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因始产自东阿而得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据历史记载,李时珍生于1518年,死于1593年。在东阿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浪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在制胶过程中,采用金锅银铲,烧桑木劈柴,熬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胶。
据记载,东阿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开始出现阿胶作坊。至清代,南北多家中医慕名而来,诊病兼营阿胶。当时,规模较大的制胶作坊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任氏润惠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春堂、陈氏东岳衡药店等10余家。清道光二十一年,东阿知县李闲书收集任氏润惠堂、树德堂、怀德堂等阿胶验方,集成阿胶验方集木版刊行。