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24 03:01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的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min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h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最终听力不能恢复而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均属于可逆性听力损伤,可以被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发生时,听力下降,能听到声响的阈值提高,从而减轻噪声的伤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以及爆震性声损伤。

  ①听力损失:是指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A)],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可使听阈由生理性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在高频(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 30dB,但无语言听力障碍,又称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在3000~6000Hz)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

  ②噪声性耳聋: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频率三频段(500Hz、1000Hz、2000Hz),造成平均听阈位移大于25dB,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噪声性耳聋。并且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谷存在。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③爆震性耳聋:又称爆震性声损伤。是在一次强噪声作用下造成的听力损伤,如爆破作业、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所形成的强脉冲噪声和弱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使外耳道气压瞬间达到峰值,强大的压强可使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严重时可致听骨链骨折。瞬间高压传入内耳,造成内淋巴强烈振荡至基底膜损伤、出现听力障碍,并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生理保护结构所起的反应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听觉器官的个体防护。

  (3)耳蜗形态学的改变。噪声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是物理(机械力学)、生理、生化、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听毛细胞受损伤,严重时Corti器(柯替氏器)全部消失或破坏。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距卵圆窗9~13mm处。[1]

噪音对人体的听觉系统的危害相关文章
1。80~85分贝时,表现为头痛、睡眠不好;90~100分贝时,情绪激动,感到疲劳;100~120分贝时,头晕、失眠、记忆力明显下降;120~140分贝时,耳痛、引起恐惧症。噪声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肌受损,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影响肠胃道消化道系统紊乱,胃溃疡和十二指溃疡发病率提高2。对儿童:噪声环境下的儿童智力发育比较缓慢,而且还影响胎儿的体重发育,并造成胎儿畸形。3。噪声
发布于 2023-09-24 02:34
0评论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
发布于 2023-09-24 02:47
0评论
交通噪声 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具有两个特点: 1.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 2.通常音量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 职业噪音 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来源。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特别是办公室里的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
发布于 2023-09-24 02:54
0评论
噪音形成的危害相对而言是潜在而且慢性的,容易被忽视,但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很难挽回。不过,准妈咪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只要提高警惕,防范未然,要保护好宝宝的听力并不难。 1、保证母体有全面和充足的营养。准妈妈孕期营养不良,可能会使胎宝宝的脑细胞发育受影响,听觉反应不灵敏。如果患了维生素B缺乏症,还可能引起进展缓慢的神经性耳聋。 2、尽量减少接触噪音,在怀孕期间应该远离超过标准(85分贝到90分贝)的噪声
发布于 2023-05-08 12:36
0评论
如果孕妈妈经常处去高分贝噪音下,严重的噪音会影响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那些曾经接受过85分贝以上(重型卡车声响是90分贝)强噪音干扰的胎儿,在出生前听觉的敏锐度已受损。有的研究表明,胎儿内耳受到噪音的刺激,能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出现智力低下。
发布于 2023-05-08 12:43
0评论
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为60-70分贝。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有害区。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人们长期生活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电锯声是11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声音约为130分贝。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人耳便感到疼痛。影响人于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发布于 2023-09-24 02:41
0评论
噪音对胎儿危害极大,因为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近年在加拿大进行的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那些曾经接受过85分贝以上(重型卡车音响是90分贝)强噪音的胎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敏锐度。 一些科学家研究指出,构成胎儿内耳一部分的耳蜗从孕妇妊娠第20周起开始成长发育,其成熟过程在婴儿出生后30多天时间时仍在继续进行。由于胎儿的内耳耳蜗正处于成长阶段,极易遭受低频率噪声的损害,外环境中的低
发布于 2023-04-05 22:56
0评论
概述 噪音性耳鸣是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听不到声音的一种症状,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锐的哨声等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这种情况即为噪音性耳鸣。这个病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不是单一存在的这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的,值得注意的是噪音性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噪音性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不然存在的危害性可是大了噪音性耳鸣的症
发布于 2023-08-26 15:14
0评论
危害一、乳胶漆内含有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很长,很隐蔽,甲醛可以刺激喉咙、眼睛,造成皮肤过敏、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长期吸收甲醛甚至会引发哮喘、癌症等比较严重的疾病。 危害二、乳胶漆内含有氯仿、苯、二氯甲烷、甲苯等有害物质,导致使用者头晕、恶心、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会影响居住者的工作、学习。 危害三、乳胶漆内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对神经系
发布于 2023-05-31 20:33
0评论
“肥胖乃百病之源”,它不仅影响形体美,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难怪有人说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号。目前肥胖症已成为第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专家曾警告说,肥胖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并对人体各系统造成极大危害:  危害一:心血管系统肥胖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最大。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因为肥胖者的血管壁容易有脂肪堆积,而血管外也被脂肪包围压迫着,导致血流阻力变大,血管较
发布于 2023-01-14 03:1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