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3 09:21

  在頸椎外科,頸椎管內腫瘤並不少見。腫瘤易造成脊髓受壓,致癱率和致殘率高,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隨著現代影像學技術和先進的外科手術的推廣應用,國內越來越多醫院的脊柱外科開展了頸椎管內腫瘤的診治工作,不少的文獻報道表明,其診斷的準確率和手術療效總體良好,但誤診、漏診和手術併發症等時有發生,從而影響手術療效,甚至引起嚴重後果。因此,如何提高頸椎管內腫瘤的診治水平很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

  一、熟悉分類對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的指導意義。

  頸椎管內腫瘤可來源於椎管內各種組織,如脊髓膜、神經根、脊髓、血管、椎管壁組織及胚胎殘餘組織等。臨床上,通常根據腫瘤與脊髓、硬脊膜的關係將頸椎管內腫瘤分為三類,即髓內腫瘤,髓外硬膜下腫瘤和椎管內硬膜外腫瘤。

  1、髓內腫瘤

  約佔10%―20%。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瘤和血管瘤等。其中,星形細胞瘤屬於惡性腫瘤,預後差。因腫瘤位於脊髓內,且侵犯脊髓,術前脊髓功能往往已明顯受損,切除腫瘤時可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術後發生和加重截癱的可能性大。因此,術前應力求作出明確診斷,不要將其當髓外硬膜下腫瘤手術。同時,建議對此類腫瘤,手術最好與神經外科醫生合作,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分離、切除腫瘤,儘可能減少發生併發症。

  2、髓外硬膜下腫瘤

  約佔60%―70%。主要包括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脊膜瘤等,多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預後良好。對此類腫瘤,應強調在儘量保留脊髓和神經根功能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腫瘤,以減少複發率。

  3、椎管內硬膜外腫瘤

  約佔10%―20%。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前者以神經纖維瘤、脂肪瘤、血管瘤為主。腫瘤完整切除相對容易。預後良好。後者多為轉移性腫瘤、淋巴瘤等,預後差。應注意尋找原發灶,視情況選擇治療方法。如病人一般情況較好,骨質破壞較侷限,可行手術治療。術後輔以放療或化療。

  二、瞭解臨床特點對早期診斷和手術決策的價值。

  頸椎管內腫瘤常無典型的臨床表現,其早期診斷往往較為困難。此外,其壓迫脊髓、神經根和周圍組織引起的上肢麻木、放射痛、手內在肌萎縮、下肢無力、步態不穩、錐體束徵陽性及膀胱括約肌功能障礙等,也難與其他脊髓疾患和脊髓壓迫症相鑑別。

  1、上頸椎椎管內腫瘤的臨床特點。

  上頸椎(C1-C2)是枕頸連接部位,解剖結構特殊而複雜。位於此區域的椎管內腫瘤具有如下臨床特點:1因椎管腔大於下頸椎,存在較大的代償間隙,當腫瘤小時不易發現,而發現時往往腫瘤已較大。因此,對於枕頸部出現慢性進行性加重疼痛,夜間痛者,應及時行頸椎MRI檢查,儘早作出明確診斷。2上頸椎管腔內有脊髓和延髓的延續部位,是與呼吸和心跳中樞具有密切聯繫的重要結構,位於上頸椎的椎管內腫瘤,其體積較大,與周圍組織粘連較緊密,分離切除腫瘤常較困難。尤其位於腹側的腫瘤,術中可能影響呼吸和心跳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上頸椎管內腫瘤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明顯大於下頸椎。

  2、下頸椎椎管內腫瘤的臨床特點。

  發生在下頸椎(C3-C7)的椎管內腫瘤具有如下的臨床特點:1因下頸椎椎管較上頸椎小,頸髓較粗,其代償間隙小,發生腫瘤後症狀出現早,且根性症狀重。應注意與其他頸椎疾患和脊髓壓迫症相鑑別,及時行頸椎的MRI檢查。曾遇到多例患者,行普通頸椎MRI檢查未見異常改變,但行增強MRI檢查後發現存在腫瘤。因此,為防止漏診,對可疑患者,必要時應行增強MRI檢查。2下頸椎椎管內腫瘤,由於椎管腔較小,分離切除腫瘤時易損傷脊髓和神經根。因此,術中應力求細緻精巧,達到既要完整切除腫瘤又不損傷脊髓和神經根的要求。

