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與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是腸癌,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發病率持續上升。
中醫學對腫瘤(包括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認識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殷虛甲骨文中就記有“癌”的病名。中醫認為腫瘤是怎樣發生的呢?《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裡的“氣”是指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病抗病的能力。中醫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非常重視扶正,也就是使人體的“氣”恢復正常,是治本的方法。講到“氣”就不得不提到“脾”。中醫“脾”的概念不同於西醫學的“脾臟”,它囊括了多種消化系統的功能,如腸道的吸收功能;肝臟、胰腺、唾液腺等多種消化腺的功能等。因此中醫學一直將“脾”視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人體的物質基礎,包括我們講到的防病抗病能力的物質基礎均來源於“脾”,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了,人體才能得到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防病抗病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胃癌與腸癌都發生在消化系統,會影響消化功能;手術治療如胃的部分切除,也會影響消化功能;某些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更會抑制消化腺分泌或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病人的消化功能異常,就得不到很好的營養補充,器官和功能就會受到影響,病人往往會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腹瀉、舌邊有齒印、脈細軟無力等等,這些表現中醫都稱之為脾虛。
通過健脾益氣的中藥往往可以一定程度上糾正脾虛,臨床研究也發現以健脾為主的中藥配合化療、生物治療等綜合療法治療胃癌和腸癌術後病人,能夠改善患者的症狀和生活質量,減輕化療、放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常用的健脾益氣中藥有:黃芪、黨參、山藥、太子參、茯苓、白朮、扁豆、芡實、大棗等,其中山藥、扁豆等都經常出現我們的餐桌上。下面介紹幾個藥食結合的藥膳。
1、參苓粥(《聖濟總錄》)
功能:健脾益氣補虛,用於胃腸道腫瘤術後或化療後神疲乏力、大便稀薄者
取生曬參片5克、白茯苓20克、生薑3片、粳米100克,先將茯苓搗碎,與生曬參片、生薑片共浸泡半小時,煎藥取汁,將藥汁同粳米煮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2、 薏米山藥粥
功能:健脾益氣,用於胃腸道腫瘤術後或化療後神疲乏力、胃納不佳者
取薏米仁30克、山藥30克(切成丁)、粳米100克,共同煮粥服食,早晚各一次。也可酌加扁豆、芡實,共同煮粥服食。
3、山楂茯苓炒肉丁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適用於胃腸道腫瘤患者。
取山楂30克(胃口不好的可加至50克,去核切丁)、茯苓50克、黃瓜100克(切丁)、瘦豬肉100克(切丁)。瘦豬肉加料酒、鹽醃製10分鐘,加澱粉拌勻。茯苓浸泡30分鐘,加水煎汁兩次,取藥汁。加少許油,待油鍋燒熱,放入肉丁,快速翻炒片刻,加入山楂丁、黃瓜丁、藥汁、再加入適量蔥、姜和調料,待汁收幹,即可食用。
4、山藥枸杞銀耳羹
功能:健脾補腎,適用於胃腸道腫瘤患者。
取山藥50克(切丁),枸杞子20克,銀耳20克,加清水適量,煮羹,調入冰糖,分早晚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