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哮喘又開始困擾一些老病號,雖然規範治療、嚴格按醫囑服藥,疾病仍然不時加重,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學習。哮喘作為一種常見病,為甚麼會這麼難治?隨著現代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沒有新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療效?
哮喘為何“難治”
據介紹,隨著環境的變化,哮喘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患病率在近20年出現明顯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億人患哮喘,我國哮喘的患病率在1.2%左右,城市的發病率高於農村地區,兒童的患病率高於成人。
我國哮喘誤診、漏診率居高不下。同時,哮喘的良好控制比例非常低,還不足30%。雖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吸入糖皮質激素和長效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哮喘,但研究發現,有5%-10%的哮喘在規範用藥和控制誘因的前提下仍無法控制病情,這部分患者一般歸為“重症哮喘”或“難治性哮喘”。
雖然難治性哮喘的比例並不太高,但在相關急診、住院和醫療費用方面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有些患者頻繁出現嚴重症狀,甚至有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猝死的風險,不少患者還需要通過機械通氣治療才能挽救生命。
哮喘為何“難治”?原因很複雜,常見的包括:
(1)持續接觸過敏原,例如室內塵蟎、寵物、裝修油漆味等;
(2)可能存在合併症。不少哮喘患者合併肥胖、鼻炎、鼻竇炎、胃食道反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疾病,這些合併症可加重哮喘症狀,導致難治性哮喘;
(3)存在藥物抵抗性。因為哮喘有很多表型,有的哮喘患者對糖皮質激素存在抵抗,所以使用激素療效不佳。
新技術有何突破?
對重症難治性哮喘,瑞金醫院近年來運用“支氣管熱成形術”的創新手術,取得了不錯效果。
支氣管熱成形系統由射頻控制器及導管組成。支氣管熱成形導管頭端為射頻探頭,由4臂電極網和溫度傳感器組成,4臂電極網可伸張。通過支氣管鏡導入射頻探頭,利用射頻能量(或熱量)打薄氣道壁上增生的氣道平滑肌,從而降低氣道在哮喘症狀發作時的收縮幅度,並降低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該項治療適用於18歲以上重度持續性哮喘的治療。
具體而言,在支氣管熱成形術過程中,醫生通過患者的鼻子或嘴巴,引入一個支氣管鏡,通過支氣管鏡的工作通道將小直徑導管送入氣道,導管的前端膨脹至與目標氣道壁接觸。膨脹導管陣列的四個臂與氣道壁接觸並使其緊貼氣道壁,採用特定的安全程序,將可控的熱能從控制器輸送出來加熱。根據肺部不同的區域分3次獨立手術治療,每次手術間隔大約三個星期,每次手術大約需要半小時-1小時。
這項技術非常安全,風險很小。在治療一週內可能會發生呼吸系統相關症狀加重,但症狀七天內可以得到解決;而且經過有效的術前用藥,一般不會出現哮喘的發作。
據瞭解,支氣管熱成形術的效果相當不錯。數據顯示:在經過熱成形術治療2年內,需要全身性類固醇治療的重症病情加重減少32%;因呼吸症狀引起的急診室就診減少84%;因呼吸道症狀引起的住院減少73%;因哮喘症狀導致不能工作、不能上學或不能進行其他日常活動的天數減少66%;報告哮喘不良事件患者的比例減少36%。總的來說,重症持續性哮喘患者的症狀得到明顯改善,醫療資源的利用明顯減少。
同時提醒,支氣管熱成形術是重症哮喘的有效治療手段,但導管的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並不是所有哮喘患者都推薦進行。這種新技術的主要應用人群,是經過規範治療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哮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