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0 03:14

  现代神经外科对神经影像技术的要求很明确,诊断胶质瘤要考虑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包括重要动脉、皮层静脉、皮层功能区)的毗邻关系等。神经影像对于制定胶质瘤手术计划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经影像诊断主要包括CT与MRI,这两种诊断方法可以相对精确地提供肿瘤在颅内的解剖位置。MRI优于CT,并且MRI可以显示病灶的侵袭范围。当我们怀疑胶质瘤时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考虑:①是否是胶质瘤,其部位、大小、范围、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②肿瘤的性质(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其它疾病等)③手术能否安全进行?皮瓣、骨瓣、皮层切开位置、皮层功能区与肿瘤的毗邻关系、皮层引流静脉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诊断少枝胶质瘤的特征性钙化或肿瘤内出血急性期时CT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应该做此项检查。低级别胶质瘤在CT影像上显示为低密度,而在MRI T2(T2-weighted image, T2WI)加权像上显示为高信号的占位影像,强化扫描二者均不增强。然而有多达25~30%的低级别胶质瘤病例CT与MRI T2加权像上可有对比增强。按照传统的诊断标准,对比增强影像只存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是因为高级别胶质瘤破坏了血脑屏障显影剂漏出所致。但是多达25%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可以无对比增强影像。表2-1显示常见胶质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江涛
  表2-1-1 成人胶质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组织学类型
  T1WI
  T2WI
  水肿
  增强影像
  特征
  星形细胞瘤
  低信号
  高信号
  轻度
  不增强
  发生于皮质白质交界
  少枝胶质瘤
  低信号
  高信号
  轻度
  有时增强
  发生于皮质白质交界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低信号
  较广泛的
  高信号
  严重
  不均一
  性增强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低信号
  较广泛的
  高信号
  严重
  不均一,环状,多房性
  发生于深部白质
  胶质瘤多沿白质神经纤维束走行呈侵袭性生长。MRI冠状影像有利于显示肿瘤是否向左右大脑半球侵袭性发展。例如MRI冠状面最容易显示,额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经前交叉纤维向对侧侵袭性生长。矢状面有利于显示肿瘤的前后生长方向尤其是确认与中央沟或脑室的位置关系等。MRI不仅可以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而且可以较好地区分肿瘤是浸润性生长还是膨胀性生长,MRI矢-冠-轴扫描可以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帮助。MRI还可以作为术后随访的检查手段。
  影像上必须相鉴别的非肿瘤疾病有脑内血肿(尤其是亚急性期到慢性期),出血性梗塞,静脉性梗塞,多发性硬化症,一些白质病变,脑炎,脑脓肿等。
  1)神经影像判断胶质瘤侵袭性的价值
  70年代中期后CT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胶质瘤的增强CT扫描(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显示病变区域信号增高,周围区域呈高或等密度。尸体解剖与系列立体定向活检研究证实幕上胶质瘤高信号区域为肿瘤的实体部分。环绕高密度增强区域是瘤周水肿(peritumoral edema)与瘤细胞混合区域。根据信号增高区的信号高低不能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但至少能说明信号越强,瘤区血管密度越高。通过尸检与增强CT对比扫描发现,根据CT影像确定的肿瘤区域比胶质瘤实际区域小2cm,而且CT并不能很好地判断残存胶质瘤。
  判断胶质瘤的边界及术后复发MRI优于CT。MRI可以很好地判断胶质瘤的术后残存,准确率达77%以上。术后72小时内增强(最好是24小时内)扫描可不受术后伪影影响,所以在条件许可时可以应用此技术来判断胶质瘤术后残存多少,作为将来患者复查时的基准片以判断肿瘤是术后复发还是放射性脑坏死。如果术后复查MRI显示有增强区域则提示此增强区域可能是将来术后复发的高发区域。Ⅲ及Ⅳ级星形细胞瘤在大脑半球内呈侵袭性生长,肿瘤主体区域为不均一的影像增强区域,但是即使增强MRI也不能够很好地提示胶质瘤的侵袭区域。我们知道在胶质瘤的MRI影像实际包含两部分:①肿瘤实质部分即肿瘤主体部分;②肿瘤侵袭边缘部分。肿瘤实质部分是血脑屏障破坏部分,在MRI上表现为增强影像,这部分组织是瘤组织,没有正常的神经组织,一般没有功能,可以切除。肿瘤侵袭边缘部分是肿瘤向周围正常神经组织侵袭的部分,这部分组织在T2像上可以表现为异常,在手术处理上不必盲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以切除肿瘤实质部分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做脑叶切除。
  Earnest对一组未经治疗的胶质瘤包括Ⅲ或Ⅳ级胶质瘤通过立体定向活检与增强CT、MRI的影像对比研究,发现MRI优于CT,但在MRI T2加权像上表现正常的脑组织部分活检仍可发现瘤细胞。相反Johnson认为通过MRI T2加权像可较好地判断胶质瘤在脑白质区域的侵袭边界。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T2加权像反映的是一个什么影像?目前的研究认为T2加权像反映的是一个水肿带、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及其它降解组织,而不是真正的细胞组织,也不是不典型增生的瘤细胞。但目前限于还没有其它手段更好地判断瘤组织边界,所以临床上还是以T2加权像作为一种较可靠的指标来反映瘤组织边界。
  2)神经影像判断胶质瘤术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
  目前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胶质瘤常规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对正常脑组织造成的放射性坏死(Radionecrosis)在临床上也很常见。Forsyth等研究了51例术后进行常规放疗的不同级别胶质瘤,通过术后定期检查,发现59%的病人出现肿瘤复发,6%的病人出现放射性脑坏死,33%坏死组织中有复发瘤组织。Masciopinto对10例放射治疗后高度怀疑为复发的胶质瘤进行活检,发现70%为术后肿瘤复发,30%为放射性脑坏死。综上所述现有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不能很好地区别放射性脑坏死与肿瘤复发。坏死区域的CT与MRI影像与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影像非常近似很难区别。坏死区域也可表现为占位征象、脑组织局部结构的破坏,临床上缓慢发展(可以十几个月无变化);增强区域多居于白质,远离原发病灶,可以表现为环状增强灶。同复发胶质瘤一样,放射坏死灶在CT上表现为增强影像,在MRI T2加权像上表现为明显增强信号。在临床上如果确定了放射性坏死诊断,医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放射性坏死病灶的影像学变化。
  3)神经影像判断胶质瘤术后残留的价值
