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非常害怕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实际上中耳炎鼓膜穿孔可以视作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引流机制。让我们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很多人皮肤上生过火山般隆起的疖肿,经过几天的红肿热痛之后,疖肿可能“熟了”,也就是说出现脓头,压力进一步增高,脓头可能自发破溃,形成一个火山口,此时疖肿内部压力减小,疼痛缓减,炎症逐渐趋向好转,最后火山消退,火山口被瘢痕组织充填,上皮组织覆盖,病变痊愈。而实质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与此相类似,脓液相当于岩浆,鼓膜穿孔相当于火山爆发,形成的鼓膜穿孔便是火山口。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进一步发展,中耳腔内逐渐为脓液所充满。脓液不断增多引起中耳内压力逐渐增高,中耳和外界相隔的鼓膜受到压迫,出现坏死破溃,形成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中耳脓液经此穿孔流出。此时中耳炎的各种症状迅速缓解,大多数化脓性中耳炎都经历这样一个发生发展过程。随着炎症的静止,多数鼓膜穿孔经由人体自身的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愈合。在小儿和少数成年人,由于其鼓膜较厚,不易发生穿孔或仅有极小的穿孔,中耳内积聚的脓液难以流出,所以压力增高引起剧烈的耳深部疼痛;进而对中耳腔内的听骨链、面神经等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导致听骨链中断、面瘫;中耳腔的脓液还可能流向耳后,或流入脑内,引起严重的耳后脓肿或瘘管,甚至导致化脓性脑炎、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
就像医生对于成熟的疖肿主动干预,切开引流一样,对部分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脓,但是鼓膜迟迟不穿孔的小儿,进行鼓膜切开术可通畅引流,利于炎症迅速消散,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此时的鼓膜穿孔反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