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4-27 01:35

  1、外感风热:

  症候: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风寒:

  症候: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外感湿热:

  症候:呈现身热较轻,但身重,口渴不欲饮,神疲力倦,腹脘胀满,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淡红,苔腻,脉涩。

  中医的疗方是以清热去湿,芳香化浊为主。代表方是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病情较严重的,可加添黄芩、滑石,湿邪较重的,可加薏米。

  4、外感暑热:

  症候:壮热心烦、口渴欲饮,头昏重,烦躁难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赤唇红,舌质红,脉洪大而数。

新生儿发烧的中医辨证治疗相关文章
1、外感风热: 症候: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风寒: 症候: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外感
发布于 2023-02-27 12:06
0评论
01家长一定要特别的注意用嘴常见的触觉的方式,是能够发现宝宝的身体及额头温度会比平常高。就能够证明自己的孩子已经生病了。 02在者就是要以量体温的方式来了解。如果自己的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7.8℃,那就表示了新生儿已经发烧了。家长要注意一些应对的策略。 03要注意发现宝宝发烧时的外表特征表现,就是孩子脸部会发红、嘴唇表现的干热,并显现会哭闹不安。还有就是发烧后,她的一些尿量较少,而且颜色较深。 0
发布于 2023-04-27 01:55
0评论
1、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中医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
发布于 2023-03-27 07:08
0评论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神阙、止泻。 (2)治法 每次选2~3穴。用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功率1.5毫瓦,光斑直径1~2毫米,出光口离皮肤30厘米,每穴照射3~5分钟。每日照射1~2次。 (3)疗效评价 本法治疗婴儿腹泻,总有效率在92%~95%[12,13]。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大肠、直肠下段、胃、交感。 配穴:盆腔、小肠、脾、神门。 (2)治法
发布于 2023-04-14 03:30
0评论
风疹病人可以辅助刺灸法治疗,可以起到疏风清热,活血和营的作用,改善患者发热、烦躁、疼痛等症状。曲池、合谷同属阳明,善于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属足太阴,主血分病,调营活血,膈俞为血之会穴,活血祛风,诸穴共奏疏风和营之功,随证配穴,达到治疗的作用。 选穴:风池血海夹脊(胸2~5,骶1~4) 方法:沿经轻叩,每日1次,每次叩打20min,穴位处重叩至点状出血。 耳针法 选穴:肺肾上腺枕神门胃 方法:毫
发布于 2023-04-29 19:10
0评论
新生儿破伤风多因严重痉挛导致窒息、全身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故在治疗上应把住三大关,即痉挛关、营养关和感染关。前者是导致后两者的根本所在。镇静剂过量可造成软瘫、呼吸抑制,而镇静剂不足则难以有效控制痉挛并使病情拖延。因此,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恰当使用镇静剂是西药治疗的关键。同时,利用止痉汤中蝉蜕、僵蚕祛风止惊,蜈蚣、全蝎熄风止痉,其疗效十分显着。 此外,每日西药镇静剂2~3次,均应在扎
发布于 2023-06-23 08:20
0评论
新生儿破伤风多因严重痉挛导致窒息、全身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故在治疗上应把住三大关,即痉挛关、营养关和感染关。前者是导致后两者的根本所在。镇静剂过量可造成软瘫、呼吸抑制,而镇静剂不足则难以有效控制痉挛并使病情拖延。因此,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恰当使用镇静剂是西药治疗的关键。同时,利用止痉汤中蝉蜕、僵蚕祛风止惊,蜈蚣、全蝎熄风止痉,其疗效十分显着。 此外,每日西药镇静剂2~3次,均应在扎
发布于 2023-07-18 12:09
0评论
1、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中医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
发布于 2023-07-20 02:12
0评论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出现是由于热毒内蕴,血行失常,进而导致的气血纵横、凝聚成形,致使其形成血管瘤。因此,治疗血管瘤有什么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去除淤血,同时祛火滋阴,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用传统中药治疗血管瘤,药物有: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另外,现
发布于 2023-04-29 21:51
0评论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
发布于 2024-02-08 20:1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