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6-02 15:20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湖北省枣阳市的三镇十四村为例,抽样调查了17所中小学,根据班主任所提供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 %,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

  而且,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是什么造成“留守儿童”

  教育欠佳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留守儿童教育相关文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
发布于 2023-05-15 02:01
0评论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3、培训“
发布于 2023-05-15 02:14
0评论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发布于 2023-06-02 15:33
0评论
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来源比较少,并且经济都是出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外出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家中的小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帮忙照料,因此,长期下来孩子们因为缺乏父母亲的教育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1.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就会把儿童交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因为老人们大多不怎么管教孩子,对孩子更是呈溺爱的程度,并且他
发布于 2023-06-02 15:46
0评论
多渠道宣传我们可以在教室、寝室、厕所的墙壁上钉上青春期性知识的镜框挂图,并且定期在宣传栏里展出各种材料。学校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举办读书活动,让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性知识的书籍。这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的教育了。 班主任当妈妈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班主任应尽量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适时地讲授有关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知识。我们可以尝试把男、女学生分开,由男
发布于 2023-06-02 15:40
0评论
1、父母进修学习。父母一方或双方到另外的城市或国家深造,而不得不暂别孩子。 2、父母挂职下乡。有些家长在国家机关单位任职,因为工作需要,得挂职下乡,到基层单位工作,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 3、父母异地开公司或被派往异地公司。这部分家长更像是游牧部落,哪里有水草就去哪里放牧,根本无力照顾孩子,而有些孩子也早已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 4、父母工作繁忙。这部分家长多是公司高层人物或领导,因为应酬多
发布于 2023-03-31 18:35
0评论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或工作繁忙,以致于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要么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者其他一些辅导机构,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城市儿童,就是所谓的城市留守儿童。 与农村留守儿童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有的还很富裕。他们有的用着最新款的手机,有的有着数不清的高级玩具、多得吓人的零花钱,有的上最贵的补习班,但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灵的关爱。
发布于 2023-03-31 18:29
0评论
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比如,对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要着力于培养“会讲话”的、爱动脑筋的、爱观察的、手巧的、识数快和认识时间早的聪明的孩子。对小学生,家长要努力培养爱集体的、爱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识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现在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父母外出打
发布于 2023-05-14 19:33
0评论
城市留守孩子的“城市孤独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留守城市孩子们的家长多是忙于工作或生意,长期在外忙碌而将孩子托交给长辈或者保姆、邻居代管。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逐渐庞大,也带来了这个群体较为普遍的问题:城市孤独症。 症状一:不善沟通少朋友,与游戏机为伴 就读于市胜利小学的小华(化名)是名城市留守儿童。虽然家在城市,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多年来,小华在城市里由爷爷奶奶抚育成长,虽然家庭条件殷实,但
发布于 2023-03-31 18:55
0评论
因为长期不和父母交流,所以城市留守儿童在思维模式上容易走极端,多表现为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易冲动等性格特点。 另外,与农村留守儿童容易自卑的特点不同,城市留守儿童更多地呈现出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关心我的人少,我也不在乎”成为了不少城市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不断把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作比较,越发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从而导致焦虑、自闭等。
发布于 2023-03-31 18:4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