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種乙肝疫苗前為何要化驗乙肝兩對半?
乙肝二對半是一組常用的檢測乙肝感染狀況和免疫狀況指標的簡稱,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代表已感染乙肝病毒,伴e抗原和核心抗體陽性即俗稱的“大三陽”,伴e抗體和核心抗體即俗稱的“小三陽”,此時再注射乙肝疫苗無效。表面抗體陽性代表已有免疫力,這種免疫力可以是乙肝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此時其他指標均陰性;也可能是自然感染已經康復的標誌,此時伴有核心抗體陽性。這兩種情況下均不需要再接種乙肝疫苗。因此乙肝疫苗接種前一般先化驗乙肝兩對半,可決定是否需要接種。由於乙肝疫苗安全性非常好,根據各地攜帶率的不同,也有推薦不化驗,直接接種乙肝疫苗。
2、乙肝兩對半是定性好還是定量好?
定量檢查優於定性檢查,因為定量檢查除可判斷陰性或陽性外,還有助於判斷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一般認為,健康人乙肝表面抗體10單位/升,表示有免疫力;乙肝表面抗體>100單位/升,表示有很好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持續時間較長(父母為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子女,成為高危兒童除外)。
定量檢查的缺點是價格高,許多基層醫院不開展。此時定性化驗也可作為粗略判斷。
3、孕婦能打乙肝疫苗嗎?
可以。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並不是乙肝疫苗的禁忌症。實際上由於乙肝病毒可在家庭中傳播,並且母嬰傳播是乙肝疫苗免疫失敗的主要因素,對家庭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高危孕婦和乳母應推薦乙肝疫苗接種。可在接種前先化驗乙肝指標,沒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儘快注射乙肝疫苗。已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孕婦,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4、有慢性病的人能打乙肝疫苗嗎?
由於在慢性病的基礎上往往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且感染乙肝常會引起更嚴重後果,因此一般情況下,如果慢性病人病情穩定,應及時進行乙肝疫苗接種。由於某些慢性病還會影響免疫功能,進而影響疫苗效果的持久性,因此還應定期監測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及時加強接種。個別專家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不接種為宜,但多是基於理論上的推測,並無確實的依據。但須注意,疫苗說明書中註明:患有慢性嚴重疾病患者(如心、腎疾病等)、嚴重臟器畸形、嚴重皮膚溼疹等患者,不能接種乙肝疫苗。
5、接種乙肝疫苗後可保護多長時間?
目前推薦的免疫程序為0,1,6月,也就是說,半年內打三針,從打第一針的當天算起,滿月時打第二針,滿半年打第三針。兒童和青少年劑量為每次5微克(ug)。國外研究表明使用2.5微克或10微克的酵母乙肝疫苗可在正常兒童誘發產生抗體,但10微克劑量可誘發更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體。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在完成全程免疫後1- 6個月最高,以後有逐漸下降趨勢。接種酵母乙肝疫苗的嬰兒在10歲時約有一半兒童的血清抗體滴度降至10單位/升以下,但抗體滴度降低或轉陰的兒童在加強注射一針後可快速產生高滴度的抗體,因此基因重組乙肝疫苗對正常兒童的保護效果一般認為至少可持續10年以上。
6、攜帶乙肝病毒的母親所生嬰兒怎麼辦?
母嬰傳播是我國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酵母乙肝疫苗5微克,0、1、6月程序的保護效果達60%-80%,其第一針免疫要儘早進行,最遲也不要超過生後24小時。國內外專家多要求對乙肝病毒攜帶母親的嬰兒採用主被動聯合免疫的方法,即出生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至少100單位(IU),同時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
7、全程打完乙肝疫苗後多久可以抽血驗抗體?
