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孕是最具代表性的婦科急症之一,幾乎所有被告知可能得了宮外孕的婦女,都會膽戰心驚,因為即使她尚無明顯的症狀,醫生也會鄭重地提醒要留院密切觀察,診治不及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醫學知識速讀
宮外孕的正規醫學術語稱“異位”妊娠,指受精卵著床於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可以是輸卵管、卵巢和腹腔。宮頸妊娠也是一種特殊的異位妊娠。異位妊娠的發生率近年來有上升趨勢,與性傳播感染的增多有關。其中,輸卵管妊娠最常見,大約佔異位妊娠的95%。
造成宮外孕的危險因素第一位的是盆腔炎症,其中需要警惕的兩方面是:一、性傳播感染逐漸增多,尤其是衣原體感染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造成了輸卵管粘膜炎:二、缺乏避孕意識,反覆流產會增加盆腔感染乃至輸卵管周圍炎的機會。輸卵管的粘連、扭曲、管腔狹窄和管壁肌蠕動減弱,都將阻礙受精卵在預定時間內達到子宮腔,只得被迫留在輸卵管內。其它危險因素包括盆腔手術史(尤其是輸卵管手術)、宮外孕史、吸菸(尼古丁可改變輸卵管內壁的纖毛運動)、年齡≥40歲、接受誘導排卵治療、帶宮內節育器妊娠或服用單純孕激素避孕藥妊娠等。還有一種情況叫受精卵遊走,是一側卵巢排的卵,穿越宮腔或繞道腹腔偏要在對側輸卵管受精,結果耽誤了進入子宮的時機。
受精卵在輸卵管內生長有三種結局,一是自然死亡(不佔多數):二是流產至腹腔,或轉為腹腔妊娠或死亡,但殘留的輸卵管創面可能會持續出血:三是撐破輸卵管造成腹腔內迅速的大出血,繼而發生休克、死亡的危險性最大。
宮外孕早期的症狀很不特異,所謂‘停經、腹痛、不規則出血’的三聯徵經常並不典型。宮外孕的出血來自宮腔,而非妊娠部位,是子宮內膜在不充分的激素支持下的不規則脫落。常遇到剛在預定時期內來過所謂“月經”,結果仍然是宮外孕的情況。疼痛往往開始隱約不重,破裂前後才突然加劇,隨即便可能出現急轉直下的休克表現。
遇到上述情況必須當機立斷行手術搶救,腹腔鏡微創手術為首選方式,視生育要求和輸卵管破壞情況做輸卵管切除或輸卵管造口術(取出妊娠組織,保留該側輸卵管)。早期、尚無外顯症狀的宮外孕,如果妊娠團塊不大,絨毛活性不強,也完全可以用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藥物有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兩種,適應證掌握得合理的話,有效率可達90%以上。事實上,最多見的情況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的“亞危急”狀況,腹腔內的病灶相對穩定,允許醫生完善各項檢查,患者和家屬做好相應準備,但它畢竟是枚“定時炸彈”,儘早手術是最好的出路。
關鍵的隻言片語
有異常出血和腹痛的妊娠總是值得懷疑的。
預期時間內有過陰道出血並不意味著一定不會發生妊娠。
如果醫生經陰道頂端或腹壁從你體內抽出不凝的血液,通常意味著需要急診手術。
危急時刻以生命為重,如接診醫院不具備腹腔鏡條件,開腹手術也是值得的,千萬不要冒然轉診。
藥物治療的適應證較窄,不要勉強為之,否則轉為手術的可能性更大。
無論是手術還是藥物治療後,請遵醫囑按時隨診,仍存在持續宮外孕的風險。
一次宮外孕後,距下次懷孕不要太長時間,其間不建議採用宮內節育器或單純孕激素避孕藥避孕。
宮外孕後的新妊娠,要警惕重複宮外孕的可能,停經6~7周時最好做B超檢查明確是否為宮內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