  通过神经影像判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一方面可以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指标。肿瘤术后残留的多少可直接影响生存期。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判断肿瘤术后残存多少,临床上一般在术后72小时内复查增强CT与MRI来判断术后肿瘤残留多少。但是神经影像判断胶质瘤术后残留的价值目前仍有争议,因为术后增强的部分不一定代表肿瘤残存,术中损伤血管产生的癍痕影像上也可显示为增强影像。血管损伤性的术后影像增强在术后7天达到高峰,4周后消失。研究认为术后早期复查增强CT与MRI可以相对精确地判断术后肿瘤残留多少,复查CT应在术后4天内,复查MRI应在手术后2天内,最好在术后24小时内。

神经影像学和胶质瘤相关文章
脑干神经胶质瘤是主要好发于儿童的肿瘤。它们通常被认为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历史上,脑干神经胶质瘤被认为是单一的疾病而仅仅通过放疗来治疗,通常没有形态上的诊断。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明智,它的五年存活率通常为20%-30%。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多种多样的脑干神经胶质瘤变得明朗起来,一些学者已经确定一些重要的亚群,它们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部位、生长方式。对于肿瘤多样性认识的提
发布于 2022-10-10 05:38
0评论
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脑肿瘤的半数左右。肿瘤多呈侵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治疗效果差。在全身肿瘤中,恶性胶质瘤5年死亡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5年生存率不足5%。近20年来胶质瘤的疗效和预后无革命性进展,所以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刻不容缓。而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明确胶质瘤的发病机制。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无限增值和凋亡抑制。对细胞增值和凋亡控制紊乱的不断深
发布于 2022-10-20 13:49
0评论
恶性胶质瘤这一概念,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他们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 GBM),胶质肉瘤(gliosarcoma)及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malignant oligdendroglioma MO)。这些肿瘤是否代表了一个共同细胞起源的组织学谱系,至今仍有争议。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过程
发布于 2022-10-10 05:43
0评论
几乎所有的人在得知自己患的是胶质瘤的时候,都禁不住要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胶质瘤?胶质瘤能够治愈吗?起初我并不太注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我打听这类问题,我感觉有必要把国际上有关胶质瘤病因学的一些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许在大家了解这些常识的同时,也对调整自己的心态、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现在已经证实,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了修复自身的损伤,都储存了一定量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静止状态,骨髓
发布于 2022-10-20 00:24
0评论
复发是胶质瘤的一大主要特性,既是胶质瘤患者忧虑的原因,也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医生的主要难题。无论是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还是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肿瘤细胞的残留,以延长肿瘤复发的时间。随着近些年来国际上所进行的大量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人们对过去所认为的脑胶质瘤复发又有了新的认识。在2006年第二届国际脑胶质瘤学术大会上,有的学者提出了脑胶质瘤治疗后假性进展(pseudopreg
发布于 2022-10-20 00:29
0评论
一、前言“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于2009年10月公布以来,深受欢迎。为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需,2011年9月编写组经协商,将“共识”更改为“指南”,并增加以下内容: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WHOII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WHOIII及IV级中的脑胶质瘤病、髓母细胞瘤和幕上神经外胚叶
发布于 2022-10-10 04:48
0评论
一周前,32岁的张先生在工作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僵硬,大约5分钟后情况好转。单位同事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这是癫痫发作。张先生一向身体健康,家族中没听说有癫痫病人。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做了脑部核磁检查,却意外地发现了脑胶质瘤。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神经外科张世荣主任指出,脑胶质瘤容易被误诊为癫痫、老年痴呆、脑
发布于 2023-01-19 12:15
0评论
应学术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本人有幸参加了2005年和2006年由欧美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脑胶质瘤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会(EORTC)脑肿瘤组负责人MartinJ.vandenBent博士和美国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中心神经肿瘤科主任W.K.AlfredYung博士共同主持。会议邀请了来自世界上的神经肿瘤学、肿瘤放射学和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内的30余位著名学者,从不同
发布于 2022-10-20 00:39
0评论
胶质瘤患者在放疗后很快出现原有影像学增强病灶面积变大的现象,甚至出现新的影像学增强病变,但未经任何进一步治疗即可逐渐减退,这一表现酷似肿瘤进展,被称为假性进展。改现象在1979年由HoffmanWF第一次描述,随着胶质瘤放疗及同步化疗病例的增多,2004年由deWitt重新提及该现象。
发布于 2022-10-10 05:28
0评论
恶性胶质瘤的症状:临床表现(例如头痛、呕吐、癫痫、失语、瘫痪)不具有特异性,换句话说,不可能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所以恶性胶质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头颅CT(循证医学推荐):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一般为低密度,合并出血或钙化则为高密度,可见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移位。恶性胶质瘤常见出血、坏死、囊变。肿瘤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不规则环形强化。胶质瘤病
发布于 2023-03-02 05: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