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的發病系從垂體前葉生長出來的腫瘤,多為良性,約佔顱內腫瘤的10%-12%。垂體瘤的直徑不到1cm,生長限於鞍內者稱為微腺瘤。
隨著垂體瘤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垂體瘤的發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中國缺乏垂體瘤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瘤發病率是7.5-15/10萬。在正常死亡病人屍檢過程當中,垂體腺瘤發病率各家報道不一,從9%到65%不等。
根據225例手術切除的標本,將垂體前葉腫瘤分類:催乳素細胞腺瘤佔32%,臨床症狀多見溢乳症和性腺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細胞腺瘤佔21%,症見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佔13%,多伴庫欣綜合徵,或無明顯臨床徵象;未分化細胞腺瘤佔23%,伴垂體功能減退徵象;無症狀型嗜酸幹細胞腺瘤佔3.5%。而垂體後葉腫瘤較為罕見,且惡性病變幾率大。
垂體瘤的臨床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腫瘤生長的基礎上,在最短的時間內使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以消除患者的症狀、體徵;同時,儘可能地減少治療併發症,儘量保護垂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放療及藥物治療。
垂體瘤大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快速地解除腫瘤壓迫以及激素分泌過高,但無法完全切除有鞍旁、海綿竇侵犯的垂體瘤。放射治療對於術後殘留、復發有較好的療效;但易導致垂體功能減退,併發放療後視神經損傷。
而PRL瘤首先考慮藥物治療,首選藥物是多巴胺激動劑,其中恢復排卵首選溴隱亭;服用溴隱亭需要不斷調整劑量,瘤體越大,服藥劑量越大,伴隨的不良反應越明顯。且對於多巴胺抵抗患者,溴隱亭效果不顯。在門診觀察發現,服用溴隱亭後部分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正常,由於長期閉經,月經難以恢復正常週期及經量。
卡麥角林在改善溢乳症狀及性激素水平方面有效,但血清PRL水平有波動,對於大瘤體和殘餘瘤卡麥角林有提高複發率的危險。
中醫對垂體瘤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典籍中對於垂體瘤沒有詳盡的記載。垂體瘤臨床症狀多樣,不同的垂體腺瘤及腫瘤大小均有影響。影像學上表現為垂體組織的增生,可以辯證為“Y積”。 根據不同分型垂體瘤的不同症狀,可以歸為“頭痛”、“閉經”、“不育”等範疇。臨床多見生活習慣不規律:起居無常,酒食不節,肥甘厚膩,運動匱乏,脾胃易傷,痰濁易釀,痰氣膠著,血運不暢,瘀血內停,痰瘀搏結,阻於脈絡,漸成Y積。
典型病例:
初診(2009年6月12日):趙某,女,23歲,月經不調五年餘。2006年患者月經週期紊亂,時延期,時停經,經行時量少,伴有血塊;經行小腹痛;長期在中西醫醫院婦科、內分泌科門診治療,曾服用黃體酮,服藥後月經尚行,量少,停藥後即停經。2009年第六人民醫院行頭顱MR檢查,提示垂體微腺瘤,直徑3.5mm。服用溴隱亭2粒後月經正常,患者時有頭痛症狀,自行溴隱亭減量1粒口服,月經週期延期,量少。經朋友介紹來前來張秋娟教授就診,患者希望停用溴隱亭,改用中藥調理。就診時患者月經後期,量少,服用1粒溴隱亭,血清泌乳素(PRL):131.48ng/ml(正常範圍:3.34-26.72ng/ml);患者時有頭脹痛,胃納可,平素喜食甜食厚味,喜冷飲甜食,時便秘時大便溏薄,平時睡覺時間較晚;舌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小弦。
中醫診斷為Y積,月經不調;辨證屬痰瘀內阻;分析:痰瘀搏結,阻於腦絡,不通則痛,血脈不和,經遲滯不來。處方:自擬腦病I號方化痰散結,活血通經,每日1劑,水煎服兩次服用。服用溴隱亭1/2粒。囑其改變生活作息,飲食均衡,保持大便通暢。
二診(2009年6月26日):患者6月23日月經至今,月經量少,經行伴血塊、小腹脹痛,經行第三天月經點滴而行。服用溴隱亭半粒無明顯頭痛症狀。舌淡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考慮痰溼困脾,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可見氣血虧虛之症;上方基礎上加用黃芪20g,蒼白朮(各)12g,石菖蒲12g,益氣健脾,運脾化溼。
複診(2009年12月9日):患者連續服中藥六月,複診時,患者月經週期28天,月經量適中,少血塊,無明顯腹痛。PRL24.53ng/ml,停服溴隱亭。
複診(2010年6月23日):患者繼續服用中藥,複診時,患者月經週期正常,約28天,月經量可,無明顯不適。PRL12.96ng/ml。
複診(2011年1月31日):患者岳陽醫院頭顱MR提示未見異常。患者近兩年來月經週期正常,約28天,月經量可,少見血塊,無痛經等症狀。
目前,多數人服用中藥後兩年內完全治癒(月經期量正常,血清PRL正常,MR提示垂體正常),一些患者因懷孕暫停藥,其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轉,月經及血清PRL恢復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