  三、掌握手術要點和技巧是確保療效和預防併發症的關鍵。

  1、手術應在全麻插管下進行。

  切除頸椎管內腫瘤,通常需採取俯臥位,手術時間長,術中對呼吸和循環系統可能造成影響,尤其是切除上頸椎椎管內腫瘤更易發生意外情況。因此,術中麻醉管理顯得非常重要。為確保手術能安全、順利的完成,應強調手術必須在全麻插管下進行。

  2、切斷齒狀韌帶。

  齒狀韌帶位於頸髓兩側,呈三角形,起於軟脊膜,其尖端穿越蛛網膜止於硬脊膜內面。對頸髓具有固定作用,防止左右擺動,在行髓外硬膜下腫瘤切除時,為避免在分離和切除腫瘤時對頸髓過度牽拉,應切斷手術區域的齒狀韌帶。但在切斷齒狀韌帶時應注意仔細顯露和操作,避免損傷脊髓和神經根。

  3、牽吊和填充技術。

  在分離切除位於髓外硬膜下或椎管內硬膜外腫瘤時,當部分顯露後,應在腫瘤包膜上用縫線牽吊,然後從腫瘤下方或上方開始,逐漸向周圍分離。同時在牽吊下邊分離腫瘤,邊用明膠海綿充填,這樣,既有利於切除腫瘤,也可達到止血目的。特別是對體積較大的腫瘤,因其切除後留下的空間較大,往往術中出血多,止血困難。如在分離切除腫瘤的同時用明膠海綿充填可達到滿意的止血效果。

  4、啞鈴狀腫瘤宜行分次手術。

  位於頸椎管內的神經鞘瘤,可沿神經根生長,穿過椎間孔到達椎管外,形成啞鈴狀。以往有學者主張,對此種腫瘤,如完全切除困難,可只切除椎管內部分,而位於椎間孔外的部分可保留之,以避免因損傷椎動脈和椎靜脈而造成不良後果。此外,此類腫瘤生長緩慢,手術時已行全椎板切除減壓,術後即使存留腫瘤增大,一般不會造成對脊髓或神經根壓迫。近年來,隨著現代影像學技術和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術中麻醉管理和術後ICU的不斷進步,上述觀點受到了質疑。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對此類腫瘤,應採用一期前後路或分次前後路手術切除腫瘤。雖然已有不少採用一期前後路手術切除腫瘤的成功報道。但認為此類腫瘤屬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為確保手術安全和減少併發症,以行分次前、後路手術切除腫瘤為宜。根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可採取先行後路或前路手術,三週後再行前路或後路手術。

