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1 21:04

  房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原因有很多,年龄本身就是一个因素。房颤最大的风险是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血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脑血栓的风险,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如何评估房颤病人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首先要清楚的是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样有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其次,评估缺血性卒中风险是要运用复杂的评分系统的。对每个房颤患者,医生都会根据病史和医疗记录,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分系统,对患者未来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运用以前的CHADS2 风险评分评价出来积分很低的患者,没有进行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治疗,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低,而这部分患者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估时发现其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评分也不低,是需要预防治疗的患者群。因此,目前主要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分系统来预测未来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怎么计算缺血性卒中风险?
  两个最大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因素分别是卒中史和年龄(S2,A2),有过卒中史记2分,年龄超过75岁记2分,超过65岁记1分(A)。接下来就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将根据病史各记1分(D,V)。因为研究表明女性缺血性卒中风险高,所以如果是女性记1分(Sc)。另外,如果合并心衰和高血压,则各记1分(C,H)。总分2分及以上的患者就要接受抗凝治疗。总分1分时是否抗凝治疗目前有争议。
  也就是说,房颤的患者,如果同时合并上述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需要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医生不但评估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还要评估应用抗凝药物后的出血风险。
  因为服用抗凝药物有出血的可能,医生在给以抗凝治疗前还要应用HAS―BLED出血危险评分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HAS―BLED出血风险包括:高血压1分(H),异常肝肾功能各记1分(A),卒中史1分(S),出血史1(B),INR值不稳定1分(L),年龄>65岁1分(E),药物和饮酒各记1分(D)。3分以上的患者是需要密切注意的患者。
  缺血性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哪个高?
  有些患者不服用抗凝药,是由于他们出血的风险高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吗? 这是一个被普遍误解的问题,一些缺血性卒中风险高的患者其出血风险也高,但净平衡仍然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大,因此最终需要接受治疗。而医生可能会更多关注抗凝患者的出血事件,因此,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很可能会失去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机会。其实,患者本人在决定治疗时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事实是这样的,不抗凝治疗一定有血栓形成,而抗凝治疗较少出现出血事件。
  阿司匹林安全有效吗?
  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有一个广泛的应用群体,这里其实是存在着一个误区的,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有人认为,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作用相当,而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因此,对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对低的患者,如CHA2DS2-VASc 1分或0分,多数医生会给以阿司匹林治疗,甚至对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对高的患者,也有医生因为担心出血的并发症而给以阿司匹林治疗,认为给予阿司匹林的风险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有证据如BAFTA试验说明,在房颤患者中,不仅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不及华法林,出血的风险也不低于华法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事实上,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不是那么好,而出血的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
  口服抗凝药有哪些?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过去,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只有华法林,而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我们除了华法林,还有更多的选择,这是一件好事。华法林被认为是有效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但是由于需要频繁地监测INR等指标,以及频繁地调整剂量,给临床带来不便。近几年,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问世,并先后在临床中应用,体现出了有效性和方便性,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既能显着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全身性栓塞的事件,在出血的发生风险上也不高于或低于华法林,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只要未来有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就应该接受抗凝治疗,而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心房颤动的抗凝药物的决定和选择相关文章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
发布于 2023-02-06 10:57
0评论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发生房颤的可能。房颤根据发作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种,根据分类不同对于治疗手段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房颤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微创消融治疗。 心房扑动大部分没有基础心脏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出现心房扑动波。频率在250-300次左右,很少超过350次。房扑不管是心房
发布于 2023-02-06 08:27
0评论
发生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后为什么要进行治疗呢?这主要是由于房颤存在以下危害:1、患者自觉心慌、心悸。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时心律不规则,如果发生快速房颤时,症状会更加显着。2、发生心房血栓,导致中风。当心房放生颤动时,血液易在左心房中发生淤滞,从而形成血栓,血栓掉落,栓子阻塞在脑血管中引起中风。3、心排量下降。房颤导致房室收缩不一致,使心排量下降,严重时可比正常时少20%。因此,手术以后,房颤患者
发布于 2023-02-06 11:52
0评论
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
发布于 2023-11-09 23:31
0评论
心房颤动它是心房不听总司令窦房结的指挥自行起搏的结果。与早搏不同的是;房颤是心房毫无规律的乱跳,使得心率绝对不齐,脉律不齐并且少于心率。房颤本身并不可怕,有些人即使是房颤也毫无感觉,但如果房颤的心室率大于100次/分或存在 栓塞风险就必须要防患于未燃。这两点也是房颤需要治疗的根本所在。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甲亢等等,当然还有无任何原因的
发布于 2022-10-21 22:49
0评论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
发布于 2023-11-09 23:11
0评论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
发布于 2023-11-09 23:04
0评论
一般说来,阵发性房颤常发生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预激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持续性房颤常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人中。两种房颤均可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病人中,在心脏手术尤其是瓣膜手术和心脏肿瘤手术后也常会出现房颤。即使是在激烈的活动和极度兴奋时也可发生房颤,一些颈椎骨质增生、胆囊炎患
发布于 2023-11-09 23:17
0评论
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
发布于 2023-11-09 23:24
0评论
阵发性房颤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可能会减少发作次数,但房颤本身不会消除还会再次发病。很多患者服用过多种抗房颤药物但效果不佳。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药物所致的不良作用,如肝脏毒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脏纤维化、胃肠道反应、眼睛和皮肤损害等。 有些患者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其它严重心律失常。有些患者药物不耐受出现心动过缓而被迫停药。有些同时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称为病
发布于 2023-01-01 08:3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