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4-07 02:21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為孩子的身高煩惱不已,往往為了給孩子增高而用盡各種方法。其實,兒童的身高增長有一定的時機,即骨骺閉合之前。女孩骨齡11.5歲、男孩骨齡12歲以前,生長潛力較大,若骨齡大於以上數值,孩子生長潛力明顯減小。 如果忽視早期治療,等到骨齡偏大、甚至骨骺閉合醫生也再無回天之力,造成終生遺憾。兒童生長髮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如果孩子生長速度低於以下標準,應視為生長髮育遲緩:3歲以下嬰幼兒低於7cm/年,3歲至青春期兒童低於4~5cm/年,青春期低於5~6.5cm/年。簡單來說,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是班裡同性別孩子中個頭最矮的,或孩子年增長速度低於5cm,應考慮存在生長髮育遲緩。家長可根據一個公式粗略判斷,即年齡×6+77cm,低於這個標準5~7cm就應警惕矮小。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營養不良、遺傳等均可能影響發育導致身材矮小。醫生建議,家長應定期為孩子做生長髮育監測,一般每半年至一年帶孩子到醫院測定身高、體重、營養元素等發育指標,一旦發現生長遲緩,就要在醫生的診斷下針對治療,同時在生活中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躍、投籃球、引體向上等,並注意補充營養,添加富含優質蛋白及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肉、蛋、奶、新鮮蔬菜水果等均可。日前,某城市又見報道:年僅兩歲的小男孩,臉上長滿了“青春痘”,嘴周圍長了一圈毛茸茸的小鬍鬚,外生殖器發育得如同成年男子……被確診為下丘腦錯構瘤所致的性早熟後,小男孩接受了手術治療。記者通過採訪發現,許多家長對兒童性早熟問題了解甚少,也不知道該不該治療。 近年來,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已成為最常見的少兒內分泌疾病。其中以女孩多見,為男孩發病的4~5倍。據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內分泌門診自1984年到1995年12年間曾收治各類性早熟178例,而1996年到2001年6年間就有118例性早熟。 性早熟“熟”出問題來 小慄今年三歲半,長得健康活潑,可就是還尿床,媽媽為此又擔憂又惱火。半個月前小慄的乳頭顏色突然變深,兩個小乳房也慢慢隆起,更糟的是陰部還出現粘粘的分泌物似成人的白帶……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患了卵巢囊腫。 幾天前,一個年僅5歲的小女孩因發育異常,被送進了兒童醫院。醫生檢查發現,這個小女孩竟然已經開始發育,表現出了一些第二性徵,而正常的發育最早也應該是8歲左右。經診斷,原因是誤服避孕藥所致。專家說,小孩誤服避孕藥可以導致肝功能損害,避孕藥中的雌性激素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中發揮相應的作用,刺激乳腺過早發育,女孩可能出現過早的月經來潮,並影響到發育。此外,一些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也可導致性早熟。 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科許燕雪教授介紹,兒童性早熟可能產生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早孕和矮小。她解釋道,性早熟的孩子由於激素水平的快速增長,對異性的需求期比同齡人大為提前,但其智力和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發生早戀、早孕和性犯罪。患兒還可能因自己在體型上與周圍小夥伴不同,而產生自卑、恐懼和不安。過早來月經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緊張,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學習。據報道,某地區迄今為止最年輕的一名母親僅七歲半,而她孩子的父親當時也只不過11歲。此外,在性徵提早出現的同時,往往早期伴有骨骼生長的加速,暫時看起來比同齡的兒童長得快、長得高,但由於其骨骼提早融合,所以最終身高往往比正常人矮小。總之,性早熟可能造成對自身、家庭和社會的危害,而被稱之為公害性疾病。 出現啥狀況才算性早熟 一般來說,在我國女孩子8歲前、男孩子9歲前呈現性發育徵象即為性早熟。 據專家介紹,正常性發育有一定的規律:女孩乳房開始發育標誌著青春期的開始,然後出現陰毛和外生殖器發育,最後初潮和腋毛出現,整個過程約需1.5~6年,平均4年;男孩從青春期開始睪丸增大,旋即陰囊皮膚變薄、紅,繼而陰莖增長增粗,然後出現陰毛、腋毛、聲音低沉和鬍鬚等成年男性體態特徵,整個過程需時5年或更久。在第二性徵出現時,孩子身高和體重增長加速,女孩在初潮前達到高峰,而男孩則在外生殖器發育以後,約較女孩遲兩年。 性早熟的臨床表現變異較大,在青春期前的各個年齡組都可以發病,症狀發展也快慢不一,有些孩子可在性發育達一定程度後停滯一段時期再進一步發育。性早熟有真假之分。