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修復與置換,早已是十分成熟甚至“常規”的心臟手術,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但是,傳統術式仍存在一定的缺憾――手術切口較大,術中患者失血較多,往往需要輸血,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十院心臟外科雖是滬上三甲醫院相關學科中的後起之秀,但自建科起就致力於將微創作為學科發展的重點。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已形成了以3D胸腔鏡、4D食道超聲監護和術前自體血分離為代表的一攬子技術,實現了微創瓣膜外科領域的突破。
傳統心臟瓣膜修復及置換手術,需要在患者胸廓上開一條長達十多釐米的切口,創傷之大、失血之多、恢復之慢可想而知。為避免上述弊端,十院心外科如今已常規開展乳房下胸部小切口二尖瓣成形及置換術、胸骨中上或胸骨旁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等國際最先進的微創瓣膜手術。此外,醫院還率先引進了代表國際前沿的3D胸腔鏡技術,相繼完成了華東地區首例3D胸腔鏡輔助下的二尖瓣成形術及房顫消融術。
【正在進行3D胸腔鏡心臟瓣膜手術】
“小切口”只是微創心臟外科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做到微創,還須開展更多新技術,做到內外兼修、雙管齊下。近日,十院引進了國際最新的4D經食道超聲。該技術是在3D超聲圖像的基礎上加上時間維度。簡單來說,3D超聲是靜態的圖片,4D超聲技術則是動態錄像,可以實時觀察人體內部臟器的運動狀態,故也稱作實時3D。4D經食道超聲就像心臟外科醫生的另一雙特殊“眼睛”,比常規食道超聲更加精確。將超聲探頭置於食道內的合適位置,從心臟後方或下後方開展超聲心動圖檢查,結合4D技術使得圖像十分精美逼真,和開胸後手術中的直視視野幾乎相同,可以觀察到一般超聲技術難以發現的組織結構和細微病理改變。在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4D經食道超聲技術,可以實時瞭解疾病矯治是否完全、瓣膜成形後效果是否滿意、瓣膜置換後工作是否正常等,從而實現更為準確、有效的實時手術療效判別。
【4D經食道超聲圖像】
手術中還應用了自體血液分離技術。術前醫生會把患者體內的部分血液分離為血漿、紅細胞、血小板等不同組分,並按各自的要求保存下來。手術結束後,根據患者身體的需要依次將事先保存的自體血液成分回輸。這樣既滿足了患者術後對血液製品的需求,又有效地避免了異體輸血可能帶來的風險,還能降低醫療花費、加速患者術後恢復。
【微創小切口與傳統切口比較】
自成立以來,十院心外科已完成心臟大血管手術愈500例,手術成功率超過98%,獲得了同行及患者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