  5、重建枕頸部穩定和下頸椎選擇性內固定術。

  切除頸椎管內腫瘤後,重建和維持頸椎穩定性非常重要。切除上頸椎椎管內腫瘤,往往需要切除C1後弓和C2椎板,術後可發生枕頸部不穩。因此,在切除上頸椎管腫瘤的同時應行枕頸融合內固定術。近年來,不少文獻報道證實,枕頸融合內固定術對重建枕頸部穩定,特別是抗旋轉具有重要作用。切除下頸椎椎管內腫瘤需行全椎板切除。目前,全椎板切除後是否需行內固定重建穩定性仍存在爭論。但不少學者認為,如切除三個以上椎板應考慮穩定性重建。近年來,不少研究證明,頸椎側塊螺釘內固定術是行椎板切除後維持頸部曲度,防止後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頸椎管內腫瘤是甚麼?相關文章
椎管內腫瘤是指發生於脊髓及周圍組織如果硬脊膜、神經根、脂肪及血管等的原發性腫瘤或繼發性腫瘤。根據腫瘤與脊髓、脊膜的關係分為脊髓內腫瘤、髓外硬脊膜下腫瘤和硬脊膜外腫瘤。根據病理分類,脊髓內腫瘤多為膠質瘤和室管膜瘤、海綿狀血管瘤;髓外硬脊膜下主要為神經鞘瘤和脊膜瘤;硬脊膜外腫瘤主要為脂肪瘤、轉移瘤、血管瘤、神經鞘瘤等。主要臨床表現(1)神經根受壓症狀:表現為刺痛、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疼痛沿神經根分佈
發布於 2022-12-02 22:06
0評論
胰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是一種長在胰管腔內的產粘液的腫瘤,胰腺囊性病變是比較常見的。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曾經給2932沒有胰腺病症狀的病人的做腹部CT檢查發現其中有37個有胰腺囊腫,也就是說每一百個檢查中就有2.6個胰腺囊腫,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病人完全沒有症狀。其中有很多是IPMN,因此IPMN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主胰管是胰腺中央一條有的很多分叉的管狀結構,它收集了分支胰管內由胰腺細胞產生的消化酶
發布於 2023-01-24 14:22
0評論
1、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者;2、軀體束帶束縛感或感覺過敏者;3、神經根性疼痛進行性加重伴單側或雙側肢體神經支配節段感覺障礙者;4、無痛性肢體感覺減退,雙足行走踩棉樣伴無力或肌張力增高者;5、影像學檢查與臨床症狀體徵不符者。由於椎管內腫瘤病變早期多隱匿,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常常被誤診及漏診。如果延誤診治,病情會進展、惡化,甚至出現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後果,有以上症狀者應儘早到醫院行CT、MRI等輔助檢
發布於 2023-03-06 04:56
0評論
現階段國內患者、甚至部分醫生對於椎管內腫瘤的認識還有誤區,病人的症狀通常是以肢體麻木、無力或者常固定頸胸腰背部的一處疼痛等為始發症狀,而這部分患者通常會認為這些症狀是由於單純的肢體問題或者腰部的一些常見疾病引起的,往往會去骨科就診。在相對大型的醫院,這部分病人在確診後一般會及時轉診到神經外科,並得到相應的手術治療。另外一些病人可能會被收到其他科室,也可能會由骨科醫生救治。但其實骨科和神經外科對該
發布於 2023-03-06 05:41
0評論
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四肢無力伴麻木數月入院。頸椎MRI提示:延髓及頸髓內多節段強化病灶,影像診斷考慮:星形細胞瘤或室管膜瘤,脫髓鞘病變待排。入院後,安排手術治療(擬施行髓內病變活檢備髓內腫瘤切除+頸椎管減壓內固定術)術中發現:病變為黃色,質地較韌,術中冰凍提示:腫瘤來源,傾向於上皮來源病變。根據病理結果,遂決定沿著腫瘤邊界,進行分離切除。術中腫瘤鏡下全切,因術前有脊髓水腫,C4-5椎板予以切除減壓
發布於 2023-02-03 23:37
0評論
椎管內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原發性椎管內腫瘤是指原發於脊髓、脊膜、神經根及椎管內各種周圍軟組織的腫瘤,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較為常見。隨著CT和MRI在臨床中的普遍應用,使椎管內腫瘤能夠得到早期診斷。主要臨床表現:1、根性疼痛根性疼痛為早期較為突出的症狀,出現早,常由一側開始是其典型特點。因椎管內腫瘤多發生於脊髓背外側,早期刺激脊神經背根,引起沿神經根分佈區的放射性疼痛,常以腰腿痛、頸肩痛為首
發布於 2023-03-06 05:01
0評論
椎管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椎管內腫瘤是指位於椎管內的脊髓、神經血管、膜性和脂肪組織及骨性結構的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繼發性椎管內腫瘤主要指系統性惡性腫瘤經血液途徑轉移至椎管內或腦實質腫瘤經腦脊液途徑種植、播散、轉移至椎管內。發病率為腦腫瘤1/6-1/7,約2.5/10萬人,椎管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高峰年齡為20~50歲之間,兒童佔19%,男性較女性發病率
發布於 2023-02-04 00:02
0評論
腰椎管內腫瘤與腰椎疼痛早期臨床表現相似,很多患者常因自身疏忽或因就診時醫生檢查不全面,易導致誤診而延誤早期診斷。腰椎疼痛常由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椎管狹窄等腰椎病引起,臨床上以腰椎間盤突出最為常見。而腰椎管內腫瘤早期症狀常不明顯,常以腰腿痛為首發症狀,隨病程脊髓逐漸受壓而出現相應的四肢感覺遠動障礙並加重,甚至引起截癱或部分截癱。如何實現對腰椎管內腫瘤和腰椎疼痛的區分呢?1、建議出現腰痛症狀後,
發布於 2023-02-03 23:52
0評論
發布於 2023-02-19 11:51
0評論
椎管腫瘤按部位可以分為:髓內腫瘤及髓外腫瘤。其中髓外腫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腫瘤及硬膜外腫瘤。一、髓內腫瘤:脊髓內腫瘤主要為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約佔全部脊髓腫瘤的20%。髓內腫瘤常侵犯多節段脊髓,累及後根入髓區可引起根性痛,但較少見。多能見有肌萎縮,肌束震顫,錐體束徵出現較晚,多不顯著。括約肌功能障礙可早期出現,脊髓半切綜合徵少見,腦脊液改變多不明顯,壓頸試驗多不顯示蛛網膜下腔梗阻。二、髓外腫瘤包括
發布於 2023-03-06 05: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