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1 06:44

  由动脉瘤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很差,即使经过严格缜密的治疗,其30天致死率仍高达45%,而侥幸存活的患者大约有一半造成了不可逆性脑损害。根据SAH年发病率约为10/100,000人,中国大约每年有14万人可能发生SAH。基于以上原因,上个世纪后半叶,神经科医师们盲目地认为所有颅内动脉瘤在出血之前就应该进行积极干预。不过,动脉瘤的平均人群患病率高达2-9%,与SAH的低发病率比较,绝大多数的动脉瘤都是未曾出血的,所以,未掌握确切证据之前,我们不能贸然说只要发现了颅内动脉瘤就应该立刻进行外科或者介入干预。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是由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ntracranialAneurysms Investigators)进行的。该试验I期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 mm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 mm和大于25 mm者分别为1%和6%以上。II期前瞻性研究结果,以美国、加拿大、欧洲等超过60个治疗中心的4060人为研究对象,观察7年以上,其中1692例为未接受治疗组,1917例为接受显微外科手术组,451例为接受介入治疗组。每组中患者又分为两组,即无动脉瘤性SAH史和有动脉瘤性SAH史患者组。结果显示,第一组患者(无动脉瘤性SAH史)5年累积的破裂率在前循环动脉瘤按大小分别为0%(直径3~7 mm)、2.6%(7~12 mm)、14.5%(13~24 mm)和40%(25 mm以上),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后交通动脉瘤)分别为2.5%、14.5%、18.4% 和50%;对于7~12 mm动脉瘤,前循环动脉瘤的年破裂率为0.5%,后循环为2.9%。在ISUIA发表后不久,不少神经外科团队就开始批评它,他们认为这项研究的回顾组有偏倚,因为该组患者动脉瘤的所在部位都是不易破裂的。另外,其研究对象都来自已经决定不进行干预的人群,而这些动脉瘤被认为要比从一般人群中随机选取的动脉瘤更加稳定。

  Weir等认为,仅凭动脉瘤最大直径作为治疗依据是不负责任的。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5000例最大直径<7mm的动脉瘤发生破裂,而这些动脉瘤在破裂前大多无症状。Britz等对4619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手术夹闭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未手术者,支持早期干预未破裂动脉瘤。Wiebers等对1692例未经外科治疗、1917例经夹闭手术、451例经血管内治疗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5年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研究: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发病率及死亡率等于或高于夹闭手术或血管内手术损害带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Krisht等认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0年累积病死率和严重致残率不低于7.5% ,而手术夹闭者的病死率为0.8%,永久残疾率为3.4%,提示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不低于10年,手术夹闭治疗可能优于不做处理。Vindlacheruvu等认为除预期寿命短于15~35年或者年龄达45~70岁(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和直径<7 mm的前循环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手术治疗可通过延长预期寿命,使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受益。

  综合以上研究的结果,目前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美国心脏协会治疗指南如下:①小的偶然发现的海绵窦内动脉瘤无需处理;大的症状性海绵窦内动脉瘤,如果年龄允许,症状严重或发展的话,应该处理。②所有颅内症状性动脉瘤均应考虑处理;如果属于急症,应紧急处理;对于大的和巨大的症状性动脉瘤,手术风险高,处理应该中心化和个体化。有SAH史的动脉瘤无论大小均应处理,尤其是位于基底动脉顶部者;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动脉瘤的处理,当保守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无SAH史的无症状动脉瘤(<10 mm)应该观察,除非患者年轻、有子瘤或有其他独特的血液动力学特点等需要考虑治疗;有SAH家族史的也应考虑处理。⑤在考虑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基础上,大于10mm的动脉瘤应该处理。对于无 SAH 患者偶发性小动脉瘤(直径<6 mm)的出血风险较小,不提倡对其进行治疗,而主张密切观察。

  目前,由于介入材料和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动脉瘤治疗的风险越来越低,所以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拓宽了对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还是不治?相关文章
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保守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疗孰优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布的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报道了其研究结果。I期回顾性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毫米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毫米和大于25毫米者分别为1%和6%以上。
发布于 2022-10-20 15:29
0评论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自九十年代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进入微侵袭时代,取得很大进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也相应增高,但在治疗上仍有不同意见。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58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和分类本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19-71岁,平均46.
发布于 2023-02-09 07:02
0评论
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保守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疗孰优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布的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1、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报道了其研究结果。I期回顾性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毫米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毫米和大于25毫米者分别为1%和6%以
发布于 2022-10-20 13:34
0评论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6月18日在《卒中》(STROKE)杂志发表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编写组系统回顾了1977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文献,在基于证据情况下,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的自然病史、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筛查诊断、影像学以及外科和血管内治疗的转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详细内容如下:一、动脉瘤进展、增长和破裂的危险因素1
发布于 2023-03-16 07:01
0评论
小而未破裂的动脉瘤无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分为三类:(1)颅内出血:多数病人是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2)局灶症状:大动脉瘤常产生压迫症状、偏瘫、动眼神经麻痹及梗阻性脑积水。(3)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深浅感觉减退、失明、精神症状等。确诊颅内动脉瘤需行脑血管造影术。凡病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布于 2022-10-01 11:49
0评论
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发病的原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有人描述颅内动脉瘤是颅内不定时炸弹,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诱发其破裂呢?诱发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有哪些?忧虑、紧张、激动、血压忽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等都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很多病人在出血前
发布于 2023-03-06 03:56
0评论
日常生活中,颅内动脉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比较陌生,但这种疾病却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的患者中,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还没赶到医院,已告别人世。颅内动脉瘤可以说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我们自身及周边亲人的生命。那么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下面为大家做一下关于脑动脉瘤的临床知识介绍。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
发布于 2022-12-22 03:30
0评论
大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颅内囊形动脉瘤破裂所引起。影像学和尸检研究发现,颅内囊形动脉瘤在没有共存疾病的人群当中占3.2%,平均年龄为50岁,无性别差异。在颅内动脉瘤人群中,多发动脉瘤大约占20-3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6~16/10万。在北美,这意味着每年患病人数约为3万。实际上大部分动脉瘤,尤其是小型的,并不会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死亡占所有疾病致死人数的0.4~0.6
发布于 2023-03-12 11:26
0评论
    颅内动脉瘤是血管局部的膨大形成的囊状突起,由于特殊的组织病理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原因,动脉瘤常常长在向脑部供血的血管上。尸检分析成年人的患病率在1-5%之间。但是大部分动脉瘤很小并且据估计这些动脉瘤中大约50-80%的在一生中不会破裂。动脉瘤的形成与先天及后天获得性因素有关。有2个以上的直系亲属患有动脉瘤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家族中成员的动脉瘤发病率在8-9%之间。很多结缔组织病与动脉瘤的形成
发布于 2022-10-22 18:14
0评论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根据大宗尸检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2%~7.9%,但大多数为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年发生率为10%。据统计,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高峰发病年龄为40~60岁。动脉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7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存活下来的病人,有35%将在一年内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动脉瘤出血后1年
发布于 2022-10-20 14:1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