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等,而且與糖尿病的預後密切相關,與胰島素抵抗有密切關係;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害,又提示中風發作的危險會提高;如果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陽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比陰性患者高2~8倍;如果是第一次發現微量白蛋白尿,又沒有前面講的那些疾病,那意味著腎臟疾病的發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檢測已經作為腎臟損害常規的篩查指標。或者反過來說,一旦微量白蛋白尿陽性,就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腎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可能。
  微量白蛋白尿既然如此重要,治療上有甚麼好辦法嗎?
  臨床上發病人群大多具有中年前後、腹型肥胖、活動少、生活不規律等特徵,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這些病人多具有胰島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與胰島素抵抗狀態關係密切,後者又是引起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病的核心。所以,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應該是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主要手段。遺憾的是,西醫目前對治療微量白蛋白尿,或者說控制胰島素抵抗的方法相對單一,目前被認可和廣泛使用的方法是使用的兩類降壓藥,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可以減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洩,但不能很好的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另外,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包括二甲雙胍和羅格列酮,前者在非糖尿病人群的使用受到質疑,後者因其心血管的副作用而受到限制。所以,西醫臨床辦法有限。
  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微量白蛋白尿,有很好的療效,不僅能很好的控制尿微量白蛋白的量,還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
  通過研究發現:
  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與脾氣虛弱、痰瘀互結有關,臨床上符合中醫“聚證”的理論,並提出“益氣散聚法”為主治療微量白蛋白尿的綜合治療體系,通過“益氣散聚方”(經驗方)和基礎治療,不僅解決了胰島素抵抗的狀態,從根本上肅清了微量白蛋白尿產生的上游根源,而且通過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減輕了血管內皮損傷,進而防止相關疾病併發症下游事件的發生和進展,更好的保護了腎臟。
  除了上述的治療外,要注意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普通人應當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應每3個月測試一次。這樣,對於腎病的預防及早期治療都起的了積極作用。
  總之,要重視微量白蛋白尿,才能更好的預防相關疾病的併發症,更好的保護腎臟。

為甚麼要重視微量白蛋白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