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2 03:39

  定义:伴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呼吸道,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的,影响小到中等大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
  流行病学:发病率相对较低(2.5/10万/年),男女比例2:1,发病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8岁。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
  1、过敏性或变应性鼻炎:常是初始症状,70%患者可以出现此类表现。主要症状为鼻塞,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偶有鼻中隔穿孔。鼻粘膜活检常见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伴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 哮喘:主要表现之一。约80%-100%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一般药物不易控制。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与全身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符。
  3、肺内浸润性病变:是CSS的呼吸系统的主要表现之一,最高出现频率可达93%。嗜酸细胞性肺炎是CSS肺内病变的主要表现。易变性是其特点。
  4、其他呼吸系统表现:27%的患者可以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摩擦音,严重者还有肺泡出血。
  神经系统:62%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的损害,是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表现之一。主要是外周神经受累,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或不对称性多神经病。少数累及颅神经。中枢神经受累较少,常在病程晚期。脑出血或脑梗死不常见,单后果严重,是常见的致死原因。
  皮肤表现:50%以上的患者出现各种皮肤病变,常见3种皮疹:红色斑丘疹性皮疹、出血性皮疹、皮肤或皮下结节。其中皮肤和皮下结节对CSS有高度特异性。
  心血管系统:心脏是CSS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主要病变为急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有时可见二尖瓣脱垂。心脏受累常是CSS的主要死亡原因。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常见,缺血严重时可导致胃肠道粘膜受损引起穿孔。累及腹膜,出现腹水。结肠受累较少见,受累后表现为回盲部和降结肠的多发性溃疡,出现脓血便或稀便。
  泌尿系统:84%的患者可以出现各种肾脏病,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可自行缓解。CSS的另一个特点是较常影响下尿道和前列腺,引起疾病的相应症状。
  眼部表现:较少累及。偶出现结膜、巩膜、色素膜相应部位的炎症,出现角膜边缘溃疡形成、巩膜结节,缺血性视神经炎,极少数出现视网膜动脉炎。
  关节和肌肉:各个关节均可受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可有关节肿胀。未见骨或软骨破坏性改变。腓肠肌痉挛性疼痛最具特征性。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绝对值一般在1.5*109/L以上,占外周血10%-50%,是CSS特征性指标之一。
  2、免疫学异常:血清中IgE升高。70%ANCA阳性,主要是P-ANCA,但阴性者不能排除CSS。
  3、心脏超声:累及心脏多无异常,累及心肌及心脏血管者可见二尖瓣脱垂。
  4、X线:胸片无特征性。多变性肺部阴影是其特点。27%出现胸腔积液。
  5、肺部CT:可见类似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毛玻璃样肺实变影。
  病理:典型的病理改变。

  (1)组织及血管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血管周围的肉芽肿形成。

  (3)阶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
  诊断标准: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
  1、哮喘:哮喘史或呼气时肺部有弥漫性高调罗音。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大于10%
  3、单发或多发神经病变:由、于系统性血管炎所致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或多神经病(手套/袜套样分布)。
  4、非固定性肺浸润:由于系统性血管炎所致胸片上迁移性或一过性肺浸润(不包括固定浸润影)
  5、副鼻窦炎:急性或慢性副鼻窦疼痛或压痛史,或影像检查示副鼻窦区模糊。
  6、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包括动脉、小动脉或小静脉在内的活检示血管外有嗜酸性粒细胞积聚。
  符合上述4条或4条以上者可诊断为CSS。
  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相鉴别,如结节性多动脉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鉴别。
  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
  2、免疫抑制剂:20%病情较重或合并主要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多选用环磷酰胺,其次是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
  预后:最常见的死因是继发于冠状动脉血管炎的心肌炎和心肌梗死。早期而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