乙肝表面抗原陰性母親的正常新生兒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兒童、成年人對乙肝疫苗應答良好,因此接種後不需常規監測乙肝表面抗體。而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嬰兒和其他有潛在危險因素的人群(如家裡有乙肝病人等)應在完成三針接種程序後1-6個月檢測乙肝表面抗體,對乙肝表面抗體陰性或抗體滴度低於10單位/升者應及時加強注射,以保持其乙肝表面抗體在保護水平之上,儘可能減少乙肝病毒感染的發生。對乙肝表面抗體陰性、乙肝表面抗原也陰性者應加強接種以使其產生免疫力。
8、接種乙肝疫苗後無抗體怎麼辦?
醫學上把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後乙肝表面抗體仍陰性,稱為乙肝疫苗無反應。其中絕大多數並不是“真正”的無反應者,經加強接種後多數仍能產生保護水平的乙肝表面抗體。若仍不產生抗體,建議定期隨訪,防其感染乙肝病毒。
9、乙肝疫苗多久需要複種?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雖然在接種後5-10年有相當部分的人乙肝表面抗體消失或低於保護滴度,但發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情況極少見,因此多認為無複種的必要。而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嬰兒、免疫功能抑制或受損的人群、大量受血者因感染乙肝病毒的機會增加,且感染後容易成為慢性,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對這些高危人群進行抗體滴度監測,必要時複種,使乙肝表面抗體保持在10單位/升以上。
10、乙肝疫苗劑量越大越容易產生抗體嗎?
目前國內使用的乙肝疫苗規格主要有酵母重組乙肝疫苗5mg和10mg,以及中國倉鼠腎乙肝疫苗20mg。早期的研究發現不同劑量的乙肝疫苗對乙肝病毒的預防效果相當,但產生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會有區別。國外曾比較過酵母重組乙肝疫苗5mg和10mg用於阻斷乙肝母嬰傳播,每次10mg劑量的抗體滴度顯著高於每次5mg,但還沒有大規模權威調查研究證明每次乙肝疫苗注射量和免疫保護效果成正比。對於加大注射劑量的方法,沒有試驗證明對人體有害。
11、乙肝疫苗劑量小兒與大人一樣嗎?
根據疫苗種類和使用人群的不同,疫苗的劑量也是不同的。最初的血源性乙肝疫苗,一般兒童按0,1,6月,每次注射10µg/次;成人接種可按0,1,6個月,每次注射20µg/次。基因重組疫苗的一般劑量為5-10µg/次,對HBsAg陽性母親所生嬰兒及18歲以上成人,疫苗劑量應大一些,可根據對象不同給予10µg-20µg為宜。對成人劑量國內通常用每次20µg,美國的推薦劑量為每次20µg。
12、漏打乙肝疫苗多久需要從頭複種?
乙肝疫苗基礎免疫分為3次,在0,1,6月進行,一般認為每次延後1-2個月不會對免疫效果有任何影響。美國有學者曾研究將三次乙肝疫苗每次間隔一年接種,發現對抗體產生不無太大影響。實際上,0、1、6的程序是當時根據大多數接種者的反應以及當時的成本-效益分析得出的。每個人對乙肝疫苗的反應都不大相同。少部分兒童注射一次就可產生抗體,也有部分兒童多次注射都不產生抗體。因此並無漏打疫苗後多久一定要從頭複種之說。可去醫院檢測一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體,如果抗體呈陽性且滴度高,可以不再接種,如果抗體滴度不高可以接種1次,如果抗體持續陰性,則可重新接種2-3次。
13、有抗體後多久需要打加強針?
乙肝疫苗接種產生抗體後多久需要複種也無固定的時間表,要根據個體情況綜合考慮。流行病學家人群研究發現乙肝疫苗接種後10年,仍有相當部分的人血中可檢測到抗體,多數抗體陰性者加強接種一劑能很快產生抗體,說明有免疫記憶存在,因此他們的觀點認為接種後10年內不需要加強接種。但也有不少臨床專家認為,我國是乙肝的高流行區,日常生活中接觸和感染乙肝的機會高,最好要保持乙肝表面抗體在保護水平之上,因此要充分考慮個體的危險因素,定期監測血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決定多久需要打加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