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習慣及模仿
兒童開始的抽動表現可能是由於條件性的逃避反應,比如眼中有異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動症狀,日久形成了習慣。
2. 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誘發本病,例如對學習要求過度、責備過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視或環境中某些緊張氣氛等,這些因素均可使小兒產生矛盾心理,抽動行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衝突的外在表現。另外,過分限制兒童的活動也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3. 體質因素
某些神經精神類型的兒童易發生本病,比如神經質、膽怯、多動、情緒不穩定、對人對事敏感及有固執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頭痛、腹痛及便秘、遺尿等,因此推測兒童抽動症與兒童本身的體質因素有關。
4. 其他
某些突發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腦部的輕微損傷也可成為誘因之一。有人認為該症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一過性不良習慣。
抽動症和癲癇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癲癇俗稱羊癲瘋,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癲癇小發作時也會出現面部肌肉抽動,所以才會出現把抽動症當癲癇治這種現象。餘老師說,兩者的區別在於:癲癇是因大腦皮層受到抑制,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知覺恢復後患兒無法正確描述,多在夜間發作。抽動症屬於運動神經問題,晚上沒事,絕對不會昏迷,也不倒地。到醫院做腦電圖檢查,抽動症孩子絕大多數正常,而癲癇兒童則會出現腦電圖異常。這是診斷區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