真性性早熟是內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這樣的孩子性發育過程遵循上述正常規律,具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的患兒沒有生育能力,只表現為副性徵的出現,如單純的乳房提早發育、外陰生殖器發育、陰道流血等。性早熟無論真假,都可同時伴有身高和體重增長加速、骨骼成熟過快和骨骺提前融合,以致孩子在發病初期表現出生長過速、骨齡超前,但最終成人期身高反較矮小,常不足150釐米。 性早熟的孩子為何多了 真性性早熟的常見原因有:特發性性早熟,顱內腫瘤,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假性性早熟是由於性腺腫瘤、腎上腺增生或腫瘤產生大量性激素,或攝入含有性激素的藥物與食物所致。在臨床上,真性性早熟只佔少數,而大多數患兒均屬假性性早熟,大部分可表現為單純的某一種或幾種性發育徵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科內分泌門診對18年來近300例性早熟患兒的治療觀察及隨訪顯示,約有41.6%的患兒有過多服用含激素的保健品史,12%有誤服避孕藥史,有34.4%的患兒來自化工及農藥較為集中的城鎮及地區。調查顯示,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上升與諸多因素有關。 一個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長髮育加速,兒童及青少年普遍比上一代人身材高大,性發育及性成熟有提前趨勢。按過去正常的青春期發育,乳房12到13歲開始發育,月經初潮大多15到16歲出現,而目前這一代女孩10歲左右乳房發育,12到13歲月經初潮。 第二個原因是,攝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者誤服避孕藥。近年來各種保健品及滋補品爭先上市,不少家長為孩子增營養、促長高,將其作為健康投資,往往給年幼的孩子也長期服用。現已證實,人參、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增高素等均存在較多性激素,甚至有促性腺激素樣物質。 第三個原因也是重要的原因,即環境汙染。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大量的學者報道,由於洗滌劑、農藥及塑料業製造廠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及其分解物質,自然界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類激素汙染物。此外,有機氯農藥目前已很少使用,但過去大量釋放農田,至今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仍然較高,這些汙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度後,均被發現具有雌激素樣的活性。研究表明,受環境雌激素物質的影響,無論是蔬菜、瓜果,還是肉類食物,都含有很高劑量的雌激素。而人為地用激素餵養家禽家畜或催熟瓜果蔬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專家認為,從食物中進入人體的激素和類激素物質破壞生理平衡,這可以成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原因。而環境類激素汙染物則成為其發病的重要促進因素,這可能是當前兒童性早熟發病明顯上升的主要因素。 早防早治是關鍵 既然性早熟如此有百害而無一益,那麼怎樣讓本該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遠離性早熟,父母們又該如何替孩子把性早熟拒之門外呢? 現在的孩子大多營養已經過剩,所以提醒父母們慎用保健品,不要盲目地給孩子食用蜂王漿、花粉之類的健康食品,也沒有必要讓孩子進食一些像人參、雞精之類的補品。三餐攝食能夠均衡,才是正確的養兒之道。 在日常生活飲食上,家長應該管好菜籃子,避免讓孩子吃雞、鴨、鵝的脖子,牛鞭、牛睪丸之類的動物性器也不要吃太多。另外,不合時節、色彩形狀異常且價格昂貴的蔬果,也應避免食用,錢花得冤枉又傷害孩子的身體,不值得。 作為父母,在積極預防孩子性早熟的同時,怎麼去發現孩子有沒有性早熟,如果有,那又該如何面對呢? 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董俊華主任醫師介紹,絕大多數的性早熟是可以治好的,但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非常重要。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可以阻止第二性徵進一步發展,也可以逆轉剛開始發育的第二性徵,避免對兒童造成身心的傷害。 早期發現必須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徵過早出現的現象,如果女孩子訴說乳房痛、小腹常痛,或者在十歲以前身高突然加速增長時,你就應該有所警覺。建議父親應常和兒子、母親應常和女兒一起洗澡,這樣,不但父母可以在很自然的情況下了解孩子的成長、隨時觀察孩子發育的情況,而且一起泡澡的親密舉動,也可以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親情。 如果發現孩子有性早熟傾向,家長應及時向醫師諮詢或就診,找出孩子性早熟的原因,根據不同的病因給予對應治療。同時應注意幫助孩子解除心理壓力,多做溝通,以便配合治療。

怎麼判斷小女孩有沒有性早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