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聪明,学习能力强,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儿童从小宝宝时期就体现出智力障碍的症状,比如很少哭闹,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语言发育缓慢等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也不尽相同。那么医学上对于孩子的智力是怎么划分等级的呢?
智力障碍,又称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所致的综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于发育期起病,随年龄增长,智力也稍有进步,但中、重度患者仍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
(1)起病在发育阶段,即18岁或以前;
(2)智力水平比同龄正常儿童明显低下,即智商(IQ)低于70;
(3)社会适应能力较其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儿显著低弱。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50~69;
(2)无明显言语障碍;
(3)学习能力不能顺利完成小学教育,能学会一定的谋生技能。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35~49;
(2)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
(3)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但可以学会生活自理与简单劳动。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20~34;
(2)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3)生活不能自理。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低于20;
(2)言语功能缺失;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边缘智力:
(1)智商70~84;
(2)抽象思维能力减退,思维的广度、深度与机敏性较差;
(3)不能完成高级、复杂脑力劳动。
智力障碍经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是需要患儿,患儿家长和医生积极配合,长期坚持,并且辅以一定的药物治疗才能改善孩子的智力,而对治疗效果起积极作用的还是长时间的训练,这就要求患儿家长要做好长时间训练孩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