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过分的强烈免疫反应是有害的。有许多自身免疫病和炎症可能与免疫反应在Th1/Th2之间的不平衡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Th1为主的,而过敏性哮喘就是Th2为主的。因此,那些有选择性激发Th1或Th2反应的药物可能产生选择性的免疫治疗的效果。最近以来,Th1或Th2反应是根据Th1或Th2细胞亚群及其他们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来定义的。
左旋咪唑在此前曾被用于对麻风病,癌症尤其是直肠癌的治疗。我们曾假定此药是通过诱导Ⅰ类细胞因子的释放来激发细胞免疫的。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一个易于指向Ⅱ类免疫反应而Ⅰ类反应相对缺乏的动物模型来来研究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
棕鼠通常有较高的IgE水平,而细胞免疫能力较为低下,表明它倾向于Ⅱ类免疫反应。给棕鼠注入亚毒性剂量的氯化汞能引发主要由Ⅱ类细胞因子介导的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我们的研究表明,给棕鼠左旋咪唑能降低血清IgE的浓度,增加IFN-gamma的浓度,表明免疫反应向Ⅰ类转化。预先使用左旋咪唑能完全阻断由氯化汞引起的Ⅱ类免疫反应。我们已经证明,这种效应是由IL-18引起的,IL-18是在最近才被全面理解,它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分泌的细胞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上调IFN-gamma的表达,而IFN-gamma是最典型的Ⅰ类细胞因子。
结果表明
1.左旋咪唑能升高血浆IFN-gamma的水平,同时抑制IgE的产生。这种作用是剂量依赖的。在用药后的第三天,血清IFN的水平最高,其中又以25mg/kg/天这一剂量效果最好。血清IgE的水平在第3,5,8天都显著低于未用药时,尤以第三天为最低。而且25mg/kg/天的剂量的降IgE效果最好。由于棕鼠对这一剂可以很好地耐受,所以以下的试验用的就是这个剂量。
2.左旋咪唑提高了脾脏细胞IFN-gamma的基因的表达,这种提高在第三天最明显,然后就缓慢下降并出现波动。
3.左旋咪唑抑制脾脏细胞IL-4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在用药后的第八天最为明显。
4.PCR的结果表明,当第三天IFN-gamma的表达最明显时,IL-18基因的表达也达到最高,但IL-12基因的的表达并没有出现变化。
5.氯化汞皮下注射时,能显著提高IgE的水平,同时增加IL-4基因的表达,表明氯化汞能诱导机体朝向Ⅱ类免疫反应发展。但预先使用左旋咪唑能显著降低氯化汞引起的IgE升高达,其幅度为2个log,并降低脾细胞中IL-4的表达。
我们已经证明,左旋咪唑能通过促进IFN的合成来抑制由氯化汞引起的Ⅱ类免疫反应。IFN的诱导主要通过IL-12和IL-18两条途径,IL-18与IL-12有协同作用,他们都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左旋咪唑能选择性地提高IL-18基因地表达。这表明,左旋咪唑能将免疫反应从以Ⅱ类为主调整导以Ⅰ类为主,并调整二者的平衡。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也是一种以Ⅱ类为主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血清IgE的水平是高于正常的,同时还伴有特应性(atopy),这也是由Ⅱ类细胞因子介导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左旋咪唑对此类疾病的作用是通过重新调整Ⅰ类和Ⅱ类免疫反应的不平衡来实现的,说明任何能诱导IL-18的药物都可能有相似的作用。
选择性地增强Ⅰ类免疫反应可能有助于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比如癌症,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和炎症状态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眼于有选择性抑制那些有害的免疫反应,而增强或维持与之对抗的免疫反应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