变异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文章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乳腺慢性炎症,包括多个临床病种,肉芽肿性炎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故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发布于 2023-11-04 12:19
0评论
概述 如今生活中对于唇炎是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肉芽肿性唇炎是比较多的一种,如果不慎患上了肉芽肿性唇炎就需要及时治疗,不同的病症治疗的方法有所不同,患上唇炎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困扰,也给健康造成了威胁,生活中有不少人被唇炎的问题所困惑折磨着,唇炎是比较让人担忧的,生活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肉芽肿性唇炎怎么治疗? 步骤/方法: 1、 患上肉芽肿性唇炎的患者治疗一定要做好生活上的一
发布于 2023-09-13 11:18
0评论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炎症为共同病理变化、以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无论血管大小皆呈血管壁炎性坏死病变,故该组疾病又称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肾脏血管分布丰富,因此,它是系统性血管炎中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此外周围神经、肺、皮肤也是常常受累的部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又叫Churg-Strauss综合征,是一类原因不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患者常伴有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主
发布于 2023-03-17 16:11
0评论
当我们阅读胸部CT报告时,常常为肺小结节阴影烦恼。进一步阅读发现,放射科专家常解释此小结节,以炎性肉芽肿可能为大。炎性肉芽肿是什么? 首先,当你遇到这样的报告时,要恭喜你了。放射专家这里用“炎性肉芽肿可能”的意思是说,这个小结节不是恶性肿瘤,是良性病变。由于良性病变的肿瘤太多,因此就写成了“炎性肉芽肿可能”。 其次,放射专家看到的是影子,其报告“炎性肉芽肿可能”仅仅是一种病理上的推测。病理上“炎
发布于 2023-11-04 12:26
0评论
当我们阅读胸部CT报告时,常常为肺小结节阴影烦恼。进一步阅读发现,放射科专家常解释此小结节,以炎性肉芽肿可能为大。炎性肉芽肿是什么?首先,当你遇到这样的报告时,要恭喜你了。放射专家这里用“炎性肉芽肿可能”的意思是说,这个小结节不是恶性肿瘤,是良性病变。由于良性病变的肿瘤太多,因此就写成了“炎性肉芽肿可能”。其次,放射专家看到的是影子,其报告“炎性肉芽肿可能”仅仅是一种病理上的推测。病理上“炎性肉
发布于 2023-01-28 10:42
0评论
概述 肉芽肿唇炎是非常容易遇到的一种疾病,生活中有不少人被危害着,这比较让人担忧,如果不慎得了唇炎就一定要接受治疗才行,生活中不可忽视唇炎的存在,患上唇炎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困扰,也给健康造成了威胁,生活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唇炎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才能消除症状,生活中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那么肉芽肿唇炎怎么治?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步骤/方法: 1、 对于肉芽肿唇炎的情况要
发布于 2024-09-10 06:13
0评论
肉芽肿病变为明显的局限性细胞聚合病变,它包括多种性质不同的疾病。在肉芽肿病变中,其影像表现需与肿瘤鉴别。在我们门诊会诊的病例中,有将结节病误诊为肺癌进行放疗或化疗的;有将炎性肉芽肿误诊为肿瘤手术的;有因为两肺多发病灶,手术后对于其他病灶未进行恰当治疗,将淋巴瘤样肉芽肿误诊为炎症10年,最后证明(病理)为淋巴瘤的;也有将两肺朗格汉斯肉芽肿误诊为转移瘤的。此节从影像诊断出发,着重讨论与肿瘤较难鉴别的
发布于 2022-12-12 13:52
0评论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annular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炎症性皮肤损害,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皮损为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昆虫叮咬、日光照射、压迫、药物、病毒感染等有关。有人从播散型环状肉芽肿患者的血中测出抗甲状腺抗体,还有人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巨噬细胞抑制试验等免疫学法进行研究,提示迟发性变态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抗原性质尚不清楚;
发布于 2023-02-27 13:36
0评论
概述 这些天嘴唇一直很干,尤其是上嘴唇,这几天看上去好像有一点红肿。开始以为是碰伤了,但摸上去并不是碰伤的那种疼痛。就只是嘴唇肿的厉害,不痛也不痒,感觉嘴唇变厚了很多,吃东西也觉得有一些不舒服。用了一些消肿的药,好几天也没有看到什么效果,昨天去医院做了一下检查,医生说是肉芽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呢? 步骤/方法: 1、 肉芽肿性唇炎多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有时也是因为过敏或是
发布于 2023-03-11 23:26
0评论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2、可发生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其它部位。 3、多数有乳腺皮肤感染史,病变中可见微脓肿,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形成,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局部感染、创伤及化学
发布于 2023-03-02 01:0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